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无龄感教育”

2016-04-14 03:28南通市老年大学施布民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生活

□南通市老年大学 施布民

试论“无龄感教育”

□南通市老年大学施布民

编者按多年前,“无压力教学”理念的提出曾在老年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我们刊登的“无龄感教育”理念堪称其为姊妹篇。该理念的提出充分反映了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对老年大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主题的把握更加精准。作者根据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程度很高的社会现实,认为老年人的“无龄感生活”理念呼唤着与之匹配的教育模式。文章从老年大学的来源、发展、意义等方面,探究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无龄感”心理需求的办学宗旨、老年大学实施“无龄感教育”的路线图,以及其对构建“无龄感社会”的社会价值,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欢迎和期待更多像《无压力教学》《试论“无龄感”教育》这样真正从老年教育的办学实际出发,接地气、有新意,能给老年工作者以启迪的理论研讨文章。

时下流行“无龄感”,与之组合的新词汇屡见不鲜,如:“无龄感生活” “无龄感城市” “无龄感社会” “无龄感人生” “无龄感美女” “无龄感着装” “无龄感达人”乃至“无龄感电视剧”等等。“无龄感”的人不为年龄所束缚,能够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活力,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本文试将“无龄感”与教育相结合,刍议建立适合老年人的新的教育模式——“无龄感教育”。

国际老年大学协会《老年大学宪章》指出:“老年大学的任务旨在通过社会活动、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等多种创新形式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努力减少歧视,尤其是有关年龄、性别、种族、宗教的歧视,同时也积极参与反对将老年人另类化的斗争。”既强调了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办学宗旨,又强调了老年教育的减少歧视、反对另类化的特殊任务。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无龄感”理念,但其反对年龄歧视、另类化的精神为老年大学实施“无龄感教育”、构建“无龄感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笔者试从三个方面论述老年大学实施“无龄感教育”的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

一、老年大学来源于老年人向往“无龄感生活”的追求

老年人为什么要上老年大学?接受了“无龄感生活”理念后,笔者恍然大悟:原来,老年大学这种教育形式来源于老年人对“无龄感生活”的追求。

何为“无龄感”?这个目前词典上找不着的词,指的是没有年龄区隔感,追求与梦想没有年龄限制。“无龄感”并非盲目地不服老,而是指不为年龄所束缚,始终保持活力,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

这种从国外传到国内的“无龄感生活”理念,把中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什么年纪干什么事的传统理念打得粉碎,“无龄感生活”方式已被我国老年人接受和流行。一大批年过半百、年近古稀的退休老人,选择了背叛传统养老方式的崭新生活:红男绿女、银发飞扬,活跃在学校、社区、广场、剧院、体育馆、风景区乃至名山大川,T台秀,肚皮舞、摇滚乐、玩街拍、驴友队、环球骑行……展现出来的是年轻,是活力,热爱生活,接受挑战。他们砸碎一道道的年龄枷锁,冲垮牢牢锁住老年人心理的陈规陋习,不怕面对争议甚至非议,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甚至于这个生活理念已进入文艺作品,电影《老炮儿》里冯小刚扮演的六哥说:“我最讨厌年过半百就被称为老头了。”于是,一群不服老的“大爷”居然去与一群纨绔子弟打群架,伸张正义。

“无龄感”人群总是对自己的年龄高度不敏感,或丢弃了年龄的感觉和界限,他们坚持向上的生活态度,秉持着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笑迎每一天清晨的阳光,那都是生命每一个新的开始。“无龄感生活”的老人屡见不鲜。

怎样去追求“无龄感生活”?必须寻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径,这就是“无龄感”教育。人一旦进入“无龄感”状态,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还想学习,还想继续进步,年龄不再是一道约束心灵的枷锁,生命不再是一场计算里程的奔跑,而是一次次连续不断地学习、历练、体验和收获。于是,重新进入学校,学习自己“无龄感”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理念就成为一大批年轻的老年人的需求,老年大学应运而生。在这里青春与年龄无关,那是一种向上的态度;在这里学习与年龄无关,那是一种迟来的享受。要追求“无龄感生活”,必须先进入“无龄感教育”!

二、老年大学应建立适应老年人“无龄感教育”的系统

老年大学是实现老年人梦想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主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老年人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十分渴望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他们需要快乐生活、结交新朋友,更有一些老年人希望多学点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老年大学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梦想成真。老年大学区别于其他老年活动机构的魅力所在,就是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学习与交际相结合、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学习与圆梦相结合,使得老年学校在老年人的眼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老年人需要老年大学实施“无龄感教育”。“无龄感”是老年人最好的心理状态,“无龄感教育”就是实现“无龄感”心理状态的教育系统。

“无龄感教育”系统的特质

它应是一个快乐教育系统。现在的老年人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好、有病可医的物质条件,他们更需要精神追求。“走进老年大学就快乐”,这正是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们的一致感受。老年人奔着老年大学或者老年学校而来,其实是奔着快乐而来,能否学习快乐应当成为老年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该系统从总体设计到课程设计、从教育目标到教学方式,都要体现快乐这个主线,自觉自愿地完成各种作业应当是老年教育系统最低层面的管理原则,而考试、分数、排名等传统的教育管理要素都应与之无缘。

它又是一个兴趣教育系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年轻时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专业?大多是为了生活,所学非所喜,所做非所学。如今老年人摆脱了众多沉重的义务,自由地规划、选择自己的第二次学习人生,当然是奔着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而去。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实现少年时的理想,弥补青年的缺憾,老年人能够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以获得人生的圆满和成功。因此,是否能吸引老年人学习兴趣是构建老年教育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它还是一个实践教育系统。立竿见影式的学以致用,是“无龄感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系统的明显区别。老年教育它不需要一定要有庞大的理论知识体系做基础,老年人的年龄、阅历、经验、记忆力等特点决定了老年教育系统切忌死记硬背、恶补基础理论知识,好多道理和规律都接触过、了解过的,所以理解优先、动手优先、实用优先,应该是“无龄感教育”教学的三大原则。操作、演练、采风、创作、社团活动已经成为老年教育系统的独特风景线。“无龄感教育”能带动老年人掌握新的技术、技能,或使那些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或充当志愿者参加社会管理工作,成为社区管理的骨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不可忽视的正能量。

它必须是一个健康教育系统。老年人是最容易出现精神空虚、百病缠身的社会群体。因而,“无龄感教育”要用当今世界优秀文化和科学成果教育、引导老年群体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养生观,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让他们通过“无龄感生活”直面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决定了“无龄感教育”系统的教学大纲和专业设置必须形成若干健康教育子系统。一是心理保健子系统-音乐舞蹈类的如歌咏、京剧、越剧、钢琴、二胡、古筝、葫芦丝、民族舞、交际舞、现代舞、肚皮舞、服装秀等;二是身体保健子系统-体育健身类的如太极拳、木兰扇、柔力球、瑜伽、健排舞等;三是卫生保健子系统-医疗保健类的如按摩、养生功、家庭医药和救护等;四是家政保健-休闲家务子系统的如家常菜烹饪、糕点制作、花卉盆景、编织、剪纸、风筝等等。

它还应该是一个情感教育系统。据调查,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去的动机是交交朋友,所谓养老“四要素”:老窝、老本、老伴、老友,前两个是物质需求,后两个是精神需求,或者是情感需求。老年人的履历、年龄和求学目的与其他教育领域不同,他们需要情感交流或许更甚于学习知识技能。“无龄感教育”为老年人回归社会、回归人群提供了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友爱的交友环境。这里,应该杜绝一切批评、训斥。教师要春风化雨、循循善诱、以情动人,学员要尊师重道、温文尔雅、和颜悦色,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的方式完成教学,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教化学员。学校还要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和交友渠道,结合教学组建各种类型的专业社团,吸收学员参加,引导学员学以致用,使之成为喜于交流、善于合作、乐于交往,珍惜朋友、珍惜家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

它还必须是一个时尚理念的教育系统。“无龄感教育”还有一个任务是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更顺利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新的社会角色。因此,老年大学推广“无龄感”的系列现代理念,能让老年人适应时尚的节奏,消除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的代沟和隔阂,融入快速变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这方面,老年大学可以采取举办众多新观念、新知识、新视野等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比如: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什么颠覆性的改变?如何创建“无龄界”城市生活,让城市不同年龄层获得各自满意的生活?推广无龄养生理念所强调的“全食主义”和“以类补类”,均衡摄取动植物的各种营养,健全人体自愈机制等等。

三、“无龄感教育”的实现路径

广泛宣传,确立“无龄感教育”新观念

从国家到地方,都应开动宣传机器,让全体国民清醒地认识老龄化社会正不可抗拒地到来。老年教育是我国实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全新养老战略,营造全新的国家老年教育理念,用“无龄感教育”这面新的旗帜来引领全社会老年人走向自我完善,集全社会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老年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的氛围,培养、提升老龄化社会的正能量,防止、避免老龄化社会的负效应,让全体老年人发挥余热、弘扬正气、协助后辈、保驾护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给力。

调整目标,形成“无龄感教育”自觉机制

“无龄感教育”目标应当追求的最高层次是老年人自觉地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主体各项身心潜能,尤其是心理能力的协调统一发展,并体现个体的个性特征、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动接受教育是发展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无龄感教育”过程是在学员主体性意识支配下展开的,使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个体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老年人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而愉悦则是发展的明显特征,因“无龄感教育”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出老年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就成为老年人的一种乐趣和享受。全面、主动、愉悦三者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没有发展的全面性,“无龄感教育”就失去真正意义;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无龄感教育”将是机械僵化的过程;而没有心境的愉悦,“无龄感教育”可能成为老年人的负担。三个方面和谐发展,具有自觉主动的特征。

突出特质,修订“无龄感教育”教学大纲

“无龄感教育”不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的文化场所,也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老年教育原来比较单纯的娱乐活动型课程应逐渐减少,“无龄感教育”课程应成为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主体。当前,开设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英语、旅游、文学、书画、摄影、保健、心理等课程刻不容缓。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作为管理老年教育的主要抓手,以“无龄感教育”理念为导向,形成国家老年教育体系教学的“规定动作”,然后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及老年大学结合各地实际做出调整和补充,形成各自的“自选动作”。要开展“无龄感教育”教学研究,研讨其独有的作业和考核办法,制定为老年人所接受的、符合老年养生科学的考查制度。

因材施教,创新“无龄感教育”教学方式

不能照搬照抄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要以老年人为中心,推陈出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无龄感教育”教学方式。知识类课程要适度进行正规教育,控制课堂“坐课”时间比例,非正规教育和活动性教育双管齐下;技能型课程以实际操作为教学主体,以“会做”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应大力提倡自主教育形式,引导老年学员平等、互助地开展小组学习和分享型学习;广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利用网络扩展老年教育到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创新“无龄感教育”教学方式,是真正关注弱势老年群体的有效途径。“无龄感教育”要秉承适应老年人的宗旨,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有效怎么来,怎么满意怎么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老年特色的教学模式。

紧跟时代,保持“无龄感教育”动态发展

“无龄感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发展具有超前性、动态性,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以不断更新的态势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和动态平衡。因此,“无龄感教育”系统应呈现递进式的发展过程,初级阶段是一种福利型、公益性教育,面向尽量多的老年人均等开放,保证每个老年学员的知识、技能和精神诸方面得到最基本的、合格地发展;中级阶段是一种公平性、准义务教育,要让全体老年人受到适应性教育,以培养他们较高的生存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级阶段是一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育,即尊重老年学员差异,旨在让老年学员的个性特长得到彰显发挥,让部分精力旺盛、能力超群的老年人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三个层次是“无龄感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是“无龄感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动态有序性的体现。

四、老年大学实施“无龄感教育”对构建“无龄感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国家老龄委预测,2013年至2021年是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至2030年为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204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阶段。因此,应对老龄化的机器要更加快速地转动起来,变消极对付为积极应对,变被动阻击为主动出击,规划积极老龄化战略布局,以“无龄感生活”理念催生“无龄感教育”,以“无龄感教育”推广“无龄感生活”理念,以努力普及实施“无龄感生活”“无龄感教育”,全力建设“无龄感社会”,唱好这“无龄感”三部曲,把负担繁重的老龄化社会转化为生机勃勃的“无龄感社会”。

“无龄感教育”的历史责任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极为严峻。今年8月8日 ,国家卫计委网站发布了人口常用统计数据:2015年年末我国总人口约为1.37亿,60岁以上人口约有2.2亿人,占比16%左右,远远超过联合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同时高于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71.4岁。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由于中国30多年实施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活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生产技术进步带来劳动力的相对过剩,诸多因素叠加造成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老龄人口的基数大、比例高,远远超过国际上10%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某些计划生育先进地区,如江苏省南通市超过了四分之一,其如东县甚至接近三分之一,这给社会的安定和谐敲响了警钟!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重大问题。

老年大学应践行“积极老龄化”战略。快速的老龄化,使得国家政策体系和相关能力建设缓冲时间大大减少,极大地增加了应对难度。“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窗口期,必须抓住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加快上层建筑的顶层设计以及相关制度建设。如何找到一条带领数亿老年人幸福、和谐生活的阳关大道呢?国际社会于1999年达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共识,我国政府应该完善老龄工作方针,大力倡导“积极老龄化”,改变以往简单将老年人摆在消极、被动地“接受”服务位置的思路,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的方针纳入国家老龄工作的战略。作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的主要践行者,老年大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教化老年人学习理解“无龄感生活”理念这个历史责任,主动加入“无龄感教育”实践,带领老年人“自立自强”,积极应对银色浪潮的到来。

“无龄感教育”能推进老年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老年人社会养老、文化养老的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尖锐,老年教育的资源也日益紧缺。一方面求学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老年学员一进校门就再也不愿离开,“一座难求”的现象成为老年教育事业面临的头号难题。破解这一难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在解决老年教育供需矛盾中也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实施“无龄感教育”无疑是一项与硬件投入基本无关,主要通过“更新软件”加快运行速度的灵丹妙药。“无龄感教育”能引导老年人走向“无龄感生活”,提高自主生活、自觉学习、自立社会的能力,扩大生存的空间,增强生命的强度,减轻了人口深度老龄化对老年教育的压力。通过“无龄感教育”途径,把老年人从在老年大学十几年乃至二十多年的老年大学生活中分流出来,勇敢地走向社会,展现精彩人生。

实施“无龄感教育”对建设“无龄感社会”的战略价值

无龄感教育”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无龄感教育”是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强制性或半强制性的,退休年龄从50岁到65岁不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是在体能和智能较强的情况下步入退休状态。这种退休制度不符合我国劳动力缺少的实际,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决定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成为实际或潜在的再就业劳动者。实施“无龄感教育”,有利于帮助老年劳动者提高心理素质,焕发第二青春,延长就业时间,继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有利于帮助老年劳动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要从国家长远和全局发展的角度上高屋建瓴地深谋远虑,以推广“无龄感生活”理念、推行“无龄感教育”系统,构建“无龄感社会”形态为抓手,配合国家退休新政,充分开发利用中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弥补日益丧失的人口红利优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无龄感教育”有利于扭转老年人另类化。老年人另类化是老龄社会客观存在的现实,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歧视,概括起来有三种:一种是“老年人无用论”,认为老年人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如学校、公交、医院等;一种是“老年人落后论”,认为老年人观念陈旧、思想保守、行动缓慢,与年轻人难交流,有代沟;还有一种是“老年人包袱论”,认为老年人年老体弱,麻烦诸多、要求苛刻,连累了家人、单位和社会。另一方面来自于老年人自身,老年群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自惭形秽、自守自闭的;有居功自傲、倚老卖老的;有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的;也有自不量力、自高自大的,甚至对年轻人提出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要求。这两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老年人另类化已成为现代社会随时恶变的肿瘤,冲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底线,给全社会、社区、家庭造成很大的困扰。“无龄感教育”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提升老年人文化素养和生活能力,帮助老年人自主自立地融入社会,进入崭新的“无龄感生活”,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告诉社会:我们不是负担,我们不但能照顾好自己,而且能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让年轻人放心地干自己的事业。

“无龄感教育”有利于减轻政府诸多负担。人口老龄化给城市建设、管理、医疗、卫生和民政、社区管理带来沉重压力。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三分之二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呈现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3300万人。2015年,部分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万人,中国老年人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富先病双重挑战。“无龄感教育”能提升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减少群体依赖,缓解国家压力,压缩社会养老成本,不断提高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命潜能,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并继续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无龄感教育”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无龄感教育”不但能不断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而且与我们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国民终身教育体系高度吻合。从老年人自身微观层面看,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接受文明、文化传承和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不但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从整个社会宏观层面看,虽然办老年大学不会给政府增加多大负担,它不同于免费义务教育,上学要交少量学费,但老年人进入“无龄感教育”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以升学或就业为直接目标,朝着人的终身发展目标迈进,它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传播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下一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年人生活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