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量表的编制和效验

2016-04-15 05:47彭康洲
职教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信效度需求分析英语学习

邵 健,彭康洲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量表的编制和效验

邵健,彭康洲

摘要:讨论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结构维度,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量表,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包括了学习者目的动机,学习者知识、技能和策略以及学习环境三个维度16个题项,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信度系数在0.603和0.864之间,各因子之间及总问卷之间相关系数在0.783和0.912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表明,数据和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较为理想。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量表;信效度

一、背景分析

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的方法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1]Munby将其引入语言学界,使语言学习需求分析成为语言教学和课程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Berwick和Brindley将它分为觉察/客观需求和意识/主观需求。[3-4]Hutchison & Water也做出了类似的划分,只不过将其命名为目标情境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前者指未来工作情境对学习者的客观需求,后者指学习者个体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待这一过程的态度。[5]Dudley-Evan & St John从七个维度对语言学习需求进行了探讨。[6]陈冰冰从学习者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提出了共计八个维度的分析模型。[7]由于需求分析对于外语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重要性,不少国内外学者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方法调查各个领域中的外语学习需求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方面。首先,实证性研究数量较少,据陈冰冰、王欢和刘婷的整理,[8-9]实证类研究仅有十几篇;其次,研究手段和方法单一,大多数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所采集的数据也主要以频率分析为主;再次,不同学者自编的问卷既有重合,又各有侧重,缺乏一个具有心理学测量意义的量具。结合以上认识,本文希望在Hutchison & Water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一份适合高职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需求量表。

二、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发放问卷采集数据,线上问卷由两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邀请学生在线作答,采集到139份有效问卷;线下问卷则在某高职院校的教学班中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最终回收179份有效答卷。在这318份问卷中,男生90人,女生228人,大一186人,大二80人,大三52人。将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将线上问卷所采集数据命名为样本1,线下问卷数据命名为样本2。

(二)问卷项目的编制

采用文献综述法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特别是Berwick,Brindley以及Hutchinson & Water对学习需求模型的定义[3-5]以及国内学者对于英语学习需求调查所编制的问卷,经过比对筛选最终确定30个题项,其中5题为个人信息采集,如年级、性别等,剩余25个题项构成了本研究所用的英语学习需求量表。量表采用5点Likert级阶,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分别记1分至5分。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研究将全部样本分为两个部分,样本1的数据用以进行项目分析,其目的在于剔除区分度未达到显著水平的题项;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划分量表的结构,以此了解量表的结构维度;通过相关分析确定问卷各个维度及量表题项的相关性,从而确定正式问卷中的有效题项。经过删选后的题项组成正式问卷,以样本2的数据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本研究所用软件为SPSS16.0和AMOS18.0。

三、问卷信效度检验

(一)项目分析

首先对样本1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方法见秦晓晴书中方法[10]。将每个样本在各个题项的得分求和并升序排列。以前25%的被试为低分组,后25%的被试为高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在各个题项中的差异是否显著。结果发现,编号为V6和V15题项未达到显著性水平(t=-1.782, p=0.079; t=-0.429, p=0.669)。这意味着这两题无法有效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因而在接下来的因子分析中剔除,最终保留23个题项进入到下一阶段分析。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以SPSS16.0为工具对样本1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Varimax)提取公共因子。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881,Bartlett球度检验卡方值为1 914.322(p=0.000),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这些题项的共同因子方差在0.402至0.744。结合题项内容及因子负荷值大小,进一步删除题项5个,此外,将仅包含两个题项的因子删除,最终保留16道题目。再次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87,Bartlett球度检验卡方值为1 111.338(p= 0.000),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软件共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3个,此时归类结果比较理想,3个因子累计可以解释原始题项61.039%的方差量,除个别题项(V14)外,剩余各个题项在公共因子上的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变量共同度也较为理想,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因子题项及负荷

根据因子所包含题项的具体内容,并且结合前文对Berwick,Brindley以及Hutchinson & Water关于学习需求的定义[3-5],将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高职英语学习者目的动机(F1),高职英语学习者知识、技能和策略(F2)以及高职学习环境(F3)。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看,16个题项在三个维度的分布较为合理,因子负载在0.405~0.860之间,量表的结构和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问卷的内容效度可以通过各个因子之间及它们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显著性双侧检验。结果表明,3个因子与问卷总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0.912和0.783,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0)。此外,F1和F2之间存在显著相关(0.792,p=0.000),F1和F3之间存在显著相关(0.533,p=0.000),F2和F3之间存在显著相关(0.566,p=0.000),说明问卷的内容效度较为理想。

2.结构效度。以AMOS18.0为工具对样本2的数据进行结构效度分析,所构建的模型为一阶三因素斜交模型。以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三个维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经过计算,各项拟合指标并不是十分理想(见表2修正前数据),特别是RMR和RMSEA均未达到临界值。因此,按照模型的修正指标(MI)进行修正,在误差变量e2和e6之间,e9和e10之间,e9和e14之间添加共生关系。修正后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有了较大改善,基本达到或临近临界标准。结果表明,模型(见图1)潜在变量在各个观察变量上的负载基本保持在0.5以上,仅有V7,V8和V30没有达到0.5,3个因子之间存在中等以上强度的相关,模型内在质量较佳。拟合指标(见表2)中,卡方自由度比、IFI、CFI、RMSEA达到拟合标准,AGFI、GFI和NFI接近0.9的判断指标,仅有SRMR略大于0.05的标准。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与数据的拟合较为合理,学习需求量表具有较为理想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表2 模型拟合指标

图1 学习需求的标准化路径

(四)信度检验

通过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来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以克伦巴赫α系数为指标。检验结果表明,除第3个因子的内部信度系数略低于0.7外,其他2个因子以及问卷的α系数均为理想(见表3),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因而具有良好的内在信度。

四、讨论和小结

关于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理论和应用成果有很多,有学者从理论层面对需求模型进行梳理和总结,也有学者自编问卷采集数据对不同层次、不同院校的英语学习者展开调查,通过对数据的频率统计揭示不同英语学习者的共性和差异,所得成果较为丰富。但以我们搜集的文献来看,目前学界编制的不同问卷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但已能基本满足对学习者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的目的。然而,问题也是存在的,其一,问卷大多侧重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期望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策略等内容,对于学习环境的关注不是很多;其二,还没有学者对问卷进行心理学测量上的检验,使之具有一般性意义,从而服务于外语教学,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以此为出发点,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共计16个题项的需求分析量表。经探索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三个维度构成,其构成和命名如下:(1)学习者目的动机维度(F1)。锻炼思维能力,扩展国际化视野;掌握英语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获取国际资讯与信息;为国外留学或游历做准备。(2)学习者知识、技能和策略维度(F2)。通过阅读英文书籍、杂志期刊等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欣赏英语影视歌曲提高听说能力;了解掌握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通过和外教全方位交流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学习身边英语文本材料(如指示语、使用手册、广告等)。(3)学习环境维度(F3)。结合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学习英语;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学习英语;学校能够提供较完善的软硬件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周围师长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完整地学习英语的知识体系。这3个因子共同解释了61.039%的方差变异。

验证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数据与模型的拟合较好,问卷结构稳定。问卷各个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907至0.724之间(Sig.=0.000),问卷内容效度较好。信度分析表明问卷和内部各个因子的信度在0.603以上,问卷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度。综上所述,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保证,是用来测量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工具。

表3 内在信度检验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2):125-130.

[2] Munb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Cambridge[M]. Cambridge:CUP,1978.

[3] Berwick, R. 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A].In R. Johnson (ed.)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CUP,1989.

[4] Brindley, G. 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 gram design [A]. In R.Johnson (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CUP, 1989.

[5] Hutchinson, T. & A. Water.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UP, 1987. [6] Dudley-Evans, T. & M.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UP, 1998.

[7]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153(2):120-123.

[8]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44(7):18-21.

[9]刘婷.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2010,23(4):84-86.

[10]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盛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3-0050-04

作者简介:邵健,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彭康洲,男,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测试与评价。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高职英语学习动机的量化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编号:2014Y10);2015年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国际职教研究专项)“中澳学生词汇知识水平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ZJZX05)

猜你喜欢
信效度需求分析英语学习
叙事安全教育材料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大学生阅读动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