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千万别做乌鸦嘴

2016-04-15 22:16郭麦香
现代家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消极心理家长

郭麦香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如妇女和儿童,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长期遭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给孩子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父母或老师。

乌鸦嘴害人不浅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不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不经意间充当了“乌鸦嘴”的角色,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这不是夸大其词,下面这个有名的案例颇能说明问题。

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顺利,医生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大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反应慢,学习有困难,成绩一直在班里排名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脑子肯定有问题,这是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

与心理医生交谈时,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孩子母亲又插嘴说:“每次看病我都将他脑子受过伤,影响学习的事情告诉大夫。”

经测定,孩子的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好,完全是母亲发出的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当然,母亲也是接受了当年医生“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暗示。这些潜移默化的负面心理暗示,造成了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扰。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骂出来的。在所有骂人的嘴当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乌鸦嘴很少说出好听话,即使说出来也不见得能实现,但是,坏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往往都会变成现实,所以特别令人厌恶。奇怪的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恰恰长着一张可怕的乌鸦嘴。比如,有的妈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太淘气,无法无天,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无恶不作,横行霸道。有的老师也用乌鸦嘴批评学生:“你好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出来,你长的是猪脑子,还是肩膀上扛着块砖头?”这样的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既伤孩子自尊,又暗示孩子继续笨下去。一张张不负责任的乌鸦嘴,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与父母、老师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心理暗示威力大

乌鸦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因为它是一种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对某些人的行为有异乎寻常的影响力。让我们来看两个相反的例子。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开学,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和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两位老师目瞪口呆。

罗森塔尔解释道,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动力。这个动力促使教师和学生各自努力,在各个方面想办法进步、提高。这种表现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期待效应”。每个人都是有潜质的,但是能否将潜质发挥出来,获得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用对待成功人士的态度去鼓励他、教育他、看待他。

在波兰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卜赛女巫托起一个小姑娘的手,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多年以后,预言应验了,这个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女巫真的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吗?不,没有人能预言未来,女巫只不过运用了心理暗示的技巧,给了居里夫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一种成功的信念。

所谓“心理暗示”,指的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每个人都有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给人带来愉悦和信心,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使人郁闷不安,苦恼万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如妇女和儿童,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如果长期遭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给孩子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父母或老师。长此以往,不仅会给孩子成长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碍,更有甚者会葬送孩子的一生幸福。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必须透彻地了解心理暗示这把双刃剑,必须自觉避免向孩子发出消极的心理暗示,并熟练掌握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法宝,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暗示出个好孩子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积极的心理暗示一般分为语言暗示、神态暗示和行为暗示,下面分别讲述:

第一,语言暗示。跟孩子说话,家长们要记住一个原则: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意思是说,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大声讲出来,使好行为在孩子心中固化,而批评孩子要私下里进行,这样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你可以告诉别人:“我家孩子今天又得了一朵小红花!”“我家孩子很懂得孝敬老人,有好吃的总是让爷爷奶奶先吃!”等等。尽管这些话不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但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他们就会在父母的这种积极的暗示下,将父母的话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带孩子散步时,小朋友的家长问:“你家宝宝在家会自己收拾玩具吗?”即使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收拾玩具,也要这样回答:“我家宝宝正在学习自己收拾玩具,学得可快了,玩具收拾得越来越整齐了。”孩子听到了,感觉很有面子,为了感谢父母,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会越来越自觉地收拾玩具。

教育孩子时通常要晓之以理,但道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不可,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达到教育目的。比如,孩子不愿意吃蔬菜,家长可以给孩子播放动画片《大力水手》,然后自言自语:“原来蔬菜有这么大的威力啊!”故意让孩子听到。你会发现,下次吃饭时,孩子对吃蔬菜就不那么反感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撒谎,家长可以给孩子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然后自言自语:“鼻子长长了真难看,怎么出门跟小朋友玩呢?”这样比直白的说教效果要好。

第二,神态暗示。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

两位妈妈分别带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两个孩子在奔跑时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神情紧张地抱起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好疼啊!”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神情泰然地对自己的孩子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同样是摔倒,为什么两个孩子表现不同?原因是他们的妈妈发出了不同的暗示: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神情在暗示孩子,摔跤是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强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气,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暗示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地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从而使行为结果更加完善;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人失去力量、气馁、抑郁,导致行为结果更加不尽人意。

第三,行为暗示。平时,家长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被孩子无选择地效仿。上公交车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暗示用得好,就像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消极心理家长
消极的后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让自己发光
心理小测试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