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后向关联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2016-04-15 08:24管仕平张晓旭
2016年9期

管仕平 张晓旭

摘要:本文利用2009—2013年间我国24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对FDI后向关联创新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发现FDI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对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发现FDI后向关联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呈现出了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

关键词:FDI后向关联;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资金短缺,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等条件的局限下,发展中国家想通过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完全依靠本国的技术创新来实现技术进步是非常困难的,从而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带动本国技术进步就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成本也最低的方法。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就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浪潮。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开始大规模的吸引FDI,已连续多年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7年更是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青睐的主要领域,外资总量比重较其他行业也很高。实践也证明,FDI的进入对国内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和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效应(即技术外溢)更是不可低估。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FDI溢出的正效应,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选择我国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制造业行业2009-2013年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统计学软件Eviews6.0,研究FDI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对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知识溢出理论起源于学者对知识外部性特征的认识。最早阐述这一思想的是Marshall(1890),而第一个将这一思想运用到FDI领域的是MacDougall(1961)[1],他给出的定义是指技术供给方在没有任何利益回报的前提下,非自愿的对技术吸收方以技术支持。随后学者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论证FDI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影响却得到了不一致的结论,他们发现FDI溢出效应并不都是正向溢出。直到Javorcik(2004)[2]指出以往在研究FDI的溢出效应时,研究者可能找到的是错误的研究对象,溢出效应更可能是发生在行业间而不是行业内。这是因为跨国公司为了在同行业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会阻碍技术向东道国企业水平型溢出,反而会与当地中间品供应商直接联系,形成垂直型关联的供求关系。FDI垂直溢出效应可以根据FDI和所影响的内资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位置分为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是指FDI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给东道国下游行业的内资企业,来促进其技术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后向关联是指跨国企业为了保证所需中间产品的质量和交货速度,会主动向上游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所以理论上认为,溢出效应更可能是通过后向关联渠道在行业间即垂直方向产生溢出,而不是在行业内即水平方向溢出。

随后学者们对FDI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行业内转向行业间,得到了与理论基本相一致的结论,Kugler(2001)[3]对哥伦比亚行业研究发现,外资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存在FDI行业间溢出效应;Schoors & Vander TOL(2002)[4]对匈牙利工业部门研究发现,行业间溢出效应较行业内显著,且后向溢出效应呈显著正向,前向溢出效应为负;Pavel(2006)[5]对智利和Merlevede & Schoors(2006)[6]对罗马尼亚的工业部门进行实证研究均发现行业间溢出效应较行业内溢出效应更显著。国内学者也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FDI溢出效应做了不少的研究。陈羽(2006)[7]运用GMM估计法对我国制造业行业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FDI后向溢出效应;王苍峰(2008)[8]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行业进行研究发现,后向关联呈现出比水平溢出和前向关联溢出更显著的正效应。但也有少数学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姜瑾和朱桂龙(2007)[9]对我国工业部门的21个行业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受FDI作用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后向关联呈现显著负向。

以上的研究实证分析发现FDI的溢出效应对生产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影响,随后有学者发现FDI溢出效应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也起到了影响作用。李晓钟、张小蒂(2008)[10]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FDI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FDI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我国东部地区作用更加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则不明显;牛泽东、张倩肖(2011)[11]利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行业中FDI的创新溢出和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和测算发现,行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程度对高新技术产业FDI创新溢出效应都存在门槛效应,即当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后,FDI创新溢出效应都存在明显的提升,其中行业技术水平影响最为显著。

目前关于FDI溢出效应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行业内溢出效应水平层面上,那么在行业间溢出效应中,作为FDI重要溢出渠道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是否也会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呢?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FDI后向关联创新溢出效应即FDI后向关联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FDI后向关联对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的检验模型建构

(一)模型设定

在估计模型设定上,本文借鉴Blalock(2001)和Javorick(2004)的建模思想,利用拓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对数形式构建存在性检验的基本公式。C-D函数的一般形式:

Yit=AitKβ1itLβ2it(1)

其中Yit、Ait、Kβ1it、Lβ2it分别为i行业第t年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科研资本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

假设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通过改变技术水平A来影响创新能力的增长,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关系,那么i行业第t年的技术水平为

Ait=Ceβ3Forwit+β4Backit+β5Horiit(2)

Horiit、Forwit和Backit分别表示FDI的水平溢出、前向关联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C衡量了除FDI前向关联溢出、后向关联溢出和水平溢出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将公式(2)带入公式(1)并对公式两边取对数,可得到如下公式(3)所示的计量模型

LnYit=α+β1LnKit+β2LnLit+β3Forwit+β4Backit+β5Horiit+σi+θt+εit(3)

其中,α=LnC;β1~β5是回归系数,可根据这些系数的值来判断FDI的水平、前向和后向溢出效应情况;σi表示不可观测的行业效应;θt表示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服从正态分布。

(二)因变量设计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创新能力,鉴于创新过程性质的特点,对于技术创新的度量都是采用一些替代性的指标来反映,近年来,对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日益完善,从水平层面到效率层面,从产出到投入度量角度的转变,预示着用更系统的方法来评价技术创新指标是未来的趋势。本文就想通过采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相结合的方式度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投入方面,就选取消化吸收经费作为评价指标;创新产出方面,大部分学者都采用专利指标来度量,相较于专利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更能全面、广泛、系统的包含创新本身和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水平,同时考虑到我国目前技术创新大多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而这种创新的特征就是新产品的大量涌现。综合考虑,本文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来测度创新产出技术水平更能符合我国的创新现状。

(三)自变量设计

模型中,K为内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L为内资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具体计算都是按行业分组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数据减去行业分组中的三资企业数据得到。对于FDI行业内的水平变量Hori,借鉴国外的研究,以某行业的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占该行业总的销售收入比例来表示

Horii=外资行业i的销售收入行业i的总销售收入(4)

在模型中,本文主要用到Forwi和Backi两个变量,来构造FDI行业间溢出变量即垂直溢出变量,并参照国外学者的做法,主要借助于投入产出表来构造各行业之间的联系。对于FDI前向溢出变量Forwi,参照Schoors(2002)的做法,即

Forwi=∑i≠kαikHorik(5)

衡量的是外资企业通过向东道国下游行业提供中间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创新溢出效应。αik为可直接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行业i消耗行业k的中间产品或服务占行业i总产出的比重;Horik是行业k的水平参与度。

对于FDI后向溢出变量Backi,

Backi=∑i≠mλimHorim(6)

衡量的是外资企业通过购买东道国上游行业的中间产品或服务,从而对其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λim为可直接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的直接分配系数,表示的是行业i向行业m提供中间产品或服务占行业i总产出的比例;Horim为行业m的水平参与度。

(四)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到的主要数据来源于2009年—2013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及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制造业的各个行业,为了保持数据的统一口径、连续性和完整性,考虑排除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采矿业以及没有产业关联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等行业,筛选出24个制造业行业,然后再与投入产出表行业进行比对合并成14个行业。

三、FDI后向关联对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的检验

(一)估计方法选择

当数据中包含的所有个体成员是我们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时,也就是说可以将每一个个体单位之间的差异看作是回归系数的参数变动时,固定效应模型就是一个合理的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模型。当个体成员单位是在一个大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时,固定效应模型就只能适用于所抽到的个体成员单位,而不适用于样本之外的其他单位。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只是对样本自身进行分析,仍然可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想用样本结果对总体进行分析,这时就需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即把反映个体差异的特定常数项看作是跨个体成员的随机分布。

对于辨别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最经典的方法是采用Hausman检验,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通常会依据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来选择。如果只是对样本本身的个体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则可以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是利用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个体差异情况,则需要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本文研究2009~2013所有制造业行业的相关数据,是对总体情况的研究,反映总体的效,所以应该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由于研究的时间区间相对于省份个数而言很短,研究对象的差异主要在行业间而非时间序列上,我们是对个体固定,所以首先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二)估计结果分析

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计算。另外,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随机扰动项无序列相关,如果随机扰动项的协方差不等于零,则称为序列相关。考虑到面板数据同时包含横截面的信息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上的信息,较容易产生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问题,为此我们采用估计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估计结果见表1。

从模型结果来看,R方达到了0.835,接近于1,并且F统计量较高,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科技经费、人员投入均在FDI水平参与度在1%概率水平下对创新能力影响显著。FDI向后垂直参与度在5%概率水平下对创新能力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而FDI的前向垂直参与度对于创新能力影响则并不显著。

从拟合系数来看,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的系数为正,说明随着科技经费和人员投入的增加会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和大多数学者研究也是一致的。FDI水平参与度为显著的正向,即行业内外资的比例对本行业所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外部效应,即存在水平型的创新溢出。FDI的后向垂直参与度为显著的正向,表明外资企业通过购买东道国上游行业的中间产品或服务,从而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即产生了正向的后向垂直创新溢出。FDI的前向垂直参与度的影响系数为正但是并不显著,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示范效应对东道国下游行业的国内厂商的创新能力影响并不明显。

在现有研究结论中,普遍存在FDI对东道国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一致的现象。Damijan等(2003)年曾指出外资比重与水平溢出呈现了倒U型关系。而何洁(2000)[12]、潘文卿(2003)等学者通过对中国研究发现部分地区存在正U型影响,即投资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对于以上两种相反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知道,溢出效应并不会因为外资比重增加而一直增强。对此,本文有理由相信FDI后向关联与创新能力溢出的影响之间也可能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因此,考虑加入后向垂直参与度的平方项和后向垂直参与度一起反映后向关联创新效应,如果后向关联与创新溢出是线性关系,则只有Back显著;如果前文分析的倒u型关系成立,则后向垂直参与度的平方项符号为负,后向垂直参与度的符号为正;如果正u型假说成立,则反之。改进后的模型如下公式(7),估计结果见表2。

从模型结果来看,各回归系数除科技人员投入影响由显著变为不显著外,其余参数系数都存在显著变化,并且均在1%概率水平下对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影响。从BACK和BACK2系数来看,两者均在1%概率水平上对创新能力影响显著。而系数来看,后向垂直参与度的影响系数为负,而后向垂直参与度的平方项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通过本文实证分析来看,正U型假说成立。说明初始竞争较低时,随着外商投资的进入,由于存在垄断等环境的影响,其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但是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一方面,外资带来的新技术也会逐渐渗透进入东道国,随着利润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加强,其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外资的比重的增加,致使垄断利润不断降低,也就迫使当地企业更大的投入创新来应对竞争,从而提升了后向关联创新溢出效应。

四、政策建议

(一)增强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产业关联

由于国际文化传统差异、法律规范差异以及商业惯例等方面原因,需要双方加强沟通交流,加强了解,增强互信和信息的双向流动。这就需要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外商和内资企业之间建立起信息流通中心,实现生产和采购信息共享,促使内外资企业相互间提供中间产品,设定行业标准,提高中间产品国产化率,从而促进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发生。

(二)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科研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在后向关联创新溢出效应中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就需要我国内资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从而促进溢出效应。

一方面,政府需要对一些企业研发机构提供适当税收财政优惠激励政策,适度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视高素质人才引进,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模式,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和对在职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MacDougall,G.D.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A Theoretical Approach[J].EeonomieReeord,1960,(36):13-35.

[2]Javorcik,B.S.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n 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3):605-627.

[3]Kugler,M.The DifJusion of Externalitie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ory Ahead of Measurement.Discussion Papers in Economics andEconometrics No.23,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U.K.2000.

[4]Schoors.K,van der Tol,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pillovers within and betw -een sectors:evidence from Hungarian data[R],Working Papers of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02/157,Ghent University,2002

[5]Pavel,V.Panel Data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DI:Finn-Lev el Measures of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Z]Job Market Paper.Departme-nt of Economics,Cornell University,2006

[6]Merlevede.M and Schoors.K FDI and the Consequences Tow ards more Complete Capture of Spillocr Effectsf[Z]Job Market Paper,Department of Economics.Corne-ll University.2006

[7]陈羽.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机制的重新检验[J].世界经济文汇,2006(3):28-40

[8]王苍峰.FDI溢出效应:理论与实证述评[J],经济论坛,2008(2):35-37.

[9]姜瑾,朱桂龙.外商直接投资,垂直联系与技术溢出效应一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07(2):46-56

[10]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9):75-80.

[11]牛泽东,张倩肖.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8).

[12]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