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却砚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欣赏

2016-04-17 13:11程学勇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砚石云母雕刻

程学勇

中国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千年文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苴却砚产在“不毛之地”的金沙江流域,石质石品均为上等砚材,可世人却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一是在于其坎坷的身世,二是在于大家对苴却石砚缺乏一个系统性的了解与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艺的成熟,苴却砚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石质细腻发墨如油,其石品丰富创作空间广阔,欣赏品味俱佳,在实用性与艺术性方面均显示出其优良与丰富多彩。

一、苴却石的特点分析

1.苴却石的石品

苴却石,主要色泽有紫黑色、紫砂红和绿玉石等,其中以凝重的紫黑色石为主基色。其石质细腻,莹洁滋润,石品绚丽丰富,异彩纷呈,主要品种有石眼、绿萝玉、碧云冻、金田黄、鱼脑冻、鳝鱼黄、绿膘、黄膘、青花、天青、玉带、金线、银线、罗纹、蕉叶白等等。其中,尤以青如碧玉、红似金瞳、神溢鲜活的石眼最为著名。石面天然生就的“石眼”、“绿膘”、“金星”、“罗纹”,色彩斑斓,应有尽有,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彩石”。

2.苴却石的性质

天生丽质的苴却石,生成的地质结构为层级板块,据专家介绍沉积的年代大概有一亿年左右,最大尺寸为2000MM×3000MM×1500MM,石内化学成分以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为主,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从其物理与化学性质而言,其光泽、闪光、硬度、质地、杂色等均属宝玉石特性,故苴却石为宝石类,属于玉石(彩石)大类。因其只产于攀枝花市境内,储量有限,属不可再生的珍稀特种矿产资源。

3.苴却石的坑别

历史上,苴却石的开采主要有两大名坑。有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大宝哨坑和平地坑。两坑相连只一沟稍隔,属同一山脉,紧邻金沙江,地势险峻,据传古人在此采石,先用麻绳系于身上,由陡峭的崖口逐步下移,一直移到数十米处才能到达坑口采石。石眼较多的料石主出自大宝哨坑,从大宝哨坑中采出的眼石,眼形明晰,色泽翠绿,眼圆心正,环晕纯美。红睛、金星、带环带晕的居多。此外,平地坑以膘石和石线为其特色,膘石以绿色膘石为主,其石品有黄膘、绿膘、青花、绿萝玉、鱼子纹、鱼脑冻、玉带、金线、银线、石眼、蕉叶白等,罕見和名贵的青花、绿萝玉也主出于此。大宝哨坑的石料也有黄绿膘、青花、金线、银线等,其石质稍比平地坑润泽。

二、苴却砚的发展史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在此地就地取石制砚(现在此地还存有诸葛亮的点将台)。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史树青老先生考证,在唐朝有史书记载“泸砚”,即为今天的苴却砚,因金沙江古称“泸水”而得其名,后该地被称为“苴(彝音zuo)却”又定名为“苴却砚”。清宣统元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苴却砚三方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竟一举获选,苴却砚被誉为文房极品,名振中外,但后来一直由于此地交通闭塞、国运不济,苴却砚未能得到大量开发而被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随着“三线建设”攀枝花市的成立,一批有志之士开始了寻找苴却砚的计划,直到80年代中期,苴却砚终于重现光芒。1989年苴却砚展在中国美术展览馆举行,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展览剪彩;1994年荣获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及中国名砚博览会等多项金奖;1995年入选国家级礼品由乔石委员长携之赠送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2009年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被授予“中国苴却砚之乡”称号;2011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在,苴却砚的生产厂家有200多家,从业人数5000多人。

三、苴却砚的实用性能

在我国,用以制砚的材料很多。泥、木、竹、铁、金、玉等皆为砚材,尤以石砚最为普及和实用。

砚石质地之优劣,主要依其在运墨、凝墨、试笔等方面的效果而定。以端石为例,有如下性能:

1.硬度适中,颗粒细腻。砚石均为含量不同的多种矿物组成,其主要矿物的硬度和粒径至关重要。若硬度太低,粒径过细,则摩擦力小,下墨困难;硬度太高,粒径过细,则墨锭难得磨损,亦难磨出墨汁;虽硬度适中,但粒径过粗,下墨虽快,但墨水粗糙无光。唯有组成砚石的矿物硬度、粒径均适中,乃为上好砚石。端石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其硬度为2~3度,实践证明,此为砚石之较佳硬度。其矿物粒度在0.01~0.05毫米之间,亦为石砚之较佳粒度。故能发墨不损毫,墨水相凝如漆。苴却石大致分软硬二种,较软的为2度左右,较硬的约4度左右,其主要矿物及含量,经地矿部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鉴定为“绢云母、白云石、绿泥石板岩”,其绢云母含量在75%左右(上品端石绢云母含量在80%左右),且粒度细腻适中,与端石相似。故苴却石研磨(下墨)性能良好。

2.绢云母特殊的物理性质及结构,使石砚既发墨而耐旱。它颗粒小,粒间孔隙亦小,故透水性弱,且为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单元层连接特殊,可很好的阻止水分子向岩石内部和绢云母的晶格中渗透,起到很好的贮水作用。一方制好的苴却砚,以手抚之,温凉舒适,嫩而不滑,以手掌放之砚膛稍久,膛中手触尽是水迹或细沫水珠,以口哈气效果更佳。所得之水,即可磨墨试笔。苴却砚研磨时,油油然无纤响,隐隐然有粘力,墨水无浮沫,无水泡,墨水浓且有光泽,故苴却砚发墨性能优越。

三、苴却砚的工艺流程

一方完整的砚,需要经过采石、相石、切割、设计、雕刻、打磨、包装7大过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1.采石,虽为初级阶段,往往被人忽略它的重要性,使用机械、炸药等野蛮开采,这不仅严重损坏了砚石内在结构,更是让人无法及时发现和保护砚石的自然美。所以,砚石的开采应尽量使用原始的人工挖掘,这样也会更加节约和有效利用好石材。

2.相石,一个好的创意始在相石,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会很好的把握好这一步给后来的设计埋下伏笔,从而确定砚形和如何切割。

3.切割,随着科技进步,切割工具也越来越先进,有台式、手提式、线切割等切割机械。在切割时需加水除尘及降温,要注意在切割时石材崩裂损坏,同时更应注意人身安全。

4.设计,一方好砚贵在构思创意,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设计师要做到“入石七分”而运筹帷幄,充分运用好石材的天然特征,因材施艺。

5.雕刻,雕刻除了雕工精湛,更应体现出设计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刻刀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出来。雕刻与设计同样重要,是构成一方好砚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雕刻中还要随时注意突如其来的变化,要做到随机应变,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巧妙运用。

6.打磨,砚台雕刻好以后,要经过打磨这一工序。打磨也是一门艺术,在磨砚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护好雕刻的线条与刀法,同时也要注意砚石的色彩变化。在经过200#至1000#的水砂纸打磨后即清洗加热、上蜡抛光。

7.包装,上述步骤完成后就要给砚配包装了。包装分为锦盒与木盒两类,包装颇为考究,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好的包装会给砚加分,否则反会影响砚台的美观。

四、苴却砚的艺术与欣赏

苴却砚不仅石质细腻,下墨性能良好,发墨效果优越,被很多名家及书画家使用外,其丰富的石品石色、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更是让人着迷。

1.苴却砚的石色之美

苴卻砚石上天然生成的“石眼”清翠碧绿,如星似月,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罕见而美不胜收,让观者惊叹。砚有睛者,古有“七珍八宝”之说,而苴却砚《九龙至尊》,天然石眼达到200多颗,且颗颗珠圆玉润,可谓宝中之宝了。另有《年轮》砚,只有一颗浑圆之石眼恰似皓月当空,但这颗石眼当中却有着天然形成的圆圈数道,正如一圈圈年轮,此砚作者雕刻了一只老猴望月兴叹,难道它在问天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苴却砚的膘色有如大千世界,异彩纷呈,俏色的金田黄巧刻秋荷听雨;碧翠的绿膘石品恰如春绿江南;那天然青花水草更是一幅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还有罕见的金线银线,如读天书。

2.苴却砚的雕刻之美

苴却砚的石质细润,可塑性极好。不管是深雕细刻还是薄意巧雕,都无不精湛。在雕刻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各种技法来表现刀法和意境的美,还要注意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变化,要注重微观而大观。作品《国宝·熊猫》砚材质为苴却石之水纹绿膘、碧眼石,作者巧妙利用此苴却石之天然生成罕见“石眼”为熊猫的眼睛,大熊猫的眼睛刚好为两颗石眼,大小距离恰到好处。艺术家的聪明就表现在小熊猫的眼睛处理上,因为刻小熊猫处只出现了一颗小小苴却石眼,咋办?可此砚作者却出人意料地让小熊猫一只爪子作顽皮状刚好遮住其没有石眼之处,匠心独具化腐朽为神奇,妙哉!在雕刻手法上作者采用了反刻留白的创新手法来表现熊猫的黑白颜色对比,真是工精艺绝。苴却石绿色石品则刻成竹叶,砚背底座妙化为河边的卵石,更有小溪流水灵谷藏珍之境界。

五、结论

综上所述,苴却砚在石品石色,性能与实用上均为宝石级上等砚材,在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方面皆空间无限。近年来在国内外声名鹊起,受到海内外知名人士及国家政要的认可,在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砚”并在国家级专业评比会上多次获得金奖。苴却砚不愧为集实用与欣赏、收藏把玩的艺术珍品。然艺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雕己所思,思己所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苴却砚还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砚石云母雕刻
On art
纳米Al2O3改性多胶粉云母主绝缘的研究
WS2/TiO2/绢云母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氟晶云母特性及应用进展”
雕刻时光
清·风字形端石砚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吉林松花砚石产状及矿物学特征研究
我国碎云母开发应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品砚艺术创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