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2016-04-14 11:49白耀栋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年2期
关键词:优劣势分析

白耀栋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河西综合开发局,甘肃高台 734300)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白耀栋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河西综合开发局,甘肃高台734300)

摘要:本文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酿酒葡萄发展迅速,地理资源、气候环境等条件对酿酒葡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灾害性天气、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当地酿酒葡萄的产业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葡萄园的越冬及晚霜冻害预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葡萄品种;改进葡萄管理技术,积极推进机械化进程,降低劳动用工;结合旅游资源,营造本地葡萄酒文化氛围的建议,以期能促进当地酿酒葡萄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优劣势;分析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中国最早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葡萄酿酒历史及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底蕴。早在汉代,河西走廊就已经引进和栽培葡萄,酿造葡萄酒,拥有国内其他产区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资源。2010年,甘肃省出台了葡萄酒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提出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甘肃成为全国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

该地区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分布着大量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域,特别是河西走廊广大沿沙漠地区,位于世界葡萄酒原料的最佳产区——北纬36~40°之间,具有适合多品种栽培的生态气候条件。但该地区也存在低温冻害、晚霜冻害及土地盐碱化等不利于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些因素。

1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的优势

1.1土地资源丰富

河西走廊的葡萄产区都处在沙漠沿线的戈壁荒漠区,土壤以沙质土为主,土壤结构疏松,孔隙度大,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沙质土矿物质含量丰富,热交换快,温差大,有利于浆果的着色和成熟;春季气温升高快,热效率高,树体萌动早。同时,该地区可供开发种植的沙荒地和戈壁滩很多,为发展葡萄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1.2光、热资源充沛

葡萄是长日照作物,对光反应敏感。河西走廊的日照时数在3000 h以上,营养和果实生长期光温适宜,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5.2~18.2 ℃,日照时数8.9~10.2 h,枝叶生长迅速,树势恢复快;果实快速膨大期平均气温20.4~22.3℃,日照时数8.4~9.3 h,期间高温日数少,有利于果实快速膨大;果实成熟期光能资源丰富,日光能系数5.1~5.4,生长季昼夜温差大(12.6~16.5 ℃),大于10 ℃的年活动积温在2200~3550 ℃之间,有利于糖分积累和风味保持,糖酸比处于最佳状态[1]。甘肃河西走廊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病虫害少,是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的最佳区域之一,与国内外酿酒葡萄产区相比,主要气候因子方面更胜一筹(见表1)。干燥少雨、温差大、光照好更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在该地区种植的酿酒葡萄果实含糖量一般都能达到21%~24%,远高于其他产区,如蛇龙珠、赤霞珠、黑比诺含糖量能达到23%,美乐能达到24%,而通过延迟采收作为冰酒原料的贵人香、赛美容、美乐、威代尔等能达到32%以上(见表2)。

表1 张掖高台与国内外葡萄主要产区气候条件比较

表2 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公司2014年葡萄含糖量检测表

1.3降水稀少,病虫害少

河西走廊的气候非常干燥,年降雨量70~124 mm,年蒸发量1923.4 mm,干燥的气候条件可抑制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不需喷洒农药;同时,无污染的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灌溉进一步保证了葡萄品质,为生产高端有机葡萄酒创造了条件[2]。此外,干燥的气候为采摘后24 h内进行榨汁这一工艺提供了保障。

1.4河西走廊发展葡萄产业有一定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西走廊葡萄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葡萄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万hm2,其中结果面积8400 hm2,2014年酿酒葡萄产量达到4.39万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3]。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主栽品种主要有美乐、蛇龙珠、黑比诺、赤霞珠、贵人香、霞多丽、赛美容、威代尔等,其中美乐、赤霞珠、黑比诺、蛇龙珠的面积占栽培面积的85%。近年来,该地区已发展有莫高、祁连、紫轩、国风、皇台等数家上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实际产能达10万吨以上,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加工情况见表3)。目前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企业紫轩、祁连、国风通过了有机认证。

表3 2014年甘肃省葡萄酒加工情况统计表

1.5政策扶持力度大

近几年来,甘肃葡萄产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10年制定下发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要求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农牧厅、林业厅等有关部门要把葡萄酒产业的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予以高度重视。在安排节水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等项目时,加大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倾斜力度。

2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的劣势

2.1冻害、晚霜冻制约葡萄产业的发展

冻害、晚霜冻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葡萄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近年来多次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冻害、晚霜冻对酿酒葡萄造成极大的危害,其强度、时间、次数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葡萄植株遭受晚霜冻害后,可造成芽体冻伤,新生枝叶萎蔫及花序干枯死亡。如甘肃祁连葡萄酒业公司葡萄基地在2004年5月2日、2012年5月12日凌晨分别遭受低温晚霜冻害,当晚温度分别降到-8.3 ℃、-6.5 ℃,致使葡萄枝叶、花序全部冻死,当年产量仅为正常年份葡萄产量的10%,经济损失惨重;2010年底至2011年初的低温冻害,导致苗木根系受冻,植株出土后不发芽或发芽不整齐,给当年的产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2越冬埋土防寒及春季挖土放苗用工量大、种植成本高

河西走廊地区冬季气温偏低,一般在-20 ℃左右,只有通过埋土才能安全越冬,但埋土防寒费工费时,使种植成本增大。近年来,虽然机械埋土防寒有效降低了劳动力需求,但春季挖土放苗仍然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依旧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完成,尤其受到时间的限制,必须按时挖土放苗。

2.3优势未发挥作用,科研技术薄弱

地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区优势并不突出,同时科学研究、质量监控、技术服务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4]。

2.4市场竞争环境欠佳,没有形成发展合力

就目前来看,甘肃葡萄酒企业不少,但大多规模小,没有形成发展合力,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尤其随着国内葡萄酒产业整合的加剧和国外葡萄酒品牌的逐步加大力度开发国内市场,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的现状令人担忧。

2.5自主品牌优势不强,缺乏龙头企业

甘肃酿酒葡萄基地规模、企业产能不断扩大,但同时存在自主品牌优势不强,缺乏龙头企业,造成产区品牌不响,产品市场销售不畅。

3 酿酒葡萄发展的建议

3.1强化葡萄园的越冬及晚霜冻害预防环节

提倡新建园采用嫁接苗定植、深沟栽植,引育抗寒品种改变栽培模式,开展抗寒品种的区试和酿造性评价,繁育出露地越冬抗寒品种;通过宣传与技术指导,提高对冻害、晚霜等灾害性气候的认识,将葡萄安全栽培技术贯穿到生产全过程,避免或减少损失;同时做好葡萄晚霜冻害的预防工作,通过近两年对自然灾害预防的实践证明,只要采取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即可有效预防冻害、晚霜冻等自然灾害。

3.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葡萄品种

不同葡萄品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选择适宜种植区才能保证葡萄充分成熟和原料品质[5]。通过多年种植,在海拔1300~1500 m地区,热量较为丰富,适宜种植中晚熟、晚熟品种,如赤霞珠、蛇龙珠等;在海拔1500~1800 m地区,热量适中,适宜种植早熟、中早熟品种,如美乐、黑比诺、贵人香、赛美容等。该地区种植的赤霞珠、黑比诺酿造的葡萄酒色泽鲜艳,香气浓郁,特别适合优质干红葡萄酒的生产;美乐在生产中管理简单,延迟采收可作为制作高级冰红葡萄酒的原料;白色品种贵人香、赛美容、威代尔可作为制作高级冰白葡萄酒的原料。

3.3 改进葡萄管理技术,积极推进机械化进程,降低劳动用工

将原来的“V”型架、多主蔓扇形等架式改造为单蔓倾斜龙干形,即只保留一个主蔓,合理预留结果母枝,以便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酿酒葡萄生产劳动成本,简化田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4结合旅游资源,营造本地葡萄酒文化氛围

甘肃河西走廊有着著名的古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和敦煌飞天文化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同时近几年有机葡萄酒节的举办对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在国内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同时也奠定了河西走廊这一特定区域在中国葡萄种植产区的地位。因此,借助甘肃省的旅游资源,努力营造极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氛围是解决本地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最根本措施。

总之,葡萄产业作为高效节水生态型产业在甘肃河西走廊较其他传统农作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当地优越的土地光热资源组合在发展葡萄产业方面较我国其他地区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但也不能忽视劣势,在葡萄种植生产中要提高冻害、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加快葡萄种植机械化进程,以保证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永基,邓爱民.甘肃发展酿造葡萄产业的喜与忧[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02):9-10.

[2]高彦仪.甘肃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路[J].甘肃农业科技,1998(12):23-24.

[3]郝燕,王忠跃.甘肃省葡萄病虫害防控技术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张海宏.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2(3):48-49.

[5]李睿,张延东,滕保琴,等.浅议甘肃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甘肃林业科技,2010(01):38-41.

作者简介:白耀栋(1978-),男,汉族,甘肃临洮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酿酒葡萄栽培工作。 E-mail:hxjbyd@126.com

收稿日期:2015-11-05

DOI:10.13414/j.cnki.zwpp.2016.02.015

猜你喜欢
优劣势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从微商经营者角度分析微商营销的优劣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网络小说的优劣势及其生命力
定性研究方法之焦点小组简析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
“医卡通”在门诊收费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