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2016-04-19 03:35徐子明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院校人才

徐子明

【摘要】新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作为主力军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入手,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6-02

一、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分布在省会城市、或者是地级市、地区(州、盟),并由当地政府出资拨款,由省市共管并以当地政府管理为主的本科高校。[1]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指大学生出于特定的目的,在进行创新活动时能够产生出新经验、新思想或展示出新技能的一种能力。 [2]

1.高等院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加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外国教育机构驻了我国本土。这些教育机构带着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厚的资本在我国大肆办学,吸引着众多优秀师生资源。长此以往很可能将造成我国的优秀教师资源以及学生资源的不断流失,对我国高等院校将来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各类高等院校需要对自身进行改革,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实力,打造出高等院校自己的品牌,打破常规,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2.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时代,知识无限膨胀,而其陈旧周期却变得越来越短。我国现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很多的企业将科研技术的开发作为自己企业活动的重中之重,企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的今天,只有不断提高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毕业时拥有足够的砝码进行竞争。

3.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培养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为了进一步加深教育改革,更快地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把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到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只有不断加大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我们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为社会服务。

4.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阶段,但是受到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影响,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高等教育阶段。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适时调整人才目标

(1)改革课程体系。为了适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个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第一,加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增加选修课的选择范围,组织学生踊跃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第二,开设更多领域的课程,让学生可以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不再拘泥于本专业的知识,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第三,增设培养创新能力的单独课程,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精神,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的创新项目中,更好地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需要课程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学校不仅要保证基础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成果,从而让学生的知识面和眼光更加开阔。

(2)改革教学方式。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认为在教学中,不应该给学生规定特定的教学内容,而是要进行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为主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对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6]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在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各种知识融合日益加深的时代,学校教师需要有创新教育的意识,在管理和教育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自身要拥有很广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尖端的知识理论,而且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应该抓住培养的重点,明确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找准自身的位置。学校应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建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摒除过去分数代表一切,建立新式的评价体制,鼓励创新,开辟学校和学生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水平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时,要始终落实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要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爱好、人格以及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平等的和学生交往,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不代表权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观点进行反驳和质疑,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

(2)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优秀的教师要有扎实理论的素养,要不断地学习充实和完善自己,以便开展起创新活动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其次教师要有新型教育理论和方法,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这样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就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磨练学生奋斗意志

(1)培养学生自信心。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基石,在教育学生开发创新能力时,首先要首先让学生学会树立自信。自信的人,必然是乐观、专注、有进取心的人,这样的人必定会取得成功。其次,客观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和能力水平,然后扬长补短,在创新遇到挫折时刻保持肯定自我的信心。

(2)提高学生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教育学生注重对自己兴趣的培养,让他们从主观意识上去培养自己的兴趣,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勤思多问的习惯,对各种新事物都能保持一种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自身的创新欲望。

(3)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学校中,鼓励学生敢于对习惯的事情提出质疑,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想要真正的弄懂问题,获得知识,就要敢于提出问题。学校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理智的质疑,这种质疑应该是审慎的、深思熟虑的质疑,而不是盲目自大、否定一切的质疑。

(4)磨练学生意志。意志是一个创新者所拥有的最珍贵的品质。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特点,有目标的对自己进行训练,培养自己不畏艰辛和困苦的坚强意志品质,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者创新探索中能够披荆斩棘,勇敢向前。

4.完善实践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学校应支持各级实验室为科研教学服务,并支持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能够进入科研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面向学生的各种研究课题,给予经费支持,使学生能在专门面向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寻找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以科技竞赛为主的创新活动,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在支持引导学生参加此类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有突出表现的或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2)重视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学校应该重视实践实习活动,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校内可以适当的加开实践教学课程,并为这一课程分配专门的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实习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针对学生不同专业,分别开设实践教学课程,提前或加长实践实习活动的时间,加强与各专业相关企业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信息,在学习阶段就可以接受实践锻炼,从而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企业的近距离接触,能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地融入企业。

参考文献:

[1]管天球,宋振文.学研产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2]周建忠,梁亚鸿.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J].高等教育,2015,(3).

[3]马红梅,王佩.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5,(2) .

[4]杨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院校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