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 精业 乐业

2016-04-16 23:06张仁平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3期
关键词:乐业座谈日报

■张仁平



敬业精业乐业

■张仁平

十三年前,我成为检察日报社驻福建记者站记者,一个记录地方检察工作、讴歌先进典型、传播法治声音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十多年来,向着记者的光荣与梦想,在检察新闻这块沃土上,我一路前行,在充实美好的岁月里,书写着人生精彩的篇章。我的收获与体会是:一名记者,唯敬业、精业、乐业不可或缺。

第一,记者应该是一个敬业的人。

当上记者以后,我总是觉得责任在身,更真切地感知敬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3年11月22日,一条反映“海外华侨关注最美检察官评选”的消息,刊登在检察日报《绿海副刊》封面上。这篇以海外视角报道“最美检察官”评选活动的新闻,是我21日下午前往北京机场途中获悉线索、在飞机上拟写初稿、在汽车上补充采访、在家中秉烛赶稿发稿而成。

时隔不久,时任福建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朱隽从检察日报“记者手记”栏目——“云端之作:写在万米高空上的新闻”,看到我讲述这条新闻背后的故事时欣然批示:“这篇报道反映了记者取材角度的功力,这种功力是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瞬间爆发,更是检察宣传工作者敬业精神的生动展现。”

对记者来说,最不能缺的就是敬业精神。但凡当过记者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埋头笔耕劳心伤神,耗体力,费精力,有时为了做好一个标题,提炼一个主题,往往长时间冥思苦想,常有搜索枯肠,却挤不出一字来,陷于“为求一字文、捻断几根须”的苦闷。特别是当身体和精神状态不佳时,又突如其来一个限时完成的任务,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与焦虑,个中滋味怎一个苦字可解?凡此种种,唯敬业者,才能坐得住、静得下心、守得住寂寞,吃得了“煎熬”之苦,才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欣喜。

第二,记者应该是一个精业的人。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个人如果光有一腔工作热情,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就很难把工作做好、做到极致。特别是“爬坡过坎”遇到困难时,没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真功夫,就涉不过险滩,啃不下“硬”骨头。

新闻讲究时效度,新闻工作充满竞争与挑战。所谓新闻每天发生,唯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才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方能见人所未见,写人所未写,在一次又一次“比速度、比角度、比深度”的新闻比拼中略胜一筹,交出合格答卷。

举一个例子。我曾就一基层院建一座楼撰写了三篇报道,其中两篇在一版头条刊发,一篇获奖。此事,虽然过去多年,但给通讯员上课时常作范例引用,也为同行所点赞。

采写过程是这样的:检察院建技侦办公楼平整土地时,有一片农民种的草莓尚未收成,检察院决定推迟大楼奠基日期,等草莓采摘结束再动工。

检察院推迟动工时间,是不是新闻?我得知这一信息时,当即作出判断:这条新闻的价值在于,检察院不与民争时争利,是检察机关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生动事例。就此写成《施工,待到草莓蒂落时》的通讯。稿件见报后,给很多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报社领导在值班手记中写道,作者抓新闻的敏感性比较强,既宣传了检察院,也把新闻做足了,两全其美。此稿获全国检察机关新闻金鼎奖三等奖。

第二篇题目叫《工资,在节前如期发放》。在农民工讨工资难的背景下,检察院把干警的年终福利,先给民工发工资,对比那些克扣民工工资的现象,进一步放大了新闻价值。最后一篇是大楼竣工之日,检察院不发请柬,不摆宴席,不讲排场,干警自己动手搞搬迁。根据这一情况,我写了消息《周末乔迁静悄悄》,与中央倡导的大兴节俭之风相呼应,也在检察日报一版刊登。

第三,记者应该是一个乐业的人。

文字工作常被称为苦差事。但我想,既然是一名记者,写稿是主业,就要把写稿当作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追求,自然会乐在其中,就会写完一篇之后想着第二篇,一段时间没写稿、稿少了、没有好稿,就觉难受,浑身不自在,像是丢失了东西似的。

那么,乐从何来。我的体验是:同样的题材,你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在与自己写过的同样题材中,不断超越时,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就拿写会议新闻来说,参加座谈会是行业记者或媒体跑口记者的常态,记者根据不同座谈会的主题选准新闻点进行采写,这是本职工作。而当你面对年复一年同一主题的座谈会,照样写出别出心裁的报道,快乐自然来。

福建省检察院从2003年起,每年底在选调生培训结束时,省院检察长都和选调生进行座谈,座谈的内容并无二致:请早些年毕业的选调生谈成长的经历,新进选调生谈上岗后的体会,并与检察长互动交流。

我从2005年开始,连续参加八年座谈会,可以说,同样的议程,相同的主题,对如何写好新闻稿是一个挑战。不过,我还是从选调生交流的不同话题、结合当年的背景,以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写出八篇别具一格的新闻稿。其中2005年12月的第一篇《福建:342名选调生扎根基层》、2012年12月的《925名选调生的“检察梦”福建:青年选调干警扎根基层成就大事业》分别刊载在检察日报一版头条。最后一篇的选题,受当年的热词“中国梦”启发而写。

在此期间,曾经遭遇过“江郎才尽”不知写啥的挑战。

2009年的选调生座谈会,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与往年比并无不同,座谈会当天,因检察长临时在省里开会,未能到场,交流座谈照常进行。梳理座谈内容,我依旧没有理出头绪,该写点什么呢?我问自己。就在临下班座谈快结束时,检察长还是来了,与大家继续座谈。就此,一篇现场特写应运而生:大检察官“赶会”,以更高的立意,解读大检察官为何年年都要与选调生座谈所蕴含的意义。

多年历练,对写活写好会议报道有了一些感悟,多篇同题会议新闻发表在检察日报一版头条,有的加编后语,有的获奖,其中《办案一线总有检察长的身影》的会议报道,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贵武的好评。2014年上半年,我应福建一家报社邀请作会议新闻写作专题讲座,分享经验成果。

快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精神上的满足,我从写稿中获得。

专注新闻宣传十多年,回望自己从基层院到省院,从一名通讯员、记者到记者站副站长、站长,宣传处副处长,从新闻“门外汉”到检察日报社十佳采编明星,直至代表检察日报全体采编人员和全国驻站记者,在最高检召开的纪念检察日报创刊二十周年大会上发言的荣光,每一次转身,每一步跨越,都给我以深刻的启示:一个人不因起点低起步晚而妄自菲薄,只要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做到敬业、精业、乐业,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平凡的岗位一样有出彩的机会。

(作者系福建省检察院宣传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乐业座谈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6.座谈
石鲁同志谈写生 记一次家庭走访座谈
职业教育应是乐业教育
灵感日报
去乐业看蝴蝶
曹纪平:一位保险推销员的“乐业”与“忧患”
灵感日报
广西乐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