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坚”到“完善”从“继往”到““开来”

2016-04-18 02:16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自治区

我区从 2014年开始全面启动“十个全覆盖”工程,旨在加速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从城市向农村牧区延伸,全力补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最大短板,从根本上改善1000多万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工程实施两年来,取得阶段性成就,得到广大农牧民的衷心拥护和广泛赞誉。2016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进入冲刺阶段,是完善巩固、提质增效的关键年。就“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进展情况,我们组织了本期特别策划。

2014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到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使我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全区农牧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这是内蒙古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这是内蒙古为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从城市向农村牧区延伸覆盖,补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短板迈出的关键一步。

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刚刚过去的一年,正是“十个全覆盖”工程攻坚克难、破题创新的关键年。如今,“十个全覆盖”工程已取得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截至2015年12月底:

——全区共有53.6万户农牧民喜迁新居;

——259.19万人有了干净、安全的饮水;

——38776.26公里水泥路修到了9388个嘎查村农牧民的家门口;

——8557户农牧民结束无电历史,电网升级改造惠及124295户低标准农牧民用户;

——88.58万户农牧民看上了高清数字电视,建成388个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站点,安装8027套广播村村响设备;

——1055所校舍得到安全改造;

——建成6147个标准化卫生室、9337个文化室、5986个便民连锁超市;

——457.51万农牧民的基本养老保险,51.4万农牧民的高龄津贴得到落实。

比一连串的数字更具说服力的,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由衷的赞誉。“乡村变美了,村民生活幸福了;干部晒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乡风文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这是老百姓对“十个全覆盖”工程发自肺腑的认可。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举全区之力的大会战

“十个全覆盖”工程之所以推进速度如此之快,取得成效如此之大,离不开自治区党委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离不开各级党员干部的埋首苦干、倾情付出,离不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拥护、热情支持。

两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列为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骨干工程和改变农村牧区面貌最有力的抓手,自治区党委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通报问责制,专项推进、重点督办。2015年9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派出由12个厅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调研督导组深入基层督促检查,组织2万余名党员干部下乡驻村指导。2015年9月6日至10月16日,王君书记、巴特尔主席率领巡回观摩检查组先后走访了11个盟市、40个旗县(市、区)504个嘎查村,累计行程6013公里,一路上边走边看边指导。

两年来,全区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各盟市、各旗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形成了职能厅局牵头指导、盟市和旗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单位和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任务的领导体系,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得力的组织保障。

两年来,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全区15名省级领导干部、522名盟市干部、3035名旗县(市、区)干部、8090名苏木乡镇(街道)干部、2.1万多名嘎查村(社区)干部参与到“五级示范抓引领”工作中来,深入引领地区和联系点帮助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工程建设高峰期,全区约有10万多名党员干部奋战在建设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带着对农牧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深入工地,进农家屋、吃农家饭,用真心真情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投身“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全区合力,全方位推进,有力地确保了“十个全覆盖”这场空前的大会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们仍然在路上

时至今日,“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处在从“攻坚”走向“完善”、从“继往”走向“开来”的转折点。

在新的一年里,全区各地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掀起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新高潮。

这个时候,应将发展的“兴奋点”持续、稳固地聚焦在广大农村牧区。要解决好“为谁花钱”的观念问题,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既要把路修一修,把危旧房改造一下,更要开辟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农村新牧区和城镇化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全面推进我们在路上,要在“全”字上用心思、下功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转型、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都要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的嘎查村都要进行全面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农民、牧民、林区垦区职工都要全面覆盖,一户都不能落下。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造性地制定规划和开展工作。

重点工作推进我们在路上,要注重农村牧区三项重点工作的“并驾齐驱”。搞好“全覆盖”,成败在“十”外。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二者是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巩固建设成果不可或缺的支撑,也是农村牧区长远发展的基础所在。要培育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产业,为农村牧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要做强组织堡垒,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长效管护我们在路上,要创新工程管理,注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要全面梳理各项建设任务,完善相关规划,根据清单和台账倒排任务、倒逼进度,主动抓好落实。要杜绝赶工期、抢进度,更加注重科学规划、强化监管问责,更加严格地坚守质量红线。要重视工程的后续管护,针对安全饮水、街巷硬化等公共设施,研究制定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这些工程不仅建得起,而且管得好、用得住。

引领带动我们在路上,要“拧”紧干部,解决好引领带动的问题。要继续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锻炼干部、考察干部的主战场,不断完善调度分析、督查、督导、考核问责等制度机制。要适当增加“十个全覆盖”任务完成情况在干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进一步形成“能者上、庸者让”的氛围,使人人肩上都有责任,个个头上都有危机感。

蓝图一绘到底,我们仍在路上。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火热实践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一张充满内蒙古特色的崭新画卷正在绘就,一条生动诠释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路正在我们脚下延伸。

猜你喜欢
牧区农牧民自治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