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工艺技术的探讨

2016-04-14 22:00石强杨国徽
地球 2016年7期
关键词:全尾砂工艺技术矿体

■石强 杨国徽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00)

关于新型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工艺技术的探讨

■石强 杨国徽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00)

随着采矿工作的不断开展,对采矿工艺技术的应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全尾砂胶结充填方式,结合具体的采矿项目,分析该工艺技术应用下采矿方法、充填系统以及充填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发现,该工艺技术对与现行采矿工作水平的提高可起到明显作用。

全尾砂 胶结填充 应用

作为现行采矿工作中重要技术之一,充填采矿技术本身具有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特点,实际应用中多集中在有色金属矿山、贵重金属矿山等方面,而对于高品位金矿并未真正普及。但在当前充填采矿方法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要求在预防地表塌陷、尾砂排放等方面,将充填工艺引入其中。因此,本文对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应用的项目介绍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大水金矿为实例,该金矿周围居民居住稀少,为藏族牧民赖以生存的放牧区,地表草场保护尤为重要,矿山已开采25年,矿区内采空区较多,为防止地表开裂塌陷,探索采用充填采矿法势在必行。通过调查发现,矿山区域为藏区高原草甸区,气候寒冷。加上矿区位于黄河上游,要求利用充填工艺使环境保护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得以实现。同时,结合该矿区的岩体特点,建议在具体充填中选择砂、废石作为充填料[1]。

2 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的具体应用研究

2.1采矿方法确定与矿块布置

结合该矿区特征,在实际开采中可考虑将充填法、崩落法以及空场法等引入其中。但相比之下,崩落法应用中很可能造成矿石过多损失,成本较高,而空场法应用下,由于金矿矿石具有较高的品位,很容易在开采中出现矿体压垮情况,所以建议在该矿区将充填法引入其中。考虑到开采中可能出现塌陷问题,要求在采矿中做好方法的选择。由于整个矿体较为规整,所以将空场嗣后充填方式应用于设计选用阶段,并在充填系统方面,考虑以全尾砂胶结充填为主。根据矿体的特征表现,要求引入顶板处理、采准布置、采空区处理以及分层充填法等方式。同时,在采场布置中,应注意做好相关结构参数的控制,如矿房矿柱交替布置情况下,应考虑设置10m的宽度,并保证采场布置中与矿体走向相互垂直,并以矿体水平厚度作为长度,且在宽度上保持为20m,实际装矿中建议将电耙方式与人工方式引入其中。另外,为使矿山经济效益得以提高,要求以实际地质条件、采场结构参数为依据进行采矿方法的合理选择,并在实际开采中进行适当调整。

2.2充填系统的应用

根据该矿区主要特征,在应用充填系统中选择以全尾砂结构充填系统为主,该系统在构成上主要可细化为:第一,全尾砂存储。可考虑将两个充填系统设置于充填站中,并保证各填充系统中有立式砂仓装设与其中,砂仓以850m3作为容积。实际进砂中,砂仓底部将会有部分尾砂颗粒沉降其中,而水会向尾矿库流入。为使进砂得到有效控制,还需将监测报警装置设置于砂仓上部,一旦沉降中到达设定位置,装置便会自动进行报警信号的发出,使砂仓进砂过程停止。另外,充填过程中还需将压气造浆作业引入其中,该作业过程的实现主要依托于砂仓底部的相关装置,如其中进气与排气阀门,可通过阀门操作完成尾砂造浆过程。在全尾砂造浆结束后,便需传送至搅拌机,同时要求检测放砂量,若存在不合理现状,需做好调节工作。

第二,水泥给料线。在该充填工艺运用下,要求在胶结剂应用方面以硅酸盐水泥为主。操作中可利用水泥罐车将散装水泥向充填站运输,在吹灰管应用下将水泥存储于水泥仓中。但需注意吹灰中可能有杂物一同被送入水泥仓中,所以应将过滤装置设置于吹灰管上,并考虑将袋式收尘器、雷达料位计设置于水泥仓顶位置。而底部位置则以给料机、螺旋闸门为主,具体充填过程中仅需打开阀门即可,并利用给料机对给料量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充填系统设计中,还应保证充填料浆制备、调浓水供给线得以实现。

第三,自动控制系统。在充填过程中往往面临配比、流量以及料浆浓度等问题,要求引入自控系统,适时检测与调整其中的参数,包括水泥给料量、放砂流量以及料浆流量等。同时,该系统运行中要求将其中的参数能够显示出来,确保整个系统运行得到监控与管理[2]。

2.3充填工艺的引入

充填工艺应用下,首先应保证全尾砂胶结充填能够满足金矿山开采要求。该工艺应用下采用的全尾砂充填系统,其能够使充填料浆浓度得以提高,保证工艺技术运用中满足采场不脱水,有利于充填质量得到保障。其次,应保证充填工艺下满足管道自流输送要求。技术应用下要求对料浆输送阻力进行计算,并尽可能维持在71% -72%的充填料浆浓度上,以此满足料浆自流输送要求。再次,脱水制备技术。对于浓度保持在8%-10%的尾砂,将其运输至充填站中,能够满足自然沉降脱水要求,整个尾砂脱水能耗较小。最后,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下,可满足运行参数检测与调整要求。通过填充系统的应用以及填充工艺的引入,可发现,对于该区域采矿中充填工艺的应用,最终得到的料浆浓度能够保持68%-71%之间,结构流体稳定性较强,能够满足大倍线自流输送要求。同时,对于充填体,其在强度上较高,与实际矿山安全要求相吻合。另外,该充填采矿工艺应用下,对于传统充填成本过高等问题也可解决,整体重填成本都下降许多。由此可见,将充填采矿工艺引入实际采矿工作中,具有较多明显优势,建议在实际矿山开采中充分利用该项技术[3]。

3 结论

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是提升现代采矿水平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该技术中,应正确认识充填技术的基本内涵,结合采矿区域实际情况,做好充填系统的设计,保证其中全尾砂存储、自动控制系统、调浓水供给线以及水泥给料线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通过文章研究发现,无论从充填质量角度,还是充填成本上看,该技术应用优势都较为明显,能够推动采矿水平的整体提高。

[1]王喜兵,庞计来,李红桥.新型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J].采矿技术,2010,03:1-5.

[2]徐飞.“三下”矿体开采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研究 [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4.

[3]张德明.深井充填管道磨损机理及可靠性评价体系研究 [D].中南大学,2012.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7-343-1

石强(1971~),男,中专,地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采矿技术。

猜你喜欢
全尾砂工艺技术矿体
近地表矿体地下组合式连续开采技术研究
生产实践中影响全尾砂固结排放产量的因素
不同粗骨料对膏体凝结性能的影响及配比优化
Chronicle of An Epic War
论甲乌拉矿区断裂构造及控矿作用
浅谈以煤为原料的氨合成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
某铜铁矿全尾砂絮凝沉降试验
3D Mine不规则矿体三维地质建模和储量计算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