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其实也有“朋友圈”

2016-04-15 09:22
凤凰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朋友圈树木森林

冬日的森林幽深静谧,落叶层上的脚步声逐渐消逝。彼得·沃莱本发现了此前在寻找的东西:一对高耸的山毛榉。“这些树是朋友,”他说着抬起头,看向黑色的没有叶子的树冠,映衬着灰色的天空。“你看到了吗,这些粗枝指向彼此的反方向。这样做不会挡住同伴的光。”

今年51岁的沃莱本是一名个头很高的职业护林员。他腰杆笔直,身着暗绿色制服,看上去有点像是他打理的这片山毛榉林中的一棵。不过最近,沃莱本以作家的身份在德国引起了某种程度上的轰动。在德国,森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文化意识的突出地位,比如在童话故事、20世纪哲学、纳粹意识形态中,以及现代环保运动的诞生过程中。

去年5月,沃莱本出版了一本书,意外走红,名为《树的隐秘生活:它们如何感知和交流——来自一个秘密世界的发现》。森林随后在德国重新引起关注。新书于去年登顶各大畅销书榜后,沃莱本在接受媒体的评判上花费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呆在森林里的时间变少了。整件事激发了人们对树木的再次想象。沃莱本说,现代社会总是将树看作“有机机器人”,用来产生氧气和木材。

通过高度拟人化的词语,沃莱本呈现了科学研究和他自己的观察,他注重事实,让读者、脱口秀观众及新闻阅读者高兴地了解到,森林中的树木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树木可以数数、认知、记忆;可以照顾生病的邻居,可以通过真菌网络“树维网”发送电信号,警告同伴危险的来临;而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它们还用根系为早已倒下的伙伴的古老残肢输送糖液,使其存活长达数世纪之久。“他的这本书,让我永远改变了对森林的看法,”马库斯·兰茨在邮件中写道,他是一名很受欢迎的脱口秀主持人。“每当我走进一片美丽的树林,都会想到它。”

沃莱本捕捉公众注意力的能力让一些德国生物学家也感到印象深刻。但他们质疑沃莱本的用语,比如,在形容森林中树木之间的活动时,使用“谈话”而非更加标准的“交流”。

可沃莱本说,这就是他的本意,他邀请读者想象树在脱皮时会是怎样的情形。“我使用了非常通俗的人类语言,”他解释道,“科学语言去除了所有的情绪,导致人们就不再能够理解了。当我说‘树哺乳它的孩子,大家马上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在《明镜》杂志的非虚构类图书畅销榜上,《树的隐秘生活》仍排在首位。这本书已售出32万本,向19个国家销售了翻译版权。“这是全年最成功的一本书之一,”德国文学评论家丹尼斯·舍克赞扬了书中平实的叙事口吻,以及这本书激发起读者对于世界究竟如何运转所产生的强烈而又天真的好奇心。舍克说,《树的隐秘生活》一书的流行,并非是因为德国,而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在电脑前度过大部分时间的人们,希望阅读关于自然的故事。

沃莱本说,不再把树长得笔直视为理所当然,而是可以弯曲如问号,这得益于几年前他带领森林之旅时,游客们以他们非专业的眼光,对他拥有很大发言权的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朋友圈树木森林
树木之最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