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下,写生对于创作的意义

2016-04-14 17:19赵楠
参花(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家创作

◎赵楠



图像时代下,写生对于创作的意义

◎赵楠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图像已经成为最为方便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影响到了艺术家尤其是艺术家的创作。在安迪沃霍尔将图像变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之后,问题就出现了,艺术家大量地利用图像代替写生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拉开了创作与客观世界的距离,这种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写生必要性 灵感 艺术创作

一、图像时代下,写生的必要性

图像时代的兴起,改变了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同时也悄悄地改变了写生在创作中的地位。在图像时代来临之前,写生是一切创作的基础,图像时代给艺术家带来了一些非常便利的条件。现代社会中,手机、相机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去旅游,我们不难发现人们人手一部手机或者相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更多的看的是手机里的风景。艺术家们外出写生也存在一定问题,人人一部手机或者是相机,可能由于这个科技带来的方便的电子产品的魅力过于强大,渐渐地使很多艺术家也会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都学会了利用手机对美景和自己想要的创作元素来搜集和保留素材。这样艺术家不需要写生,直接利用照片或者图像就可以进行所谓的创作了。

那么这一类的作品叫不叫创作呢?出外“采风”或者“写生”的意义何在呢?我们知道,在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有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彭吉象,《艺术概论》),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要艺术家外出写生的目的是为了让艺术家都能亲身体验大自然,观察、思考、体验生活,这种准备、酝酿的过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可能时间较短,也可能时间较长。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图片代替了艺术家的视觉,同时写生也可以用图片和照片来代替了,艺术家不需要写生就可以进行创作,可以远离自然对象,创作可以远离写生完全依赖图片了么?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中国画里虽然没有“写生”这个概念,但从历史资料相关记载来看,一直是有写生的观念的。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在这里“造化”即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外师造化”即向自然对象观察体会和学习,但其后的“中得心源”,意味着只有向自然对象仔细观察和体会,才可以得到大自然的规律,这里强调的是主观的、精神的重要性。马蒂斯说:“我对色彩的探索不是从绘画作品中得来的,而是从室外,从大自然光的启示中得到的。”[1]当前数字技术的普及,材料媒介的多样化以及创作方式的丰富多样化,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创作者与大自然的距离。艺术源于生活,也就是说艺术的法则来源于变幻无穷的客观世界。对大自然中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研究就是在捕捉客观事物的瞬间那一刻的最突出的特征。郑板桥喜欢竹子,他每天都观察竹子,从而总结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三个穿过阶段,但有一条在先:必须是长时间对自然中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创作出生动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作品来。

卢西安•弗洛依德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他的绘画作品因坚持以写生的方式进行创作而对世界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连画马,也要把一匹真马牵进他的画室,给女王画肖像时也是女王到画室做模特,他这种对艺术创作的偏执正是他创作的来源,他用画笔有力地揭露深刻现实,也揭示了人性本身的深度。

二、写生与情感表达

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同时,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切身体验,就是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时候回过头来想想,若是换成照片来,回到工作室,那种现场感早已不复存在。这里有个恰当的例子或许更可以说明问题,比如,我们去看演唱会或者球赛,那种现场感是令人振奋的,台下很多观众在欢呼,会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跟我们在电视机里看的时候的感情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场演唱会的音质和足球赛场上的热烈氛围是坐在家里客厅不能比拟的,这个只有两者都体验过的人才能够亲身感受到两者的区别,这也正是现在电视企业在设计电视机的时候为什么努力营造现场感的一个原因。在写生过程中,现实环境的烘托,艺术家才能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和表现欲望。在这种全方位仔细观察和深刻感受下,作者的主观情感才融入到了作品当中,使得作品更加鲜活有生命力,才能感染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灵感的迸发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体验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但凡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不乏有灵感迸发的身影。灵感是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在整个艺术创作的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灵感思维总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艺术创作产生飞跃式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实现要依托于设计师对思维创新、设计方法、表现形式等的综合运用。而灵感思维产生的关键在于设计师综合的素质能力,也可以这么说,创造来源于设计师对于文化内涵、生活实践、情感经历、创作技巧等经验的积累。因此,提高设计师的创作能力,重点是要获取创作思维的主动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灵感看起来好像是偶然显现的,但其实质却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是一种质的飞越。因此它会表现出一定的偶然性。而设计理念则是创作者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创作思维中的有意探索与思维追求的必然结果。就设计本身而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当艺术家对于个别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他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地去追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艺术体验的过程,灵感思维才会被开发出来。对于每个人来说,灵感的体现形式都不相同,这一点在各个著名设计大师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往往以思维独特而著称。因此,设计师应培养自己的思维个性,有意识地启发和调动灵感,这就需要创作者合理利用图像时代下各种便利的设备和资源,对于大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还是要多去亲身体会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走自己独特的设计道路。

四、结语

不可否认,图像时代的确给画家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过多地借助照片会使得艺术创作僵化,缺少生气和意蕴,也慢慢会影响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影响大众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图像时代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图像与坚持写生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设计来源于生活,我们还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多感受大自然,在感受的过程中去思考,互为补充,永远保持艺术创作的生机和活力。然后才能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传达给观众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重新认识图像时代下的写生对于当代艺术创作有着特别的意义。

[1][美]杰克•德•弗拉姆,编.马蒂斯论艺术[M].欧阳英,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214.

[2]刘丹. 在写生中探索笔墨语言[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3]曹丽萍. 论写生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性[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赵楠,女,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家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