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有根的写作

2016-04-19 14:52王干
昭通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雅昭通复杂性

王干

参加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的研讨会,让我想起大概五六年前,曾经召开过潘灵的长篇小说《泥太阳》的研讨会,当时是我当编辑,在中国作协十楼开的。今天呢,我们又到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的研讨会场,我感觉到之间像有一个紧密的联系一样,从《泥太阳》到《万物生》,同样都是出自云南昭通作家之手,他们都是写新农村建设当中的故事,都是带着强烈的泥土气息。

昭通作家群有一个特点,都是从泥洼里拱出来的,带着强烈的泥土气息,还有牛粪气,还有一股土壤的味道,山的气息。但是你能感觉到,他们是尽力气的,是跟生活跟人民有血脉联系的。作家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有根的写作,一种是无根的写作。好多年前我就说过,有两种作家,一种就是很有才华,写起来很飘逸,他们像流星一样很刺眼,但是因为没有根,飘飘飘不见了。好多年前,七零后女作家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就讲,你们写的很有才华,很有才气,也很有才情,但是没有根,写着写着就飘了,就不见了。其实这个不但是青年作家,早一点的一些很有才华的北京作家,也是写着写着不见了,为什么?没有根。像有一些作家,尤其像沈洋这种昭通的作家,云南的作家,他们是有根的。

别看刚开始写的时候其貌不扬,写的很土,有的时候还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写着写着写好了,你看夏天敏、胡性能、潘灵,现在也是继承这种有根的写作,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作协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其实就是一个鼓励有根的写作,奖励有根的写作,弘扬有根的写作。当然那些靠才华写作,靠才气,靠看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写作的也是一路,但是我们更应该鼓励这种有根的,有根基的,能够接地气的,能够把大地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文学的需要放到自己作品中的作品。

沈洋的长篇小说《万物生》,他写了一个文雅琪,是个女主人公,但是怎么看着有点像小沈洋的味道呢,他也当过工作队长,潘灵也写过新农村工作队员,也有个叫什么路江民的,也有点像潘灵。都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把作家自己放进去,当然这种写作模式,叫外来者模式。这个外来者模式最早就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新人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展开生活。这个文雅琪也属于这个模式,当然沈洋他掌握的信息很多,包括在网上散发文雅琪与宗泽上床的PS照片等,写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复杂性,艰难性。同时我觉得他这个小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反映了我们当下这种乡村生活的复杂性,很复杂。当然它是弘扬正能量的,但是已经写出了复杂性。

好的小说可能不是简单的,最简单的小说就是新闻报道,最复杂的小说就是《红楼梦》,说不清楚,所以我觉得《万物生》是有根的写作,因为有根,万物才能生起来,有了根,这个泥太阳才能升起来,所以我对昭通作家群表示致敬。

作者系《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

【责任编辑 吴明标】

猜你喜欢
文雅昭通复杂性
复杂性背后
通往深刻的简单
管理会计中的复杂性成本研究
昨天
女孩为何以手遮颜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
昭通文学的步伐
女孩的湖
复杂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