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恋

2016-04-15 06:16王蒙
作文·初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白话诗沈尹默形象性

王蒙

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什么?一种说法是儒家文化,或者说是稻米文化,或者说是重食的文化……我个人则愿意说,中国文化是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它的形象性、多媒体性、体系性以及关系与道理的自足性,世无其匹。它强调整体,强调根本,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通达。它影响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走向与中华儿女们的命运。

1994年,我在美国纽约资深的华美协进社演讲,一位当地的听众问:“为什么华人都那么爱中国呢?”我回答:“第一,我们都爱吃中国的饭菜;第二,我们都爱汉字写的唐诗宋词。”

我的意思是唐诗宋词是汉字的范本,它们的整齐、音乐性、形象性、全面的符号性、合理性、同音字的联想与发挥、对称或对偶性与其辩证内涵、字本位的演进性质,都令人神往乃至痴迷。

我们永远无法用“Bɑi ri yi shɑn jin,Huɑng he ru hɑi liu”替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拼音文字与汉字书写起来,印刷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年轻的时候并不这样想,那时候我很激进,相信汉字影响了识字的普及,造成了长期的封建专制的说法。

但是现在,汉字已经完全征服了我。它是那样地美丽,那样地微妙,那样地丰富,那样地方便,那样地厚重,字重心长,多彩多姿。无怪乎古人说它的诞生使得“天雨粟、鬼夜哭”。它是鬼斧神工、惊天动地的伟大创造。它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电脑输入的问题,它同样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需要。

而且,它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牵肠挂肚、凝聚团结的象征。如果没有汉字,中国也许早不知分裂成多少块了呢。一行方块字,双泪落君前,这是中华学子的共同体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汉字在,中华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向心力便在。

还有书写。我最近得到一本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初期白话诗稿》,是当年刘半农编辑的,内收李大钊、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适、陈衡哲、陈独秀、鲁迅等人的白话诗影印手稿,令人爱不释手。说实话,这样的书我们看的不是诗句而是书写。

李大钊的字浑厚大气,沈尹默的字深沉中显出潇洒,沈兼士的字收放自如,胡适的字比较书卷气,陈衡哲的字傲然有棱角,陈独秀的字极富才华,而鲁迅收在此处的字则显出一种稚拙。太有趣了。

亲爱的读者,学会辨识、阅读、书写与欣赏我们的汉字吧,因为这样会其乐无穷,其妙不已。做一个热爱汉字、敬重汉字、保护汉字的正确性与美妙性的中华学子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谈得上继承与弘扬中华的优秀文明。

(摘自《人民文摘》2015年第3期,稍有改动)

猜你喜欢
白话诗沈尹默形象性
歌唱中的形象性和语义性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笔下的世俗心态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此公字很值钱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
虚心受“骂”的书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