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趋势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016-04-15 15:26刘铁明方超
2016年9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改革

刘铁明 方超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出现了深度交融,对外依存度逐年增高;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方式也在转变,相应地对我们高校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阐述我国对外经济的现有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国际经贸人才需求的特点及目前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深度融合;经贸人才;改革

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将近40年,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企业也成功的走了出去。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保持着较高的世界经济参与度,在我国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

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向纵深发展。由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持续低迷,传统的进出口业务难以满足国内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双回落、外贸依存度逐年降低的现象。但于此相反,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际贸易。成为全球瞩目的领域。

截止到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折合1180.2亿美元注),同比增长了14.7%,根据商务部的公报显示,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并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我国参与世界经济舞台的形式由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向更深层次的投资等领域发展。我国经济出现了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的新局面。

二、新形势下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主要对外活动也由国际贸易向对外投资过渡,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对国际经贸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良好的综合素质。不同于国内市场,外国市场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涉及到语言、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国际经贸人才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强劲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文化阅历。具体表现为:能够掌握和流利的用外语沟通;其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最后,由于现在是法治社会,对外活动中也经常会遇到法律纠纷,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际经贸人才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较强的实践性。对外商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是光靠理论研究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和外国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实际洽谈才能完成,需要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谈判技巧才能完成的,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高效便捷完成相关事务的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员工。

(三)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管理人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外向型企业实现了由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向对外直接投资的转变,而海外经营需要考虑不同员工的文化背景、相关国家的政策、不同国家的公司运作等方面,因此,目前对于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来说,仅局限于传统的进出口相关业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实现跨国公司的良好管理和运行是新形势下给我们国际经贸人才提出的另一更高要求。

三、目前我国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相对于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方向来说,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则相对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导致优秀的国际经贸人才比较匮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一)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包括一些名校,采取的都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未能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结果按照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了一种实践能力很弱的现象,相关企业需花费高成本进行员工技能培训。这种培养模式既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企业不负责任,急需遏制。

(二)教学内容上多为传统课程而缺乏前沿课程。当今时代是知识和技术的时代,知识技术更新换代快无疑会赢得发展的先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对外活动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方法。而我们如今一直沿用的传统课程却没有吸收新的现象和方法,甚至会出现与现实相左的内容,这样将导致我们的学生思维僵化,不能与时俱进,与现实经贸环境相背离。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学的教材有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营销学等传统课程,而世界上一些知名学校,例如华盛顿大学,他们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开设了如下课程:国际商务环境、全球商业技能(国际营销、国际金融、跨国经营管理、后勤学入门、商务数据通讯)、国际商务技能(国际贸易与经营管理、国际商业实践)、语言能力、自选(会计、营销、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地域研究、国外经历等前沿课程。

(三)外语学习的规律未能有效遵循。对于一名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人员来说,外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们大部分院校也能意识到外语能力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重要性,也开设了外语方面的课程,但是大部分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没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外语仍是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存在外语师资力量不强的现象,外语教学水平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很多学校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外语教学体系,外语学习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很少涉及,违背了外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坚持的规律。

四、改进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理论与实践兼顾,偏重素质教育。现在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因此我们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纸上谈兵”,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多采用案例教学、建立外贸模拟实验室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另外学校要千方百计的和企业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要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和管理能力,学校可以举办学术演讲会、辩论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

(二)与时俱进,增添特色和前沿课程。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的加深,更多的企业走向海外,企业现在需要更多的是能够跨文化管理的国际经贸人才,因此我们的课程也要与时俱进,顺应趋势发展,顺应时代所需。针对目前大多院校的现状,应该删减一些理论性强而实际用途较小的课程,增添一些高层次应用型和管理类课程,例如国际商务技能、对外投资管理等前沿课程,开设一些关于国际经贸领域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研究的课程。

(三)建立科学的外语教学体系。首先,要注重对外语老师的选拔,优先录用有出国学习经历的老师、外聘外教等,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次,建立针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科学的外语教学体系,加大外语方面的课程,不能仅局限于大一学习。最后,要注重外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多与学生互动,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要注重对学生的分类,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确保学生的外语水平切实有效的提高。(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此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2013年教研立项课题。

参考文献:

[1]何袅吟.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4(05).

[2]龚锋.对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04).

[3]李辉.经济增长与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的形成[J].经济研究,2007(02).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