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90后大学生思政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6-04-15 17:27王冬梅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育思政特征

王冬梅

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环境对人的改变作用,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与以往有所不同,90后的性格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对90后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方式,使德育生活化,并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90后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拥有更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思政;德育;特征

自2008年高校迎来第一批90后大学生至今,在校大学生中的主要部分基本上就是90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个性和特点,向传统的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了解和剖析90后的个性特征,并探索出有效地途径对他们进行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德育的生活化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方式。

一、90后大学生鲜明的特征

90后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有人曾预言,中国将会败落在这一代人的手中,在“垮掉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等不同的声音中,90后大学生逐渐成长起来。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80后、70后的特征,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90后大学生个性和特点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可以了解到在不同于以往的因素作用下,90后大学生到底有什么样的个性与不同。还可以在掌握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之后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方式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进行干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总体而言,90后大学生大多性格单纯而直率,他们敢爱敢恨、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并能与陈腐的观念作斗争。他们对这个世界都会充满很强的好奇心,不会过于听信所谓的权威,能够用比较辩证的方式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他们讨厌一成不变,能够在当前的道德规范与道德标准下,活出自我还负有道德心和责任感。

相比优点而言,缺点就是90后大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大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不知道怎样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未来较为迷茫。他们中很多人过于在意自己的得失,过分热衷于追求金钱和名利,有些人甚至为此出卖灵魂。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他们更容易沉醉于其中,出现讨厌现实世界的虚伪,不愿愿抽出时间来和他人交往等表现。某些90后女大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嫁个富豪或者被包养,甚至公然打出求包养的旗号,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二、90后大学生生活德育的现状

德育的生活化,不仅是德育的实施更加注重主体的能动性以及参与性,更是一种生活上的回归,德育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需要在生活中实施,生活德育的实践性,也增加了德育的可操作性。对于喜欢标新立异、思想叛逆、个性张扬的90后大学生来说,生活德育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体悟人生,逐渐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首先,没有对90后大学生有针对性的生活德育。近几年来,人们渐渐的认识到了传统德育的弊端,要求德育回归生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生活德育的研究依旧任重道远。90后不喜欢纯粹的理论,理论的灌输常常会使他们失去耐性,不喜欢纯粹的说教,比较享受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他们常常以“很二”、“脑残”、“吃货”来自居。他们不满于传统的道德教条,传统的道德理念往往也只是挂在嘴上,所以德育要回到生活,就要针对他们的特征进行德育。但是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的生活德育都没有针对他们自身的特征来进行,这就使得生活德育得不到90后的心理认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其次,高校德育过分强调知性德育。高校德育问题就在于生活德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依旧是以知性德育为主,这种脱离生活而建造起来的道德上的空中楼阁,对90后大学生来说早已失去了吸引力。所以高校要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对传统的德育方式进行反思,让德育不仅体现在在课堂上,更出现在生活中,让90后大学生的德育与生活联系起来,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更好的接受,过上更好的生活。

再次,家庭的生活德育功能常常被忽略。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对90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学校的事,倘若他们做出一些有悖伦理道德的行为,听到最多的就是老师没教育好。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家庭也是孩子道德教育的重要地方,家庭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形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在潜移默化间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在现在的德育过程中,家庭的生活德育往往被忽略,这就造成了德育链条的中断,不利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

三、90后大学生生活德育的路径

当前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的改善、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都对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当前的生活德育增加了新的内容。面对90后大学生生活德育依然有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高校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下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纪律、有文理想、有文化的人。

首先,规范网络。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里,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大社会,现实社会有的,网络社会也有,90后大学生可以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也可以用虚拟的身份生活在网络的世界,网络是90后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主要渠道,所以要对网络进行规范,倡导一种文明、道德的上网方式,过一种制度性的网络生活。国家是网络信息的主要管理者,国家要出台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使得网络的使用更加规范,传递的信息更加服务于实现90后大学生现实社会生活的德育,多鼓励网络写手推出好的作品,为90后大学生传递正能量。

其次,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有显性的与隐性的校园环境之分,显性的校园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校园建设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布局以及干净的校园,都能让90后大学生住的舒心,也能自觉维护,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娱乐设施,可以带给他们身心的娱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健康的生活。隐性的校园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风气,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到90后大学生,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下,过上更好更有理想有道德的生活。这种显性与隐性的道德熏陶,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到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塑造着他们的道德品格。

再次,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在很多90后大学生犯罪的案件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来自离婚家庭或者是父母长期不和的家庭。相比在家庭和谐的氛围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在他们的性格中,都有一些叛逆和偏执敌对。所以父母不要存留传统观念“棍棒之下出孝子”,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在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下,让孩子拥有健康的性格品质。同时,父母要为90后大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且树立正确的家庭生活德育观念,帮助孩子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道德问题,升华孩子的道德品质。

当前90后大学生自2008年第一批进入到大学到现在,已经有一些进入到社会之中,他们渐渐的成熟,有自己的主见和人生观念。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改变当前只注重高校生活德育的情况,就要把社会、学校和家庭德育结合起来,才能够对他们进行更加全面和长久的影响。(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善卿.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J].道德与文明,2002,(4).

[2]张忠华,李明睿.生活德育:我们研究了什么[J].现代大学教育,2009,(4):33-38.

[3]张正江.生活德育与知识德育的对立与统一[J].上海教育科研,2013,(6).

[4]贾玉珍.高校生活德育探析[J].教育探索,2008,(11):114-115.

[5]汪凤炎,郑红.改变道德习俗:生活德育的最佳切入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2,(6).

[6]粟高燕.高校生活德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6,(11).

猜你喜欢
德育思政特征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表达“特征”
思政课“需求侧”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