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人在北海

2016-04-14 03:08庞莉莉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4期
关键词:齐鲁石化接收站齐鲁

○ 文/庞莉莉

齐鲁人在北海

○ 文/庞莉莉

齐鲁石化承揽北海LNG项目的47名员工平均年龄48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齐鲁精神。

2月23日夜,罗可杰在QQ空间记录下一天的工作:“在海水泵房参加回路联调,感慨齐鲁石化员工真是幸福。但我想,如果企业关停,又有几个人能谋一条生路呢?所以,人要知足。”

其时,正月十六。这是齐鲁石化承揽北海LNG项目部全部人马到达北海的第66天。来北海前,罗可杰在储运厂办公室工作,与文字打了13年交道。现在,他是北海LNG项目部工艺工程师,负责技术培训与管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怀着这样的梦想,2015年,44岁的罗可杰毅然转身了。和罗可杰一同跨越2300公里的,还有平均年龄48岁的47名员工。这之前,他们是储运厂机关干部、技术员、班组长、操作工。现在,他们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北海LNG项目部业务承揽团队的一员。

齐鲁蓝,油田红

到达海岛的第一天,恰逢中国石化广西LNG项目投产仪式在接收站举行。在一片欢乐喜庆中,记者始终被色彩斑斓的工装所吸引,红的似火,蓝的如水,灰的像云,映衬着新建成装置鲜亮亮的银灰、天蓝、明黄、乳白、碧绿……人工岛像是一张调色盘,五彩斑斓。这色彩,更像是罗可杰们的心情,或跳跃或颤动或沉寂,五味杂陈。

是张扬的绿色。去年秋末,怀揣着梦想,就这样出发了。招聘公告发布短短几天,应聘人数达到了67人,石光伟、徐浦光等5名厂机关干部和6名班长自愿到一线倒班,三对夫妻更是心意坚定。早在招投标未有结果的两个月前,姜松刚就找到常红安:如果中标,我第一个报名!在海岛上,记者见到了46岁的姜松刚。他说,厌倦了一成不变的日子,就是想出来看一看,再加上公司对“走出去”员工非常重视,“很受鼓舞”,就这么出来了。

面对大海,他们给记者说得最多的,是“厌倦了单调乏味”,是“看看外面的世界”,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在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上,记者看到了生命的底色,那是对自我价值的不懈探寻与追求,是对伸枝展叶的畅想和渴望,张扬着春天的翠绿。

是激昂的红色。对他们大部分人而言,LNG接卸、储存、工艺处理、气化外输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全新概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人开始叹息。常红安告诉大家:这一关,咬着牙也要挺过去!

工艺流程图管线纵横交错、字也小,年龄大的看不清楚。大家便自发网购了23个放大镜,又自费复印了26张工艺流程图张贴在公寓里。为了搞清一个难题,争论常常持续到下半夜,没有结果就爬起来趴在大图前顺流程。“个个都像打了鸡血,真是‘学疯了’!”他们之中,大部分已过不惑之年,有的已头发花白年近六旬。但记者从他们脸上看到的,分明是无比热烈的青春,是火辣辣燃烧着的激情!是什么唤醒了沉睡的热情?他们告诉记者,是“责任”,走出齐鲁走到哪儿都背着四个大字——“齐鲁石化”,就怕给齐鲁石化丢人,就是不能让人家说咱们齐鲁人半个“不”字!

是暗淡的灰色。刚来北海时,他们只背来了薄被。没想到的是,南国的冬天温度虽然不低,但潮湿阴冷,雨一下就是一星期,加上没有暖气,这群北方人备受煎熬。很多人犯了肩周炎、关节炎,会刮痧的毕敬一成了随叫随到“随队郎中”。

是贴心的“齐鲁蓝”。在北海,会不由得聊到“家”。“家”是什么?在北海,“家”就是齐鲁蓝!到北海后,大家穿的是和天然气分公司员工一样的“油田红”工装。在罗可杰的宿舍,他从洗衣器里掏出前一天晚上洗好的衣服,不好意思地笑了:“又忘拿出来晾了。这不算啥,有一回忘了三天,生生地在洗衣机里闷干了。那两天发现韩国人老躲着我,还是咱自己人提醒我:你身上有股怪味。哈哈。”说着,他拎出一件红工装晾上,又拎出一件蓝工装晾上。我们问他:“你喜欢哪种颜色?”他说:“在海岛上,红工装很漂亮。可是,我还是喜欢咱们的‘齐鲁蓝’!”

海岛诗,布鲁斯

采访中,大家骄傲地告诉记者,海岛人杰地灵,不光迎接远洋来的天然气,还出诗人呢!俺们有“王诗人”“蒋诗人”,还有“安清照”、“赵清照”哩!

在分析化验室,记者见到了安红梅和赵军。半米高的平台上,摆放着马弗炉和两台恒温干燥箱,对面是一台一米多高的恒温恒湿箱。她们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四台“大家伙”是四个弱女子硬生生“拖进”来、搬上去的!每台足有上百斤!记者很惊讶她们哪来那么大力气。赵诗人很是自豪:“俺们现在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记者看到了安红梅写的一首《如梦令》:“本为弱质女流,闺阁赏花学绣。一朝入海岛,自强自立不休。惊否?惊否?罐顶常来畅游!”那是在迎接北海LNG接收站首艘运输船正式到港靠泊的日子里,分析室的“四朵金花”早在一周前就投入到紧张的LNG管线露点测试工作中。为了达到要求,她们在测试点一待就是半天。安红梅有恐高症,上观光电梯都会心慌。可是,大罐的275级台阶不仅要一步步爬上去,而且要拎着40斤重的露点仪,一晚上爬三四趟!“起初,不由得腿打颤、心发慌,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还硬是治好了恐高症!”

记者看到了一组群像,那样凝重、坚定。蒋锡勇的《北海纪事》为“群像”生动注脚:“齐鲁儿女挑重担,拓耕北海不怕难。凄寒侵衣披星月,运步代车走泥潭。鏖战酣激夜当昼,暴雨狂风云作伞。汗撒乡思奋奇志,苦吐精诚肯登攀。今朝码头传捷报,首船接收奏凯旋!”

“凄寒侵衣披星月,运步代车走泥潭。”从驻地到海岛,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刚来那阵儿,从大陆连接海岛的引堤还未完全建好,是一段泥沙路,车辆进不去,要步行五六公里。偏偏南方的雨说来就来,路上常常积了大大小小的水坑,一不留神就是一脚一腿的泥。有人拿了棍子在前边探路,确定水深浅后再过。“就像长征过草地。”唐海燕深一脚浅一脚地模仿着,边说边乐。

“鏖战酣激夜当昼,暴雨狂风云作伞。”去年冬,北海百年极寒,又逢大雨持续绵延,尚在施工中的引堤泥泞坎坷,无法通行。而投产日期日益逼近,关系项目投产诸多重要手续办理的消防系统必须在1月18日这天运行起来!武腾、吕文智、唐飞、王铁良冒雨步行进岛执行任务。路上满是积水泥潭,五六公里的路整整走了2个小时。

到达接收站时已是中午时分,他们顾不上吃饭立即对消防系统进行工艺排查。其中,40多个阀门需要在深3米的阀门井内手动打开,井内积水很深,操作极为困难,不到一半人们已身疲力竭。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奋战,整个高压消防系统工艺流程确认完毕,开启消防泵对管线注水试压。晚上,为查明管网压力升高原因并消除,四人又对整个系统中的所有消防栓和消防炮逐一排气检查。此时,阴雨绵绵、海风肆虐。冒着风雨,他们跑遍了接收站的角角落落。当指针指向0.8Mpa的那一刻,四个人喜极而泣。此时,他们已在雨中奋战了10多个小时!

●携手同心,攻关克难,在关键的时候,齐鲁人总能爆发出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摄影/郭光军

离开海岛的那天傍晚,记者在接收站门口等回城的车,远远地传来悠扬的口琴。望过去,两个红色的人影沿着海堤慢慢地走着,是沈祥利和班长崔小林。沈祥利喜欢摄影、户外和音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布鲁斯口琴,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记者问他:如果天津LNG招人,还会去吗?他坚定地回答:“当然去!人生能有几十年啊,怎么也得闪亮几下,苦点累点也值了!”

对文化的生动解读

46岁的高强原是洗修车间的一名操作工,因为厌倦了程序化的机械生活便报名来了北海。他告诉我:“刚入住小区那天,当地人都拿异样的眼光打量我们,原来是被误会成搞传销的了。第二天一早,大家不约而同地穿上了齐鲁石化的蓝工装!海岛有宿舍和更衣室,原本是没必要穿工装上班的。”讲到这里,这名普普通通的操作工说:“我理解,大家是在用自己的形象展示,我们不是搞传销的,是中国石化的!‘团结勤奋,争创一流’,不是一句空话,是烙在了我们骨子里的文化!”

在最关键的时刻,齐鲁人总能爆发出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春节过后,业主方正式通知,第一艘船的接卸时间是3 月28日。此时,开车前最重要、最繁杂的DCS联调还没有开始。在别的接收站,此项工作往往需要3个月时间。而此时,给他们的时间不到40天!项目部抽调了8名同志,组成四个小分队参与联调。室外的人需要攀爬50多米高的储罐,相当于上下20层楼,有时连续五六趟。主控室的员工也不轻松,因为不停的用对讲机联系,几天下来嗓子都哑了。3月19日,DCS联调的最后一道程序顺利成功,仅用了38天!业主方外请专家王笑在总结会上说:“DCS联调要给齐鲁的同志记上一功。他们每天到现场最准时、最守纪律、最能吃苦,在联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国天然气公司开工队是一支专业化的开工队,走遍了世界各地。此次与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签署的,是北海LNG前三船接卸和指导业务,承揽费600万美元。罗可杰感叹:“这些技术咱们已经基本掌握,咱们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开工队来。我们要成为中国的KOGAS!”按照合同,第三船将由齐鲁项目部独立操作,大家早早地等着盼着:“一是检验这几个月的学习成果,二是证明我们一定能成为中国的KOGAS!”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6月4日正午时分,等待已久的“土星号”巨轮终于出现在海天相接的地方,缓缓驶向码头。由于天气等种种因素,原定于5月29日到港的“土星号”迟到了5天。而韩国KOGAS的合同5月30日到期,只留下三名专家保运。这意味着,原定的韩方全方位指导变成了齐鲁石化完全独立操作。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突击队,与当班职工共同操作。

系揽、连接登船梯、系挂“光缆”……道道工序行云流水。卸料臂对接是LNG接卸的关键环节,在短时间内将卸船臂与轮船卸料法兰精准连接,将为尽快卸料赢得宝贵时间。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了首发队员岳隆海。岳隆海找准站位,经过精密操作,迅速将卸料臂连接成功。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随后,另一名首发队员贾希乾以更短的时间将另一条卸料臂连接成功!经气密试验,三条卸料臂均一次气密合格!现场一片欢呼。要知道,前两次卸船,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韩国人,也在卸料臂连接中有过失误呢。而我们毫无实战经验的两名职工,实现了完美对接。这精彩的表现让人信心倍增。大家放弃晚饭,一鼓作气,晚上8点顺利实现了正式进料,比业主方预计的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天然气分公司的领导非常满意,赞叹道:“真没想到,齐鲁的职工首次独立接卸竟然完成得如此完美,真不简单!”

●今朝码头传捷报,首船接收奏凯旋。 摄影/郭光军

武腾是这次接卸的“坐帐总指挥”,连续36个小时没有合眼。在发给记者的邮件里,他写道:“整个过程体现了团队的力量,那一刻,我想到了挂在墙上的那一句‘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话。说实话,以前从来没有琢磨和体会过这句话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但这一刻,我发现,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今年,适逢齐鲁石化成立五十周年。在北海,大家从朋友圈里转发着纪念活动的报道,感叹着五十年不平凡的峥嵘岁月。他们虽然不能参加家里的庆典,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齐鲁精神做着最精确的注解。这是对企业最好的祝福!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齐鲁石化接收站齐鲁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齐鲁声音
齐鲁石化的“共享经济”
齐鲁石化:稳中求进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