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概况与开发研究

2016-04-15 08:17潘幕元薛彬
2016年9期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开发

潘幕元 薛彬

摘要:对旅游资源概念和体育旅游资源概念进行探究,以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特性、开发现状为依据,将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依据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概况;开发

一、前言

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了六大世界级国际公认城市群,该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繁华汇集之地,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穷文富武”的说法在中国由来已久,这种说法一方面体现出了中国历史对于文化普及的重视,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体育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作为支撑。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该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以及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动向,极大程度上为其它地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市场发展运作提供导向与现实参考。

二、相关概念内涵

(一)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时在科氏力作用下形成形状酷似喇叭的冲积平原,2010年5月国务院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批准,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三大区域。

(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属于多样性复合型资源,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专家和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03年国家旅游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972.2003)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给予旅游资源的定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在欧洲的学者更多的把旅游资源统一称之为旅游吸引物,作者认为吸引物是对于旅游资源的本质给出的最好的表达,旅游资源就是“无论自然力或人类社会造成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可被开发规划并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各种事物与因素的总和”。

(三)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的愉悦健身、陶冶情操、释放压力、获得心灵满足的特性对于广大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根据不同的功能分类归纳,将“体育旅游资源”定义为“无论自然力或人类社会造成的,对体育旅游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可被开发规划并满足体育旅游者进行体育旅游活动需求的事物与因素的总和”。

三、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资源

(一)休闲体育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域宽广,长江三角洲全域范围内共拥有25个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AAAA级的风景旅游区有48个。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例如扬州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野营、神龙谷风景区溯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各个风景区都独具特色,当今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发展起来的休闲体育旅游已经成为投资的热点。

(二)体育赛事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作为世界级的城市群经济高度发达,相应体育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2006年统计数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资格标准承办国家级以上赛事的场馆就有305个。众多的体育场馆设施以举办国家、国际级大赛的依托,利用丰富体育赛事进行了旅游运作,充分开发旅游资源。

(三)刺激、冒险性体育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水平较高,市场广阔,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参加刺激性活动来释放和缓解压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刺激、冒险性旅游资源先天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但是在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上却是在中国建设属于前列,大型刺激性体育赛事、体育科技含量高的相关的体育智力电子游戏和4D体验发展较好。例如上海F1赛车试驾、苏州北部的连云港的潜水以及帆船等体育项目、浙江千岛湖的漂流等。

(四)民俗、民间体育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现代文明病”愈演愈烈,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怀念也日趋浓厚。民俗、民间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倍受关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较为成熟的例子,此外还有很多新兴的以及小众的民俗体育资源被开发(例如杭州西湖的放风筝)诸多民俗、民间体育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游客。

四、开发原则与建议

体育旅游资源是绿色的无烟的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长久和复杂的过程。但体育本身是简单地,体育本身就是一件简单而愉悦的事情,开发过程中分清矛盾的主次,避免把简单的体育活动变得复杂。

(一)开发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从两个方面维护可持续发展性。第一环境方面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要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不可盲目追逐利润破坏环境,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治理,提升体育旅游参与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二构建体育旅游运营的可是续发展模式,自然生态资源本身是可独立存在的,体育本身也是一件简单而且愉悦的运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一定要依据体育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双重特性,构建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安全原则。体育旅游的宗旨是维护健康,维护健康的同时必须具有安全保障。长江三角洲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运营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国家层面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体育旅游参与者和服务者提供法律的保障;定期对体育旅游的组织者和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体育旅游参与者要自觉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体育旅游项目的开设必须要遵循和符合体育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要求;场地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以保证旅游的绝对安全。

(二)开发建议

1、体验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为重点。长江三角洲旅游形式多样,现今整体旅游观念和需求趋势,开始慢慢由以往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向深层次参与。特别是体育旅游表现的更为明显,因体育旅游的特殊性体育旅游参与者越来越多的希望深层次的参与,旅游体验要求不断的提升。基于这种需求变化,各地区要对自己的地域资源有清晰地认知,依据自身的区域特点,在长三角地区整体规划和协调下,推出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

2、相关高校专业人才结合。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矛盾,而高校相关专业可以提供的体育旅游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上海体育学院、浙江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等诸多高等学府,可以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丰厚的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相关专业人才引入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环节中,可以有效的避免“马太效应”、体育场馆设施重复与盲目建设、创收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学校科研机制、科研项目与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落到实处;高校相关专业与地区体育旅游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学生实习,学生参与,学生培养机制等。

3、区域一体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分布不均,难以形成统一市场机制。要形成区域一体化可以从下方面进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第一、政府管理淡出市场机制,由政府主导转为政策引导,从宏观上规划、制定发展策略,以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和民间力量为主导,政府以服务的角色引导市场,并解决市场运作中的问题;第二、为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制定统一行业标准;第三、平衡地区经济关系,增加对于经济薄弱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第四、区域内部合作构建强强联合、强弱结合、弱弱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鲍明晓 赵承磊.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1(06):4-9.

[2]刘庆余.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4):39-43.

猜你喜欢
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开发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6年1-9月)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苏南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研究
江苏主要指标占长江三角洲比重(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