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悬浮微粒PM2.5健康新杀手

2016-04-15 23:49张雅雯
驾驶园 2016年2期
关键词:微粒肺部空气质量

张雅雯

PM2.5已纳入空气污染监测预警

悬浮微粒英文简称PM,是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是指大气环境中除了水分子之外的固态或液态粒状物。这些空气中的颗粒若直径小于10微米,就有机会被吸到肺部,造成健康危害,因此过去监测对象主要针对PM10,后来发现更小的2.5微米、对健康的影响更大,所以称为「细悬浮微粒」,台湾的监测站从2007年起,已经加装PM2.5的监测来预警。

PM2.5是怎么来的?可分为初级来源与次级来源。初级来源指的是直接从自然与人为活动所排放,在大气环境中未经化学反应产生的微粒,比如天然的海盐飞沫、工地粉尘、车行扬尘等;次级来源是指从汽化的化学物质,经过冷凝或吸附作用变成一颗小小微粒,比如来自燃煤、燃油厂、炼钢厂、石化相关产业工厂、机动车辆等。

室外污染 多来自汽机车与工厂

室外的PM2.5最常见的来源多半是人为造成,也比较具有毒性,比如汽机车燃烧石化产生的废气、大量金属冶炼的钢铁工厂与化学工业、处理垃圾的焚化炉,还有中南部常见燃烧稻草的行为也会产生。

沙尘暴、雾霾会增加PM2.5

亚洲沙尘暴多来自蒙古与中国北方,本来挟带的是存在自然环境中的大小颗粒,不过因为经过中国沿海的工业区,使得工业污染物也跟着带过来。然而沙尘暴的影响时间不长,因此较大的健康威胁,仍来自本地汽机车与工厂产生的污染物。

还有一种气候条件会让大气环境产生较多的PM2.5,那就是雾霾,这是一种大气通风条件不好的状态,夏季因为热对流旺盛,空气很快被带上去、比较不容易产生;但是冬季可能产生逆温层,就是上空有块地区温度比地面高,空气上不去时就像锅盖闷着,PM2.5就无法被带走,充斥在空气中。

自然界清净空气的方式就是下雨,对于降低PM2.5也有帮助,雨水可以让悬浮微粒凝集而沉降下来,避免持续漂浮在空气中,因此,下过雨后的空气质量比较好。

抽烟、焚香、油烟也有PM2.5

可别以为PM2.5只存在室外,室内也会产生,包括烧香产生的烟尘、抽烟、厨房油烟、打扫的扬尘等。烟品的烟雾除了有PM2.5,还有各种污染物质,曾有研究显示家有抽烟者,PM2.5的背景值会增加2至3倍,因此不论抽烟或烧香拜佛,能免则免。

然而有些行为则无可避免,比如燃烧瓦斯就会产生比PM2.5更细小的极细悬浮微粒,能做的预防措施就是减少暴露量,因此煮菜时油炸温度尽量不要太高,或是烹调方式多以电饭锅、水煮取代,甚至改用非瓦斯的电子炉。

PM2.5危害肺部与心血管

近年PM2.5这么受到关注,就是因为对健康有明显的威胁,已经确定会危害肺部与心血管。PM2.5对呼吸道的影响很重大,吸入后刺激肺部,会影响肺部换气、使得肺功能下降,还会诱发慢性发炎,导致抵抗力变差,容易感染。

为什么对心血管也有影响呢?因为慢性发炎时,体内就会有氧化压力,导致血管硬化、也容易产生血栓,同时还会让自律神经系统失调,产生心律不整等问题,以致于心跳该快不快、该慢不慢,增加诱发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更新的研究则指出,PM2.5还可能对脑部有影响,可能源自PM2.5对微小血管的破坏,导致中风或失智的风险增加,甚至是直接造成神经性退化疾病,出现阿兹海默症的前期病理变化;还有些研究则显示,PM2.5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体重不足会增加病变以及死亡风险。

PM2.5与肺癌有关

肺癌始终高居我国癌症死因前两名,且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没有吸烟,医界渐渐发现空气污染具有一定影响,其中PM2.5就是凶手之一,它会造成基因突变与伤害,已经被证实是确定的人类致肺癌物质。

目前研究多认为PM2.5与肺癌的死亡率确实有关,然而从基因突变到产生癌细胞还有很长时间,因此PM2.5是否会直接增加肺癌的发生率,还需要更多长时间观察的研究来证实,还需要更长的监测数据来分析。不过在其它国家,已经有研究显示肺癌发生率的增加与大气中PM2.5微粒暴露有关。

多用鼻子呼吸 少用嘴巴呼吸

只要呼吸就可能吸入PM2.5等污染物,听起来很吓人,其实肺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第一个重要关卡就是鼻子,复杂的鼻腔构造会让相当大部份的悬浮微粒撞击与沉积下来;若进入了呼吸道,这里的环境湿度比较高,亲水性的颗粒会吸水膨胀,因此较容易撞击沉积在较大的气管与支气管这样的呼吸道,这时呼吸道纤毛会朝着喉咙方向将颗粒往外扫,到喉咙后吞咽下去、经过肠胃道排出来,大部份被吸进去的较大颗粒约在24~48小时内透过这样的方式被挡出来。

但是像PM2.5这种细悬浮微粒,因为粒径小、可能深入到肺泡,这边没有很好的纤毛可扫出去,必须靠免疫系统启动巨噬细胞来清除,需要数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个动作也会释放发炎物质,长期下来对肺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要保护我们的肺,应该要多用鼻子呼吸,这句话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现在很多鼻过敏的患者,习惯用嘴巴呼吸,反而缺少了鼻子这关的保护。

日常生活自保之道

1.空气质量差,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外

空气污染物来源不只PM2.5,还包括氮氧化物、臭氧、硫化物等,PM2.5因为成分复杂,加上有致癌性与健康危害,所以被广泛探讨。可以确定的是,若PM2.5的数值愈高、代表空气质量愈不好,因此现在也作为一种预警值,除了可查询监测数据,另一种判断方式就是看远方建筑物或山,如果感觉雾蒙蒙,表示空气质量不好,这时就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外,且室内门窗要关好。

2.空气质量差,避免从事剧烈运动

即使同样是室外,做的活动不同、吸入PM2.5的风险也不一样。换气速率一般呼吸12次、每次约500cc,但是剧烈运动时,换气速率可增加5~6倍。所以空气质量不好时,就不适合从事剧烈运动,否则换气量愈大、表示吸进去的污染物愈多,这才危险。

3.避免经过污染物多的地区

一般民众可多花点心思来减少接触污染物,比如上下班不要走交通流量大的地方,改从公园穿越;不要待在停很久的大路口,就不会一直吸入汽机车排放的污染物;现代人很喜欢跑步,但不建议沿着车流量大的马路跑,才不会吸到太多废气。

4.减少会产生PM2.5的行为

居家的部分,尽量避免一些行为,包括避免抽烟、烧香、少油炸等。有些民众会在家里使用空气清净机,PM2.5颗粒小,空气清净机要有高效率的滤网HEPA才能帮忙挡住,不过这只能辅助用,务必先做好来源控制,比如家里有人一直抽烟,即使开了空气清净机,仍无法完全清除。

戴口罩也是常见的自保方法,学理来说,预防PM2.5要戴到N95口罩才有用,但N95口罩太闷热不适合长时间配戴,而没有完全密合的戴好N95,等于没有戴。这种个人防护其实是其次,重要的还是从源头控制,透过监测各地区PM2.5数值的变化,对于工厂等污染物来源加强管理。此外,更进步的工程技术让产品走向低耗能,也有助于减少源头排放的PM2.5。而个人的自保之道,当然就是尽可能远离PM2.5的排放源。

一、细悬浮微粒(PM2.5)

细悬浮微粒(PM2.5)比发丝还小,因为粒径小,可深入肺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不仅已被列为第一级致癌物,长期暴露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的风险。

二、下面的行为可能吸入过多PM2.5!

1.在车流量大的马路边慢跑。

2.抽烟。

3.吸入太多厨房油烟。4.烧香。

三、PM2.5的健康危害!

1.肺部及呼吸道 - PM2.5会影响肺部换气,使得肺功能下降,还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与肺癌产生有关。

2.心血管 - PM2.5会诱发慢性发炎,导致抵抗力变差,容易感染。此外也会导致血管硬化、产生血栓、自律神经系统失调、心律不整,增加诱发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脑部 - PM2.5对脑部微小血管的破坏,可能导致中风或失智的风险增加,甚至是直接造成神经性退化疾病,出现阿兹海默症的前期病理变化。

4.其它 - PM2.5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体重不足会增加病变以及死亡风险。

Q、使用吸尘器打扫比使用扫把可减少吸入PM2.5吗?

A、使用传统没有加装高效率过滤网(HEPA)的吸尘器时,也有可能会让沉降物质又悬浮起来,建议吸尘时最好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同时要戴口罩,打扫时有呼吸道问题的家人不要待在室内。比较好的打扫方式是用扫把扫大纸屑,再用湿抹布或拖把来擦拭地板,最能避免这些微粒又悬浮起来。

Q、外出戴口罩可减少吸入PM2.5吗?哪种口罩才有用?

A、针对PM2.5,使用N95口罩才有效,不过若非在浓度极高的环境或本身有呼吸道疾病患者,戴一般口罩即可。PM2.5是一种污染物指标,浓度愈高代表空气质量不好,N95口罩只能挡住颗粒,仍挡不住氮氧化物或臭氧等有毒气体,因此即使戴了口罩,仍应避免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活动。

猜你喜欢
微粒肺部空气质量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拯救营地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