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材料壁画在公共建筑环境中的功能体现

2016-04-14 20:28刘志云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壁画创作空间

在当代公共环境中的材料壁画创作,壁画家要在关注壁画材料的开拓与运用的同时更应着力于当代材料壁画在公共建筑环境中的功能体现。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材料壁画在公共建筑环境中的功能意义,其主要体现为:当代材料壁画对公共建筑环境时空上的整合、当代材料壁画材质语言的诗意化言说及当代材料壁画强调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等当代人文因素在公共文化内涵上的凸现。

后现代艺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以更加大众化和生活化的观念式、即兴式的艺术创作来挑战公众的视觉与心理。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强调颠覆一切传统的思维模式,否定绝对权威,反二元对立,虽颇有标新立异之嫌,但对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开拓创新却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誉满全球的不定形艺术、综合艺术、波普艺术以突显材料本体语言的特征无疑对现当代公共环境壁画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现当代建筑新空间、新环境与新材料的出现,作为公共艺术的现当代材料壁画创作,其功能因体现为对建筑环境时空上的整合、材料语言的诗意化言说及强调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等当代人文因素在公共文化内涵上的凸现而具有了极强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来分别加以论述:

对公共建筑环境时空上的整合

当代材料壁画艺术作为当代公共建筑环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时空艺术。除了与建筑壁面环境共同创造多样的物质空间外,还体现在流动的精神空间的营造上。其流动的时空理念渗透于建筑的空间环境之中,故而在打破了传统壁画的“补壁”单一片面理解基础上,建立起依托并对应建筑时空环境的关系来进行当代材料壁画创作与实践的认识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当代材料壁画对于建筑环境中时间的整合犹如现代设计中“视觉流程”的这样一个概念,通俗的讲是指人的视点在平面作品上移动的过程,是有其视点移动的顺序规律的,比如先看到色还是先看到形,先看到整体还是先看到局部。同理,对建筑环境中的壁画而言,人在空间环境中来往,身体在运动,头部也在运动,视点随之变化。人们的这种运动形式包含着时间的延续,人们通过视觉感知一个相对静止而延伸且依附于壁面的壁画作品,并非瞬间而得,而是如同音乐一样具有韵律和节奏。针对这一点,也可以说“壁画是流动的视觉音乐”,由此,壁画依附于建筑环境而存在,而装置于建筑环境中的壁画则为空间注入了活的灵魂。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潘公凯先生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巨型长卷智能媒体壁画《清明上河图》。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利用北宋张择端创作的原作画幅中横向连绵、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的特点,让画面、色彩、光影沿过道而生长,行走其间,犹如徜徉于流光溢彩的时光隧道,使每一位观者充分体会到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同时,在流动的时空中脱尘出俗。

“视觉流程”作为观察主体人的运动过程,使人们获得了一个动态的观察流程,也只有这样的观察流程才能使人充分感知建筑环境内的整个壁画的存在,并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因此,需要壁画设计者对建筑环境充分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很好地融入当代材料壁画设计中去,是当代材料壁画体现其时间流动功能的重要的保障。

其次,针对当代建筑室内外空间以几何形呈现的框架结构中,当代材料壁画创作在对空间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空间的解放与约束。在几何形结构建筑中生活工作的我们,日复一日。对此结构框架习以为常的同时,也同样淡漠了对几何形空间的感受,甚至还会心生厌倦。针对这种空间存在,许多现当代材料壁画致力于改变现状,最著名的莫过于墨西哥壁画家西盖罗斯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创作的综合材料壁画《大学与人·人与大学》。由环境出发,作者在矩形结构的办公大楼外墙上用水泥堆塑出充满张力的人物浮雕,其表面镶嵌着各色天然石材和金属板材,局部以合成颜料绘制并利用自然光照条件的差异,同构出四维的视觉空间,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同时,带来了空间的活跃与解放。在现代中国,著名壁画家张仃先生常常运用鸟瞰式构图来有效的解放空间。其创作于北京长城饭店大厅的《万里长江万里图》,巧妙地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勾皴点染技法植入纤维彩锦绣艺术中,营造了壮丽的长江景色和秀美的祖国河山,使大厅内有限的空间在视觉上扩展开来,让人神游畅想。

当代材料壁画在空间的约束上还可以表现为对空间布局的一种相对界定方式,加强壁画的平面感、装饰性以取得与当代建筑氛围的和谐。有鉴于此,著名壁画家唐小禾、程犁先生为湖北荆州博物馆创作的《火中凤凰》磨漆壁画,取先秦楚文化中凤鸟图式加以变化,描绘了凤凰成长、挣扎、重生的故事,画成九条屏面。全画以大漆黑红对比的烈焰衬托翠羽的凤凰,富于装饰性的平面构图,产生一种意蕴丰富、绵延不断的视觉效果形成了对馆内分散空间的围合。此外,该壁画在体悟建筑主体对气氛、格调、意境的要求等方面的经验对我们的当代材料壁画创作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材料语言诗意化的言说

漫步许多当代建筑空间环境,赤裸空白的壁面常常让人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若突遇一幅当代材料壁画常让人犹如荒漠突遇绿洲,精神会为之一振。这常常是因为当代壁画中丰富的材料语言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所具有的材质审美特性的诗意化的言说打动了我们。

对于壁画创作而言,材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随着现、当代工业技术和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材料的品种日新月异,可谓是层出不穷。因而随着材料的开发、应用,人们的审美取向与审美习惯也在同步发生着迅速的变化,新的壁画风格形式也随之不断产生。在当代公共环境的许多场合中,壁画艺术的材质本身就具有形状、色彩、质地的特性,它们已经在当代材料壁画创作的概念上超越出材料载体的本体概念而成为审美装饰的主体。其表现为当代材料壁画的生成往往以多种材料的结合完成画面效果,所具有的材质审美特性往往排除掉了传统壁画所具有的社会道德服务功能,而本身的材质质料特征成为表现语言,它的色彩、肌理、光泽、质地等物的特性感动着观众,传达出另类的抽象美感。

当代材料壁画的材料之美是丰富的,一方面材料有自身的物理质料特征,而且加工技术又使之以不同的的方式体现出来形成材料的外在美,另一方面材料的使用者——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材料的外在的表现必然对人心理产生影响,形成材料的内在美。材质美包括材料的物理性与精神性,此二者共存,对人的视觉和心理同时产生作用。由此,在当代材料壁画的创作中,考虑壁画所处的建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表现在壁画材质与建筑材料的综合配置、材质内涵与环境风格、功能的融合等方面中:如可以在钢化玻璃和不锈钢材料为主的建筑内部安装纤维装饰寻求软硬对比;或布置粗陶墙饰强调古老与现代、精细与粗糙的对比;或以玻璃为元素,在现代感的整体基调下利用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加工方法制造变化……材料的体量与建筑环境构成一定空间关系,材料的气质在环境中发挥着精神功能,而当代声、光、电等材料媒介的介入给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新奇。为丰富环境视觉效果,当代材料壁画在材料选择上更加不羁:硬质材料、软质材料、霓虹灯管、机械装置、电控制、现成品都有所应用;声音、光效应、信息媒体等元素也成为当代壁画的语言,它们在物理性与精神性上同建筑环境相互作用、共生共长,共同塑造建筑环境中的精神空间形态。

强调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等当代人文因素在公共文化

内涵上的凸现

当代材料壁画在建筑环境中功能性的体现离不开与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当代材料壁画作为公共艺术而成为建筑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其造型元素和一个地域的风格、文化、历史有机的联系起来,它将会因为表现出了地域人文环境独特的性格和表情而成为一件妙趣横生的艺术作品。

作为依附于某一建筑环境的当代材料壁画,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普适性的艺术,而是与该地域的历史、文化及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成功的个案:著名的壁画大家袁运甫先生在谈及“中华世纪坛”艺术整体的创作时,强调“要把一个正处于积极寻求变革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情绪,统一到以尊重自身本源文化为特征的现代建筑和公共艺术中来”。在中华世纪坛的大型综合材料壁画《中华千秋颂》中,主厅中央是一根浮雕镀金壁画粗大主柱。在粗大主柱上的周围,环绕着八根同样的子柱,象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欣欣向荣。在大厅的环形壁面上用各色彩石镶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整幅壁画以同心圆的构成形式传达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民族情绪,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从以上实例可看出,当代材料壁画创作只有结合特定的文化、历史、地域特色,进而加强该地区的文化性格和人文色彩,才能张扬该地域的自明性、永恒特性和历史文化特质。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由于全球化所导致的“天下大同”及“地方性文化”的消失与淡化,故而具有保持和加强地域间的文化性格和人文色彩的当代材料壁画创作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综上所述,当代材料壁画功能体现只有依托于建筑环境,充分发挥其材质特性,丰富其文化内涵,才能在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心理需要的同时凸现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当代材料壁画创作是对环境的诠释,更是对环境的拓展,它使得一个具体的、有限的场所空间升华为具有某种抽象含义的、蕴含艺术气息的天地。我们深信,从传统壁画形式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当代材料壁画,以强烈的公共艺术特征为前提,装置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之中并丰富着广大社会公众的视觉感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刘志云(1970-),湖北黄石人,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壁画创作研究。

猜你喜欢
壁画创作空间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壁画上的数学
北朝、隋唐壁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帮壁画“治病”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