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现状

2016-04-15 00:41吴金泽
2016年9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发展现状新媒体

吴金泽

摘要:随着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深度报道受到了很大影响。其是当今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更加愿意在网络中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在新媒体上运用,就目前的新媒体深度报道发展情况而言,一切都是在探索之中,包括政策,报道方式,内容等,因此如果深度报道可以建立在网络传播优势基础之上,将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试图从新媒体的语境下分析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以寻求深度报道充分应用网络媒介的这一优势更深层次地对新闻事件的信息进行挖掘,以便弥补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媒体;发展现状

一、我国深度报道的定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是深度报道雏形,这个概念最早见于西方新闻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播电视对报纸造成巨大的挑战,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是在原来的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的。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视,网络广播,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又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

我国的深度报道真正发展于二十世纪初人民大革命时期,因此当时的新闻活动无论在题材还是内容上都非常丰富,因此对于当时的新闻报道而言,报道具有革命性的新闻内容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但是也因为当时新闻活动的革命性和鼓动性的影响力,使得许多文人也进入报社当新闻记者,新鲜强大的力量加入,直接促进了深度报道的发展,1988年,“深度报道奖”在全国好新闻奖中成为一个专门的奖项,随着受众对深度报道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媒体组织之间为了获取受众,都采取了新节目播出一档“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播出的“焦点访谈”大获成功,以中央电视台创办这些新栏目为蓝本,全国各地有关深度报道的栏目也纷纷效仿,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创新,使深度报道的强大优势不断凸显出来,而后的二十年间,深度报道在内容和表现的形式上都得到了更加全面迅速的发展,至今深度报道在新闻媒体的地位上上升到主流报道的形式,为新闻媒体吸引受众,加强和引导舆论,提高竞争力度,增加品牌的权威性,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在国内一直备受争议,我认为深度报道是通过真是描述某一个大背景,对新闻的事实进行质疑,求证,和解决分析(包括内因,外因,近因,远因的分析)、力求从事实中挖掘真相,从而使事实内容成为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报道。

二、深度报道在新媒体下的发展现状

1998年,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出现,网络媒体的优点开始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从最初直接复制,拷贝到开发了FLASH,虚拟主持人的出现,再到博客、草根新闻的兴起,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满足了极大多数人发布信息发现新闻的欲望,也成为一种时兴的交流互动工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新闻写作的文体逐渐开始倡导短平快的消息写作方式。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倡导深度报道,从这以后深度报道也开始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但是在后来几年,深度报道在又逐渐消沉下去,直到90年代末随着社会的改革深入,深度报道又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角色。

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初期,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视,网络广播,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又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例如,各种新闻类型都建立了网络新闻专题,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知名门户网站都纷纷开设了网络新闻专题的页面,对新闻事件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又因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时代下的大多数人更青睐于更加迅速的网络新闻信息,从而使得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的文体形态,报道的内容质量以及深度报道的传播形式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面对多元化的媒体环境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使深度报道在信息化时代获取一席之地,就必须在新时代浪潮的冲击之下抓住机遇和挑战的机会,在优化改革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与各种新兴媒体互利共赢。

三、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发展路径

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在新媒体上运用,就目前的新媒体深度报道发展情况而言,一切都是在探索之中,包括政策,报道方式,内容等,因此如果深度报道可以建立在网络传播优势基础之上,将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法国批评家丹纳曾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1传统媒体与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相比,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问题是一种媒体主要的表现形式,而网络的深度报道的表现方式却发生了较为彻底的变化。新媒体将传统媒体的这些表现形式综合起来,对于实现了多媒体的深度报道传播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深刻意义。比如,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尽可能从最大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呈现“超前”意识。要使深度报道的作用发挥得更强大,就必须加强传统媒体的可读性。

在记者采写深度报道时需要更加注重读者在阅读的时间上的考虑,作者尽可能的在事实上挖掘最有意义价值的信息,以便在如今这个信息快餐式,碎片化的社会可以提供给读者最精炼的深度内容。从而提高深度报道的可读性,促进报纸的健康发展。

同时,记者要提高内容可读性的前提是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充分体现出深度报道的深度性和广度性。抓住社会的热点话题和新闻的重要内容,既要符合国家和政府的要求,又要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贴近群众生活,在写作问题上更要求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要以摄像头的生动性来添色文字,在报纸的版面上加入多彩新鲜的画面,制作小标题时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更加引人入胜。为此,记者需要做到加强自身的学习,规范新闻文体、结构、范围等要求,提高自己的采写能力。

深度报道在深度挖掘事实深层信息的同时,要做到以宏观大局为前提分析事件微观上隐藏的真相,作者选题时不能出现主观意识的用词表达,学会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要充分考虑深度报道正面的宣传效果。

由于信息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巨大,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来取长补短,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自身的表现力,增加报道内容的深度,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而网络深度报道可以利用网络媒介多媒体手段,综合各媒介传播优势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以此采取最便于受众理解全面立体地展示一个新闻事件的多重层面,多维视角对新闻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因此网络深度报道要兼收并蓄地收集事实,最大程度的反映出事实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的编排整合,另外,由于网络的深度报道不受限于传播刊载空间的大小,还可以将传统新闻媒介不得不舍弃的一些新闻资源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附在报道主体之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新闻事件全面立体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所以,一旦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与网络深度报道进行优势上的互补和资源上的相互支持,那将是目前深度报道对新闻内容开发最充分利用的一种报道形式。(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版,第9页。

[2]程世寿《深度报道与新闻思维》,新华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3]吴培恭《重视和开展深度报道》,载《新闻学探讨与争鸣》1998年第3期。

[4]何婕《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思维》,载《新闻大学》1998年夏。

[5]陈力丹《深度报道“深”在哪儿?》,载《新闻研究导刊》,2004(4):10-11。

[6]张志安: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不是很乐观——深度报道精英访谈之八[J],青年记者,2008年4月(上):41-42。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发展现状新媒体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