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陶瓷雕塑表现手法

2016-04-14 20:04张远景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瓷枕巫术表现手法

张远景

陶瓷雕塑是一种兼具功能化与使用性的雕塑艺术,是象征意义结构与雕塑艺术形式的结合。传统陶瓷雕塑不仅仅体现了雕塑者个性化精神追求,同时也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雕塑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在新时期陶瓷雕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传统陶瓷雕塑表现手法,实现象征意义的功能化与艺术形式实用性完美结合,这对于继承与发展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

现代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带动着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强烈传统技法和传统装饰形式的陶瓷雕塑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传统陶瓷雕塑具备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深深影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装饰手法以及制作技巧,这也为当代雕塑艺术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

传统陶瓷雕塑象征意义功能化的表现手法

1.具备巫术含义的陶瓷雕塑表现手法

在中华民族发展早期,由于先民的生产水平能力低下,对于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生老病死的抵抗能力很弱小,因此他们对于外界充满了恐惧不安。为了消除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敬畏,他们往往寄托于神秘的巫术。在华夏大地早期生活的民族部落生活是离不开巫术图腾,尤其是在发生重大事件,如大型自然灾害、疾病蔓延等,往往采取巫术的形式寻求解决方法。原始先民认为万物之间有种种神秘的联系,而巫术则是探索这些联系的方式。在这种充满神秘氛围之下,先民就产生了自然崇拜、生殖器崇拜等诸多巫术活动,这些巫术活动常常反映在陶瓷雕塑上。如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人首口瓶”,“人首口瓶”瓶口做成圆雕的人头像,人头的雕像每个部分都做得非常精细,甚至于连头发的纹理都能够看的非常清楚。而巫山嘴出头的两具女神祭祀陶瓷雕塑落像,这两件不足6公分高的孕妇雕像舍弃了与生殖无关的头部和脚,重点突出女性的生殖器官。这可以看出在当时生活条件严重低下的环境下,先民对于种族繁衍的渴望,这种渴望通过这种生殖巫术体现出来。

2.用作明器的陶瓷雕塑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社会特别重视生死轮回,认为人死了会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达官贵人、王侯将相希望自己生前能够享受到的各方面待遇能够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自己在生前享受的待遇,为了享受这种待遇,他们就会想法设法将生前的东西带到另外一个世界。自从秦始皇死后带了大量的兵马俑陪葬,这种陶俑的陪葬形式逐渐成为历代君王贵胄的首选。陶俑能够寄托着人们对于死者的悼念以及保护死者死后能够继续享受未尽的荣华富贵,并且陶俑因为耐腐蚀的材质特性以及易塑造的特性,逐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汉时期楚王刘戊的葬墓出土的汉兵马俑,就是仿造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无论是从制造工艺、人物形态还是身高体型基本上都是沿用秦兵马俑的套路。这些兵马俑中人物形态各异,有张着嘴弯腰擦拭兵器的,有侧着神与同伴交流的,有低眉沉思的,这些都是当时军旅生活的真实体现。

3.用于神佛造像的陶瓷雕塑表现手法

神佛造像是中国古代陶瓷雕塑使用最多的,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多的陶瓷雕像种类。神佛造像起源于人们现实生活,而又升华于现实生活,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与手工艺形式共同发展的结合物。尤其是隋唐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几百年的分裂后,陶瓷雕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大批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点的神佛雕塑出现了。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有观世音雕塑、弥勒佛雕塑、福禄寿星雕塑、关公雕塑以及活佛济公雕塑等具有鲜明特点的神佛雕塑。这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以及功能的雕塑,不仅仅出现于各种佛道庙宇中,上至皇室贵胄,下至黎民百姓也纷纷收藏这些雕塑,因此用于神佛造像的陶瓷雕塑的主要用途是传递诸多宗教、道德伦理、济世普世等思想的作用。如在我国河北省易县出土的辽金时期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雕塑者采用极为精妙的雕塑手法以及雕塑工艺,通过对佛法精髓以及佛教人物的深刻分析提炼,最终采用陶瓷雕塑技艺将佛教人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经盛赞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其貌皆似阵容,其衣褶亦甚写实……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恳切状,要之皆各有个性,不徒为空泛虚缈之神像。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不唯容貌也,即其身体之结构,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写实为主。……”因此,以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为代表的佛像雕塑,不仅真实反映出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写实艺术,同时也展现出高僧们气韵生动的精神写照。

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价值实用化的表现手法

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价值实用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实用器物的制造方面,包括生活用具,孩子用的玩具等。这些实用器物在具备相应的实用功能之外还具备极为丰富的艺术价值,为当前研究陶瓷雕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瓷枕雕塑艺术价值实用化的表现手法

瓷枕这项民间器物最早出现在隋朝末年,其后随着人们对于瓷枕的喜爱程度不断增加,经历了唐朝的发展,最后在宋朝、金元时期发展到巅峰时期。有其是在宋朝,陶瓷技艺发展到历史顶峰,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这五大名窑的出现,更是将陶瓷这些雕塑技艺推广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陶瓷产品的大量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众多的陶瓷产品中,又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传世名篇《醉花阴》中就对瓷枕进行了描写:“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由此可见瓷枕作为宋人常用的消暑器具,已经逐渐走向了千家万户。宋代瓷枕造型多种多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瓷枕,有兽头形状的瓷枕,有人物形状的瓷枕,其中规则几何形状的瓷枕又包括长方形瓷枕、正方形瓷枕、圆弧形瓷枕、扇形瓷枕等。这些大小形状不一的瓷枕纹理也不尽相同,包括动物形状纹理、人物形态纹理、山水花鸟纹理、文字纹理等。从这些诸多纹理与纹饰造型的瓷枕中间接地反映出宋代人们的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喜好,也为当前研究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样板。

2.玩具雕塑艺术价值实用化的表现手法

陶瓷玩具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传播底蕴。从最早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墓葬群中就出土过大量的陶制小狗、鹿,经过诸多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文化学家的论证后认定,这些陶制小狗、鹿是当时儿童用的玩具。秦汉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制楼亭、井、房屋等也多数当时贵族儿童常用的玩具。宋代以后,陶瓷制玩具发展到了历史高潮超,各种风格迥异的人物、动物、神像等陶制玩具走进千家万户。如灵兽造型的兔儿爷、虎头鞋、四不像、人面猴等造型雕塑。人物雕像包括中国道教中的三清、玉皇大帝、城隍爷、二郎神,《三国演义》中的武圣关羽、老黄忠、白脸曹操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以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八仙人物、刘海、钟馗等。陶瓷玩具很多是匠人徒手进行捏造的,有的是通过模具制品进行翻模铸造的。为了使得陶瓷玩具更加光泽,一些陶瓷玩具上面有黑釉、白釉或者彩釉,甚至于一些陶瓷玩具进行了彩绘装饰,这样的陶瓷玩具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件艺术品。高不过盈寸、长不过数指,却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某些事物,不觉让人兴趣盎然,玩之有味。

结语

在中国陶瓷雕塑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象征意义的功能化与艺术形式实用性始终是其发展主旋律。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没有摆脱器皿等固有物象的限制,局限于实用性美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国传统陶瓷雕塑表现方法,要特别重视功能化与实用性。

(作者单位:德化县金石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瓷枕巫术表现手法
瓷枕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厚重感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