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4-14 12:36刘艳花张社争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刘艳花?张社争

【摘 要】 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针对当代女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识不强、动手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创新思维能力较差等问题,深入探析其影响因素,并从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创新人格、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但事实表明,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女性创新型人才尚为不足,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缺乏的不是女大学生,而是优秀的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女大学生。因此,把培养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这对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代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等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1]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所提高,她们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能力,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不愿被社会视为弱势群体,多数女生也能够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对自我成长成才的作用。但是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科技展的科技成果统计,我们发现女大学生的创新成果远远落后于男大学生。通过邓德球等人对广州、河源等地的十所大学的500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创新能力优秀的学生中男性大学生占89%,女性大学生只有11%,在这些女大学生中理工类专业的女大学生占93%,文科类专业女大学生只有7%。[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创新能力远远低于男大学生。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女性高级人才主要来源的女大学生们,她们的创新能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问题意识不强、动手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创新思维能力较差等主要问题。

二、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1、女大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

事实表明,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常常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情绪情感比较脆弱、依赖感强、对新事物的积极主动性不够、抗挫折能力较差等。情绪波动大,常常使女大学生心神不宁、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进入严密的思维状态,因而也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及创造性的活动;部分女大学生思考问题时总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不敢挑战“权威”、害怕失败,因此就抑制了她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很多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较低,成就意识淡薄,往往满足于现实生活与工作的安定,而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她们对成就的追求,降低了成就目标,从而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思维方向方面,女大学生偏向于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相对薄弱,因而思维的选择性较少,很难做到灵活变通各种办法;在逻辑思维方面,往往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较弱;在思维空间方面,女大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比较习惯于定向思维,这就是她们的思维空间往往局限于条条框框之中。

2、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缺乏创新教育,教师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了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以对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为主。教师在教授中,重照文理解,轻怀疑求新;重逻辑推理,轻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重知识积累,轻心理素质;重师道尊严,轻环境培育。[3]这种教育模式使女大学生们增长知识的同时,使她们的思维机械化,也降低了她们的创新欲望而不愿主动去探索,最终导致毕业论文水平不高,创新成果贫乏。另外,我国高校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大多是无差别教育,而很少有适合女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并且缺乏创造性思维训练。从家庭教育来说,家庭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个场所,女孩子却是父母最容易呵护、溺爱的对象,因而使部分女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依赖他人、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甚至有一些家长认为女大学生“学得好不如嫁的好”,根本不会重视对她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3、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了一系列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观念早已根植于很多人的头脑中,许多女大学生深受此影响,这不仅不利于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淡化了她们的创新意识。其次,社会对女大学生的角色期望过低,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比女性聪明,进行创造性活动是男人的事,而女性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可以说是社会对女性最典型的角色期待了。这种角色定位往往使她们表现出温顺、依赖、柔弱的性格特点,无形中就会导致现代女性的成就动机受到压抑,造成部分女大学生成就意识淡薄,从而影响了创新潜能的挖掘,阻碍了她们的成长成才。

三、加强当代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切入点,提高女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型女大学生就是要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越强,创新思维越活跃,然而,创新思维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训练而形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女大学生,就必须加强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一方面,要开设《思维科学》、《创造学》、《科学史》等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她们的创新潜能,不断培养其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批判思维及逆向思维;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把教学看作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互动过程,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体发现、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需要和价值取向、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能动地对认识客体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客体吸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的过程。[4]这就要求女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怀有质疑精神并不断尝试、探索,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敢于质疑前人已有的结论,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此外,要善于观察,注意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同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得弄虚作假,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死记硬背和对教师讲解的过分依赖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我国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以弘扬“四自”精神为着力点,完善女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四自”精神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所谓自尊,是指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这就要求当代女大学生珍爱自己,不卑不亢,敢于向“权威”挑战,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创新型人格;所谓自信,就是女大学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妄自菲薄。它激励女大学生摒除“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优女劣”的错误思想,确立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真正成为社会的“半边天”。只有自信,当代女大学生才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所谓自立,是指树立独立意识,反对依附顺从。女大学生只有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才能真正自立于人群;所谓自强,是指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是一种自励自进的精神气质。作为当代女大学生,必须具有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弘扬“四自”精神有利于当代女大学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成才观,从而达到超越自我。

3、以参加各种活动为突破点,提高女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要培养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创新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她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我们要为女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开展学术讲座、女大学生研讨会、女大学生修养、女大学生成才知识讲座、女大学生创业竞赛等以女大学生为主体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她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与新见解,并邀请一些女性专家与学者来给她们做学术讲座与经验交流,这不仅可以激发当代女大学生的创新热情,还可以锻炼她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为了调动女大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我们要对有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的女大学生给予奖励;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而我们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实践观教育,使她们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女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投身于社会调查、自主创业、科技文化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当中,让其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4、以优化环境为增长点,营造女大学生创新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潜在创新能力形成及充分发挥的客观条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在基础。[5]当代女大学生是我国女性创新型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女大学生的创新,必须为女大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开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更有利于使女大学生产生创新欲望,敢于探索新知,正如陶行先生知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6]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校园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其次,学校要开设与女性相关的课程,将男女平等观引入各类教学中,帮助女大学生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去认识女性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与成才观;再次,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女大学生创新水平的高低,如果教师的创新素质不高则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平等地对待和信任女大学生,经常与她们进行沟通、交流,尊重其想法和意见,并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兴趣。实践证明,成长于民主、和谐、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中的女大学生,往往具有健全的人格,成就欲望较强。

【参考文献】

[1] 彭宗样,徐卫,徐国权.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Z].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邓德秋.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4(14).

[3] 吴永光.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4] 胡龙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 赵艳红,张海钰,周燕.女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6]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755.

【作者简介】

刘艳花(1987-)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

张社争(1965-)男,汉族,陕西周至人,延安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