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2016-04-14 20:09杨丽娜
地球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

■杨丽娜

(鞍山市国土资源局辽宁鞍山114001)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杨丽娜

(鞍山市国土资源局辽宁鞍山114001)

随着人们对地质的不断深入了解,可以发现我国的地质灾害形式较为严峻,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力度。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地质环境入手,把握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经验和先进软件的利用完成对地质灾害的科学预测,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的防治计划,将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完美的结合,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本文对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及其联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从地质环境保护的角度上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地质环境 保护 灾害 防治联系

0 引言

地质环境会影响到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说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导致的。众所周知的是地球的大陆板块都在不断的运动,一些较为小的运动就会产生地质灾害,再加上人们对自然改造的频率越来越快,造成了大量改造活动与自然运动的冲突,进而可能会产生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威胁,而且会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不断的对地质环境进行深化了解,研究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条件,对地质灾害进行更好的防治。

1 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及其之间的联系

1.1地质灾害

因为自然地质的变化和相互之间的作用,或者是人文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称谓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在预测和治理等方面都不能很好的进行,并且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产生的后果基本上是非常严重的。对此,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但是面对大自然的力量,人们还是相对较为弱小,但是人们还是竭尽所能来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不断的对地质运动和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在预测的准确性上有着一定的进步。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等。

1.2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通常是指由演示、水和大气等物质构成的体系,只是从广义上进行阐述的,而在狭义上来说真是岩石层部分和伴随而生的风化物在地球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岩石圈与水圈和大气圈进行性充分的相互作用,不断的进行能量的交换,最终形成了人们所见到的地质环境。地质环境较为开放,所以其中会有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等的共同参与,这些圈层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最终的地质环境。通过对地质环境的分析能够对地质运动的规律进行推算,从而能够科学的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1.3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联系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属于对正统一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从以往的经验来说,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改善能够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

地质环境会制约地质灾害,正是因为地质灾害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所以发生那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都会由某些地质环境为载体才能发生。而地质灾害又能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在发生地质灾害后,发生地的地质环境必然也会发生改变,通过这些改变能够实现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和重塑,具有一定的直接性和不可逆性。

正是因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这种辩证关系,使得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也伴随着地质环境的恶化。在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保证防灾对策的科学性。在进行地质环境保护的方案策划时,应该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侧重点,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入手,保证相关治理、防灾以及应急等措施的科学性,另外,在进行灾害治理方案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在地质灾害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考虑,保证地质灾害受环境制约的方面内容的完整和明确。

2 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呈现了一种逐步恶化和破换严重的态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的重要性没有进行深入的认识,正是因为这种认识的不足,使得人们不能按照自然规律来对环境进行改造,对自然环境进行过分的干预,最终使得自然环境脱离了原有的发展规律,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我国级世界上其他的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观念上都呈现了错误的事态,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将人类立于自然之上,对地质环境进行肆意的破坏。

人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忽略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事实。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许多种类的自然资源正在面临着枯竭甚至灭绝的境地,对于一些特殊的动植物,被人类的盲目开发逼上了绝境。在地球上,大多数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地质资源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在进行地质开发的时候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

3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转变意识,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转变人们的基本观念是地质环境的防治级地质环境的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进行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时候应该尽量坚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发布之后,引起了人们对于自我的不断反思,逐渐的认识到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时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人们往往能够在地质环境中获取生活和生产的物质载体,地质环境也能接纳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再这样一个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在以前,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认为地质资源中存在的资源是无限的,在容纳力和自我净化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可以毫无限制的利用地质资源。但是随着人们对世界万物的不断认知,人们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开始逐渐的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思想观点,开始改变对地质环境开发的方式与手段,在开发的过程中学会了节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来保证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相适应,防止出现资源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人们在生活环境的质量上不断的提高,使得地质灾害在根源上得到了控制,减少了地质灾害的滋生。

3.2踏实做好治灾防灾工作

首先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勘查力度,加强勘查工作的详细程度,保证勘察的结果能够为地质灾害评估系统的建立提供依据,重点是详细区划地质灾害的内容的完整、准确性,保证后期的防灾减灾工作。

其次应该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应该不断的对地质灾害监测网的建设进行完善,对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上的差异、生态类型的差异以及小气候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详细的分析,合理的进行区域的划分,分别建立完善的监测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监测站的数量,从而对监测网的覆盖面积进行保证。通过不断完善的监测网能够加快地质灾害预报工作的网络化,这样能够在地质灾害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和及时性上进行保证。

最后就是保证应急防治能力上的提高,在建立有效的监测网预警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应急防治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保证建立的控制地质灾害系统的专业性和社会化。对此应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供相关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上的能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上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得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具有更加充实和完备的器械和物资等等,切实有效的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业化。

3.3加强法制、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相应的政府职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逐渐的从原先的行政命令和审批为主的干预性政策转变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管理服务型政策,地质灾害方面也需要进行房率建设,通过对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4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减少认为诱发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工程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本来就很脆弱的地质环境经受不起人类无限制的开发,各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保证人们在进行工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发生地危险性的评估,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措施来进行治理,积极的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程,并保证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有效性。

3.5多渠道筹措地质灾害治理经费

防治经费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不仅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还应该从多个渠道商完成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的筹集,保证防治经费充足。中央财政主要投入到国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能力建设、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防治,地方财政主要投入到影响当地城乡居民生活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样就形成了政府投入占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代我国在地质灾害方面应该防治结合,保证地质开发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更加有效的完成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肖进,李辉.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后重建灾害防治措施 [J].工程地质学报,2012,04:532~539.

[2]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J].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2012,05:1469~1476.

[3]杜青松,武法东,张志光.煤矿类矿山公园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探讨——以唐山开滦为例 [J].资源与产业,2011,04:127~132.

[4]韦仕川,栾乔林,黄朝明,谷秀兰.地质灾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研究综述及展望 [J].自然灾害学报,2014,03:159~165.

[5]冯硕颖.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5: 14~16.

[6]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J].今日科苑,2010,12: 33~34.

P694[文献码]B

1000~405X(2016)~4~387~1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