孩子装病,因为缺爱

2016-04-14 23:34洪幼芳
新课程·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装病跳绳外公

洪幼芳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让他感到害怕的事情时,就会抓住大人的迁就心理来装病,以达到逃避困难的目的。幼儿教师在遇到幼儿装病该如何应对呢?我在自己班就碰到了这样一个“装病”幼儿。

一、表现症状

一天早上,我正在组织小朋友进行晨间活动,××的外公带着哭泣的××走进来说:“洪老师,我们××不知怎么回事,她对上幼儿园有恐惧心理了。”我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再瞧瞧一旁流泪的××,就对外公说:“××昨天很棒的,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画的图画也很漂亮。”外公一听,脸色也变得好看了许多,就说:“洪老师,那就麻烦你多照顾一下我的孩子。”看着哭泣的××,我突然想起昨天早上,我在操场上组织孩子们跳绳,××外公特别嘱咐我,孩子脚痛,不舒服,跳绳就不要练了,结果到大家一起玩滑梯时,××劲头很足,一点也没有脚痛的样子。心想:孩子是不是对跳绳有所抗拒?

接连几天观察,发现××总在练习跳绳时有脚痛现象出现,而且第二天会闹着不想上幼儿园。我就联系了××妈妈,问她孩子最近在家哭闹不。××妈妈说,去外婆家接她时很开心,就是要她练习跳绳时,她就说脚疼,肚子不舒服,妈妈不妥协,她就哭,没完没了地哭,你一答应她不练习了,她就好了。从幼儿园与家里××哭泣的时间段集中在跳绳的这段时间,我想可能孩子就是害怕跳绳。平日在操场集体练习时,××练习跳几下绳,就去推旁边的小朋友,总是说别的小朋友绳子甩到她了,还趁老师不注意,自己一个人躲得远远的,对练习跳绳的积极性不高。

二、情况分析:

1.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首先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自身的身体协调性不是很好,对于老师指导的跳绳方法掌握不了,老是连不起来跳,感觉太难,对学习跳绳兴趣不高。而且平日里××娇生惯养,动不动就喊累,脚痛,她觉得跳绳很累,就不想参加。另一方面,××在练习跳绳时,没有注意与旁边小朋友的间距,常会被绳子甩到,她害怕绳打到自己的头,总是练一会儿就在旁边休息了。每次练习,都比较抵触,一到练习时间就说脚不舒服,还拒绝参加比赛。

2.家长过度的迁就

××为什么会让家长出面,为什么一遇到跳绳就用装病来逃避呢?在与××妈妈的交谈中得知,长辈一看到孙辈哭,就妥协,孩子就不肯回家。先是哭着不肯来幼儿园,再向长辈提出“上幼儿园,中午必须来接她回家;跳绳活动因为肚子痛不想参加”等条件,征得同意后才来幼儿园。家长一次一次地妥协,孩子就一次一次地提出要求。

3.教学安排不合理

除了孩子自身的问题外,教师在指导孩子学习跳绳时是否也存在问题呢?首先是对幼儿跳绳时,空间密度的安排缺乏相应的指导。导致有的幼儿因被绳子甩到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以致影响到她们对跳绳的态度;其次是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科学的现象。早晨来园安排幼儿进行跳绳的练习,而此时幼儿刚刚进过餐,不宜做高强度、剧烈的运动。再是为了提高孩子跳绳的达标率,加大了练习时间和强度,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加重了负荷,出现了惧怕跳绳,甚至不愿上幼儿园的现象,违背了开展跳绳活动的初衷。

三、治疗方案

1.通过表扬激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这样看来,要想改善××的行为,让××不害怕跳绳。首先,要给孩子以鼓励和肯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做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孩子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特别是要给予进步慢的孩子以关怀与鼓励,让孩子不气馁,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

2.合理地安排时间与场地

在跳绳练习过程中,可采用圆圈或同向一字的队形练习。因为跳绳所占到的空间场地大,围成一个大圆圈练习的队形适合在操场等空间大的地方,这样幼儿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与同伴面对面一起交流练习,且不容易出现被绳子甩到的现象。教师要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接受、练习、完成过程,让跳绳活动成为孩子们日常中经常开展的运动,严禁进行突击性的练习。教师不应进行横向比较,而应关注每个孩子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增加对幼儿日常跳绳情况的观察与记录,并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法

跳绳需要每天坚持练习,需要家长配合,尤其是祖辈,要让外公、外婆能够配合孩子的父母,使教育做到一致。在家里练习跳绳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练习,相互切磋跳绳的技巧,把孩子每天跳绳的情况记录下来,及时地表扬。一段时间下来,听孩子说说跳绳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一起解决。有时也可以换位,让孩子做小老师,指导家长跳绳,让他们体验“做老师”的快乐。

四、诊疗引导成果

经过几周的活动,××已经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了,也能主动参与跳绳活动。我们很欣慰,在成人的引导下,××克服了害怕跳绳的心理,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能在以后孩子成长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碰到的点滴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我们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双刃剑,必须熟练掌握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王乃阳.孩子装病为哪般[J].心理与健康,2005.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装病跳绳外公
装病之后
装病记
我的外公
外公是个象棋迷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小猪木木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