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让·杜布菲

2016-04-14 20:01虞村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力量内心艺术家

虞村

原生艺术家作品,引起了当代艺术家极大的兴趣,从杜布菲开始,找到一股与原生艺术世界相通的力量,并进而试图理解原生艺术家们把艺术创作作为一种需要,而非出于创造一种表达方式,这一点或许可能成为关键性的要素。

1945年,杜布菲提出L‵art Brut(英文为Raw Art,中文译为“原生艺术”),并出版《原生艺术笔记》;1947年11月,建“原生艺术之家”;1948年10月,杜布菲和几个朋友创立了“原生艺术协会”。

尽管他自己也是无可厚非地受到了Jean Fautrier和超现实主义团体的影响,却是在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的影响下,开始创建原生艺术的世界。他喜欢用油彩混合沙、泥土、干草和其他一些要素,构成一种混乱、斑驳、嘈杂的底子,塑造响亮、耀眼、炫动的图形。一种力量,不知是来自于自然,还是来自艺术家的身体,各种元素的撞击、交错、对立、撕拉,从中产生的那股冲破束缚、禁锢的张力,自每个角落迸泻。如果说当杜布菲想到“原生”一词的时候,是受了外界某种画面呈现或某件艺术作品给出的感官刺激,还不如说是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磅礴外泄的冲力。

原生艺术和儿童绘画、原始艺术、原始主义风格、人类精神的异常状态有关,就像杜布菲后来的尴尬一样,他想尽力远离既定的规范和体制,可是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不可避免地被广泛介绍、认知、述说;原生艺术同样有被异化的危险。杜布菲意识到了,所以在生前就限定洛桑原生艺术博物馆不得再增加新收藏,甚至规定了使用“原生艺术”一词的场合。与其说阿道夫·韦尔夫利、阿洛伊兹、奥古斯特、侯比亚、勒萨热、哈勒提、菲利普·德赫、米歇尔·内德贾、马歇尔、嘉利玛、舍瓦尔、毕卡西特等一长串的名单构成了原生艺术的世界,还不如说杜布菲发现了一种表达方式,他让这种表达方式在自己的内心成长,它有一个自给自足的体系。这套评价体系不应该是外在的、约定的,它只能被接受、被认识、被使用。它由内而外生长起来。

或许在现在看来,杜布菲算不上原生艺术家,他不够大胆,他只是把建筑、雕塑、素描、油画、水彩、刺绣、编织等等各艺术门类用一个概念进行全新的整理,告诉我们,事情可以是这样的。

杜布菲发现了它们,它们一直在那里。

思维类型之间的不同与社会类型的不同一样。论证差别的时候既难做到有充分的文献证据,也很难全面揭示对象,同时最大地阻碍自己理解他们。他的认可是从根本上的喜欢,他的喜欢是从内心需求出发的一种得到,这与他以往苦苦求索的发自内心和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吻合,这种表达方式如此美妙,因为它先于一切而存在。它被需要,不是被创造

原生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成为一种表达,是由一股神秘的、内里的力量引发的。对普通人而言,外界的刺激和知识的积累是从事创造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情感体验也是在有序地梳理和沉淀之后,以一种井井有条的面貌,受某种逻辑结构的管理,在深思熟虑地计划后,展现为一些合理的画面。而原始思维并不完全否认其今后存在的合理性,只是更凸显其内在的迫切性,它不急于摆脱对心灵的控制,所以也不需要面对道德、理性、意识的分裂,它只是纯粹地感知情感和心灵的活动,完全地接受内心的真实,在神秘力量主宰下的真实。存在的真实,真实的存在。因此,表达不是一种创造,不是创造某种结构或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当我们用颠覆一词来形容原生艺术家,只能说明这种真实的表达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正好证明了现代文化有它的藩篱。这也是我们面对一切陌生的事物时惯用的疏离态度,哪怕它在过去是曾经的习以为常。当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也能很快地从中抽取一些理所当然的合理和秩序来证明我们的态度是正确的。在医生的鼓励下,奥斯瓦尔德·丘德纳(Oswald Tschirtner)从事绘画创作,竭尽所能地想要满足他人的需要,如此急切,以至于他人的需要已然成为内在达成愿望的力量,寥寥数笔勾勒出发人深省的形象,这些形象可以不断重复地出现。在海因里希·安东·穆勒(Heinrich Anton Muller)的画面中,横向的、收尾向上的曲线,存在于各种超越自然的形象中,只要可能就不可遏止地形成火焰尖端状,仿佛受某种力量的牵引。约翰·菲舍尔(Johann Fischer)对插图式形象的偏爱,喜欢分割、排列色块或线条,其内心对混沌世界的恐惧和社会秩序的渴望成为他最终的表达。如果把他们与他们的作品分离开来,他们与它们都将无处容身。

杜布菲离开又回来,是为了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他把那么多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不是为了证明这种表达方式够独特、够大胆来挑战我们的接受度。他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在不断折磨着他,拷问着他,艺术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表达?原生艺术家的作品给了他一个提示,相信他从中体味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表达。发自内心的需要,不是从计划和目的出发去创造某种合理的形式和结构,以满足既定的需要,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结构、形式、合理性都是顺其自然得到的结果。这种表述方式貌似与为了艺术而艺术雷同,似乎跟杜布菲一贯坚持的方向相反了。其实不然,杜布菲坚持的不是创造的目的,而是创造的需要,原生艺术家也不是为了创造新颖的表达方式,而是需要表达。

(作者单位:苏州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力量内心艺术家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一块生锈的铁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