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公共礼仪的培养路径

2016-04-19 21:42李文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大学生

李文君

摘 要 现代大学生,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受到多样化文化冲击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效果。在公共礼仪方面,由于个人修养、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大学生缺乏公共礼仪修养的现象。针对大学生公共礼仪缺失问题,高校教育应该提高关注度,积极探索大学生公共礼仪培养路径已然刻不容缓。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礼仪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仪是这一切开展的基础。公共礼仪素养的高低能够反映国民的素质、民族的品德与国家的形象。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当代大学生公共礼仪的实际情况令人堪忧。现代大学校园当中,存在诸多不文明现象,受到网络信息环境的复杂性,通常将粗俗鄙夷的东西当做“新潮”,逐渐侵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使得传统礼仪文化丧失,成为阻碍大学生与社会进行良好交流的根本障碍。规范大学生言谈举止,矫正其行为,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形象,理应引起当代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1大学生公共礼仪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公共礼仪素养的现状,在研究中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某大学随机抽样选取200名学生展开调查,问卷回收数量为185份,问卷有效率为92.5%。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1)性别比例,受调查大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1.17;

(2)籍贯,受调查城镇籍贯学生占比67.5%,农村籍贯学生占比32.5%;

(3)年级分布,在受调查这当中,大一受调查者占比40.5%,大二受调查者占比28.1%,大三受调查者占比16.2%,大四受调查者占比15.2%。调查与抽样规模符合本次调查实际,与调查主题保持一致。

1.1高校学生普遍注重自身礼仪素养

针对受调查者展开问卷调查,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礼仪素养”这一问题时,其中53.5%的学生选择“礼仪素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34.2%的大学生选择“礼仪素养与大学生生活有一定差距”,仅有12.3%的大学生选择“从未了解,对礼仪素养不感兴趣”。而在被问及“是否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时”这一问题,其中94.5%的大学生选择“很在意或者比较在意”,毫不在意公共礼仪问题的选择者仅为调查总量的5.5%。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公共礼仪较为注重,并能够将其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对自身行为举止关注度较高。

1.2大学生不规范礼仪行为普遍存在

对大学生公共礼仪展开调查,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公共礼仪的价值。但为全面验证认知与实践是否统一,将日常生活中公共礼仪行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被问及“课堂中的不文明现象”时,得出许多答案,包括迟到、早退、旷课、接电话、吃东西、上网等。这些行为在大学课堂教学中都是明令禁止的,但却依旧存在,并且比例超过50%。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基地,大学生为主体。其素质与表现皆是高素质的代表。结合调查数据与实际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公共礼仪的理解与肯定程度与实际表现存在较大出入。

1.3大学生对开展礼仪课程充满期待

调查问卷对“如何看待高校开展公共礼仪培训”时,59.8%的学生认为开展礼仪素养培训很有必要,仅有7.5%的人认为没必要开展公共礼仪,其余的人认为礼仪课程开展可有可无。再被问及“是否愿意参与并接受公共礼仪培训”时,共有75.5%的人选择“非常愿意或者愿意”,仍有24.5%的选择“不愿意”。但结合实际的调查结果分析,多数学生愿意并对礼仪课程的开展充满期待。可见,虽然当前大学生公共礼仪缺失,但依旧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公共礼仪素养的提升具有较高积极性。

2大学生公共礼仪培养路径探索

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容易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何探索大学生公共礼仪的培养路径,成为探究重点。当前主流的公共选修课程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难在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公共礼仪素养。在结合现状分析之后,大学生对开展公共礼仪课程充满期待,下面探索全新的培养路径,为高校公共礼仪培训路径做出探索。

2.1分层次开展系统教育

大学生公共礼仪的缺失,归因并不能够直接将责任全部放在高校公共礼仪教育方面。越早接受礼仪教育,则能够越早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所谓“不知礼,无以立也”。公共礼仪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开展分层次系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途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所表现出的特点,针对性开展教学,实现系统教育的分层开展。在小学阶段,将礼仪内容与礼仪基础文化向学生渗透,结合小学生好玩的天性,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礼仪知识的传授;中学阶段,该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根据这一特点,可将礼仪教育的价值向学生传达,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注重礼仪;高中阶段,可开展适当的公共礼仪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公共礼仪的魅力所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公共礼仪的本质,但受到自身礼仪习惯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可运用课程教化与指导员引导的方式,培养公共礼仪素养。现代教育体系,应注重分层系统教育的开展,为大学生公共礼仪素养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2.2开展多种公共礼仪课程

传统的公共礼仪教育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与满足现代大学生对公共礼仪的需求,与时代发展存在脱节状况。开展多种公共礼仪培养课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分层次系统教育的开展是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在根本上养成良好习惯以便于大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而多种公共礼仪课程的开展,则是为全面适应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公共礼仪的要求。例如,对大一学生而言,公共礼仪素养是集成高中的行为习惯与理解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公共礼仪课程应注重课堂礼仪、仪容礼仪、集会礼仪等,涉及到的内容是一些基础性的礼仪行为;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基础性的公共礼仪培训。但这一阶段,公共礼仪课程的开展可转移倾向性,即表现在恋爱礼仪、外出参观礼仪、宴请礼仪与涉外礼仪等。通过这种公共礼仪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多接触到社会场合的公共礼仪价值,为进入到社会阶段提供保障;对于大三以及大四学生,是即将进入到职场的大学生。对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公共礼仪课程则更倾向于商务礼仪、电话礼仪、会议室礼仪以及化妆礼仪等,为进入到社会提供坚实礼仪基础。运用多元化的公共礼仪培养课程,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要求,以便于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展现出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内在价值。

2.3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统一

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统一,能够发挥出监管价值。自律则是大学生自身对公共礼仪的重视程度,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将礼仪作为修身与立业之本,积极学习公共礼仪有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与学习,离开父母的约束,拥有自主支配权。基于此,良好的自律意识养成,为公共礼仪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他律方面,则是指学校、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的约束。高校可定期开展公共礼仪的培训,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指导员提供公共礼仪指导,规范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行为。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统一,是实现公共礼仪培养的重要路径。

2.4培养大学生良好礼仪习惯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大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家庭的学生对公共礼仪教育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如何在高校开展公共礼仪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礼仪习惯。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具备高水平的公共礼仪素养的学生重复学习,低公共礼仪素养的学生难以跟上进度的情况,导致公共礼仪教育的开展,实效性难以发挥。基于此,可建立大学生礼仪培训档案,进而将大学生参与礼仪培训的情况点滴记录在其中。此举不仅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还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增强大学生良好礼仪的习惯,展现大学生风采。

3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阶段是各个观念形成的定型阶段。在接受思想观念洗礼的基础之上,学会对事物的主观鉴别,注重人际交往、沟通协作以及服务他人的能力。大学生除了自觉公共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礼仪习惯,弘扬传统理念外,还需要注重礼仪修养的提升,做到有礼有节,展现出当代大学生风采,为构建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欣.高校礼仪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0,10(04):80-81.

[2] 周敏.加强高校礼仪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J].台州学院学报,2011,12(02):83-86.

[3] 李滢,王保国.从礼仪内涵探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06):167-169.

[4] 吴萍.高校礼仪教学如何走出“作秀”困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01):133-136.

[5] 杨凤娟.“不可忽视的人生一课”——论高校礼仪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04):229-230.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