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振亚
吹响关爱留守儿童“集结号”
本刊记者王振亚
你在妈妈的护送下高兴地走进幼儿园,我却背着一捆柴禾赤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在父母的陪伴下开心地骑着旋转木马,我却只能拿着树叶与一只山羊为伴;你抱着玩具幸福地坐在爸爸的汽车里,我孤独地坐在爷爷的小背篓里……同样的年纪,奈何却是不一样的童年?日前,一则热播的公益广告《同年不童年》形象地反映了当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也刺痛了万千观众的心。
目前,全国共有6100多万名留守儿童,如何让他们得到妥善的照顾,让“同年不童年”的现状得到缓解?2月14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并明确相关各方的监护责任,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
2月14日,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在这一天,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为6100万名留守儿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坚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全民关爱、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建立关爱保护工作体系,落实救助保护机制,让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
根据《意见》,今后,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说走就走”,对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还将依法采取措施。“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对于监护人将农村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无着的,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意见》里的规定具体而明确。
《意见》指出,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意见》发布之后在互联网上引来一片点赞之声。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知心姐姐”卢勤表示,国务院这么高规格地为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发文尚属首次,足见国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程度。湖南教育新闻网网友许朝军评论称:“这份充满关爱与呵护的文件里,涵盖了解决涉及留守儿童问题触及到的方方面面,从组织领导,到监管责任,再到解难之策,具体而富有针对性,毋庸讳言,这将是新形势下解决留守儿童‘留守之痛’的最好应对和处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一些农村劳动力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从“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留守儿童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也成了牺牲最大的一个群体。
小妍今年8岁了,读小学二年级,但对父母的印象却很模糊。她的父亲常年在杭州打工,母亲在她满周岁后去了深圳。大年初一,外公外婆给她压岁钱后,问她新年有什么愿望,她却说希望自己生病住院,因为那样爸妈就能陪在自己身边……
春节之后,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在与孩子短暂团聚后,再次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与春节前站在村口急切渴望与父母团聚的心情不同,春节后,孩子们多了与父母惜别的悲伤。
今年10岁的小邵,是隆回县的一名留守儿童。小邵的父母在长沙做服装生意,留他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日里,小邵显得有些孤僻,不和小区的孩子们一起玩,也害怕和生人打招呼。但爸爸妈妈回来时,他却突然变得开朗起来,脸上不时挂着笑容,整个人也大胆了。而当爸爸妈妈要返回长沙时,他的脸上马上“晴转阴”,随后哭出了声,双手死死拽住妈妈的衣角不放。
春节前一天,见到打工回来的父母,武冈市邓元泰镇9岁的留守女孩小洁非常兴奋。她一头扎进妈妈怀抱,久久不肯挣脱。可是,正月初六天还没亮时,父母就走了。小洁醒来,见不到父母,哭着问奶奶:“妈妈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就偷偷走了呢?”奶奶安慰她说:“再打一年工,凑足修新房子的钱,他们就不出去了。”她用手擦拭泪水,懂事地点着头。
实践证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不仅会造成心灵上的创伤,还会诱发一些极端行为,甚至遭受意外伤害或者不法侵害。贵州毕节4名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事件,邵东3名留守少年杀师案以及不时见诸媒体的留守儿童被性侵事件等犹如一枚枚炸弹,在人们心中炸开,让人心痛不已。专家表示,监护缺位、教育缺失、关爱不足,导致“留守一代”在教育启蒙、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伤痛”。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就目前而言,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家庭负主要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广泛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项需要合力完成的事业与浩大工程。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对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对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责任,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监督、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明确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各项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也吹响了关爱留守儿童“集结号”。
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全面”二字,意味着“一个也不能少”。我们期待,通过方方面面的切实行动,让家庭的亲情陪伴、学校的人性关怀、社会的多元救济与国家的制度保护汇集成强大合力,避免让“留守”固化为一代人的成长标签,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