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发展等级之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016-04-18 21:55韩延明刘艳琴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题材本质现象

韩延明+刘艳琴

【写作指导】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事物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它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它“隐藏”于事物内部,仅凭感官是无法直接感知的。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现象再到本质,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求考生对纷繁复杂的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认识、加工和整合,发掘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来。以此方式来写作,如果是写记叙文,应着眼于对人物思想品质、精神世界和事件的意义、影响进行发掘。特别要在记叙中适当地加入议论和抒情成分,这样可使感情得以升华,使事物的本质得以彰显。如果是写议论文,就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确立自己的观点,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深入,不断挖掘,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来。

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文章变得“深刻”。

一、抓住本质,以小见大

这里的“小”,指的是小的题材;“大”指的是重大、深刻的主题。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小题材;相对于人生来说,自然景物、虫鱼鸟兽就是小题材;相对于情节复杂的事件来说,片断的、零星的事情就是小题材;相对于浩大的场面来说,人或景物的细枝末节就是小题材,如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世界很大,小事很多。我们要细心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小事中挖掘大道理。

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联想,是根据事物的内在关联,由一个事物想象到另一个事物。如一提起火烧圆明园,则会联想到英法联军、慈禧太后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着,它们之间总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一个高官的落马,联想到众多同类的高官,进而联想到他们堕落的原因——腐败,再想想腐败的根源在哪里?怎样才能根治腐败?这样层层联想,写出的文章就有了深度。

三、进行对比,促人思考

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比较是将认识引向深刻的重要思维方法。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前洞与后洞,正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才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深刻论述。再如一篇描写战争的文章,作者将女孩的美与摧残美的战争进行反复对比,表达了憎恶战争、向往和平的强烈感情。

四、摆出现象,追溯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都互为因果。因果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思维要有穿透力。要善于以问引论,追根求源,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揭示出来。比如《“百姓包养”的邮政体制还要继续多久?》这篇文章就是从邮政涨价开始追问缘由,挖掘出邮政系统仍旧是百姓“包养”模式而不是市场竞争模式这一根源,显得深刻有力。

【例文展示】

凝 视

□刘耀成

凝视,眼前之美才不朽。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回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神女为求真爱甘愿化作尘世的一块石头,只有当她心爱的男子回眸五百次时她才会与他相对,才能得到一次凝视的机会。

一个凄美的故事,非常感人。只是为了能有机会看看对方,便能如此执着,痴痴地等待。也对,那一刻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凝视,是永恒不朽的。我想,这样的凝视是值得的。

机会不常有,失去无复时。昔日有一个美女有倾城倾国之貌,当所有男子苦求而不得时,她已芳心暗许。但她心许的那个人却性格胆小,不敢抬头看她,美人最终被他的怯懦所伤,以致郁郁寡欢,那男子也从此失去了哪怕只有一次凝视她的机会。是啊,凝视是弥足珍贵的,敢于凝视,才能发现美,才能抓住幸福。

凝视,才不会错过美丽。

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玄宗留住了这美丽的容颜。也许是王者之气使他不曾胆怯,故而倾城之貌才没有成为虚设。明皇是浪漫的,他不仅懂得欣赏,更加懂得凝视。凝视,使他的旷世之爱成为永恒。

凝视美人尚且如此,凝视江山又当如何?“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千古一帝,首次统一中国的霸主,秦王之功业无人能及。自十三岁登基以来,他凝望六国土地之广大,睥睨六国诸君之无能,傲视天下臣民之顺服,自视个人雄才之无匹。所以,嬴政从未让人忘却。因为,他是一头懂得凝视的雄狮,一个君临天下的王者!凝视给了他应得的赏赐与无穷的赞美,凝视让他成就了千秋伟业,万世流传!

凝视绝不是王者的专利与追求。人是百灵之长,凝视是眼睛赋予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倘若弃置,便是浪费。请你凝视,凝视中华泱泱大国,我们怎能不自信?凝视世界,我们怎能不自豪?

本文见解深刻,立意高远。“凝视,才能发现美;凝视,才不会错过美丽。”话虽朴实,但却含有哲理。不敢凝视的人是庸才,敢于凝视并争取的是豪杰,这两个对比,既巧妙地化用了材料,又表明了作者独到的观点。

由凝视美人,到凝视江山;由个人到国家,到世界,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于寻常素材中显露真知灼见,出手不凡。

猜你喜欢
题材本质现象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