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汽车配套类企业应对机制

2016-04-15 08:30田野
2016年9期
关键词:汽车企业

田野

近几年来,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进入我国汽车配套市场,这些企业大多具有比较强的资本实力,设备投资比较到位,产品生产规模较大。由于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已经大量出口至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但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大多只能用于售后维修市场,而参与同步开发的配套市场几乎没有。随着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广阔发展和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全球化采购趋势的进一步提升,国内汽车配套类企业为了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幅度提升的大趋势,使自己保持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都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增加产能。然而,进入2015年,汽车销售指标增速明显放缓,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期已逐步冷淡,缓慢步入成熟期新阶段。

2000年以前,以公务需求为主,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0%;2001年到2004年,一线城市家庭首次购汽车,2005年到2007年,二三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在这7年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为33%;2008年到2011年,四五线城市家庭首次购车,汽车下乡,2012年到2014年,汽车消费普及大众,换购消费性增长,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0%;2015年以后,汽车存量市场增长,汽车行业迎来新的机遇和调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为7%,甚至更低。纵观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城乡消费不均衡,汽车发展周期相对较短,未来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增长阶段,汽车行业会在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加速变革与整合。

汽车销售行业的冷淡与汽车存量的增长直接影响汽车配套类企业订单下滑,销售收入明显减幅。与此同时,顾客对汽车本身的要求,也由原来的被动适应,到现在的自我量身打造。顾客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国外的经销商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选择面不断增大,选择性也逐渐增多,汽车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而汽车产业的买方市场,必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面对这一新形势,本文浅谈两大主要应对机制。

第一,汽车配套类企业要加速革新周期,加大在基础研发方面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参数。

目前,各大汽车配套厂商都分分做出多种调整,美国、欧盟等地区对于汽车尾气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苹果、谷歌等科技厂商进军汽车业等。更深层次的挑战则是技术的革新周期缩短,这需要汽车厂商耗巨资去研发更多的新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汽车技术的发展总是处在可预知的范围内,并按照汽车厂商的设计要求向前进行,这样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小。但是,目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社会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使得汽车厂商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研发新技术。

几年前的消费者只要车里有个收音机和CD播放器就满足了。而现在不同了,人们希望能拥有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它支持互联网、多媒体、导航以及远程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这个系统必须能够连接各种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因此,未来智能汽车发张的主旋律之一:智能与互联移动相结合。近几年,无线互联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开始涌现,且这些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上的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很多厂商的预测。

所以,汽车配套类企业要加快技术革新周期,加大技术研发投资力度,在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发现的当下,跟进时代的步伐,以技术引领发展,以免在汽车市场上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第二,汽车配套类企业,在加大技术革新的同时,配合“减员增效”等人力资源有效措施,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减员增效”是指通过持续重组和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使员工总量逐年减少,员工队伍素质逐年提高,员工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人工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劳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在市场经济下随着企业的优胜劣汰,经济性裁员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2012年到2014年,汽车销量突飞猛进,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0%,为适应当时的市场需求,许多汽车类配套企业都再大规模扩张,增加生产力度,加大产量,增加产能,甚至投放新的生产线,加盖新厂房等等。然而,随着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进入2015年,汽车市场逐步降温,随着部分地区汽车“饱和”现象的发生,汽车产业的成交量下滑明显,甚至成交价格一跌再跌。低利润空间,低增长量,于前几年“风风火火”的大力生产,形成鲜明对比!步入2016年,面对当下过剩的产能,以及庞大的人员机构,许多汽车配套类企业已经不堪负荷。

2015年10月12日,北京首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市场经理熊运军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国轮胎制造业发展形势不好,首创轮胎经营现状也不太好,环保又不达标,公司决定退出并大量裁员。首创轮胎是个案吗?显然不是。开工率低、出口困难、价格下降……今年以来,轮胎行业大量的企业面临停产、亏损、裁员、破产的窘境。仅仅是轮胎企业出现大范围的裁员现象吗?好像也不是。“对市场反应必须灵活快速,如果销量持续下跌,我们不得不裁减更多的人员。”10月2日,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制造商奥托立夫总裁兼CEO卡尔森在采访中表示。

2015年前8个月,我国轿车市场需求疲软。有分析人士判断,2016年轿车销量有可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目前看,主打轿车市场的大众汽车今年受到很大冲击。7月,大众汽车集团裁员苗头已经显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正在筹备一项成本削减计划,由于中国市场需求疲弱,可能导致集团全年获利下降逾10亿欧元。

面对如此国际国内形势,汽车配套类企业应主动出击,为自己量身定制符合自身要求的绩效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优胜劣汰,精简人员机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加生产率。但是很多企业视乎没有真正认清这个问题,仍然在观望,殊不知,自主裁员,乃生存之计啊!等到形势严峻之时,恐怕主动权就不会在企业自己手中了。

至于如何减员,怎么减员?还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实施相应的绩效考评系统。目的是,精干员工队伍,提高劳动效率。

首先,利用绩效考核,将“不称职”员工进行“清理”,习惯于传统管理体制下,很多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但又不愿离开公司。“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氛围,仍然存在。面对这种现象,很有必要实施绩效考核指标管理,对于那些不达标,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清理”,同时对于绩效考核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提高激励水平。

其次,需要将裁减人员工资,部分用于在岗人员增资,借以稳定“军心”。企业管理者应当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减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减员增效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减员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取精简下来人员的工资效益,而是要在企业实施劳动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用工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使员工增加工作热情,改变员工旧的工作习惯、思想,激起员工拼搏进取的精神、教育职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因此,将裁减人员的工资,用于在岗人员增资,不仅可以稳定“军心”,更能激发在岗员工工作热情面对现有的工作会更加珍惜、认真。

最后,要着重对现有员工进行教育、培训,重点是技能培训。形成重视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修养的企业文化,这样不仅能留住稀缺人才、更能增加企业凝聚力,在经济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将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汽车配套类企业,应处乱不惊,稳扎稳打,建立适应时代,适合自身发展战略,以期在经济大潮中稳立不倒!(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汽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会飞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