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泥性肌理与写意性

2016-04-19 12:24饶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4期

饶云

摘 要 由于基于泥土的创作,陶艺创作有着其独特的写意性的表达。而在其中泥性的肌理对于表达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陶瓷创作中泥性肌理与写意性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它们对于陶艺作品的意义,最后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陶瓷创作 泥性肌理 写意性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1泥性肌理

1.1关于泥性肌理的认识

肌理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属性,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要通过人的主观地意识对其进行感知。不同的材料本质上式呈现出不同的肌理的,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不同的肌理所传达出的感觉对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审美的感觉。陶瓷艺术作为一门基于泥土的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泥土在创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纹理,也可称为肌理进行美感和意境的表达的。艺术家主要是在泥土在较高温度的情况下,使得材料的塑成自然地产生了纹路来展示陶瓷的美。并且,泥性肌理的产生也与泥土的选择和处理的手法有很大的关系,寻找烧造泥釉的合适的策略,才会达到意想的效果。

1.2泥性肌理在陶瓷创作中的意义

陶瓷作品在成型的过程中形成的肌理会给艺术家不同的感觉,比如说不同的肌理会给人或柔和温婉、细致精巧、粗糙豁达、湿润灵气的感觉。此外,陶艺家也对泥性进行触觉性的感知,通过对其与肢体的接触,来感受较为确切而具体的组成成分,让在后来处理所要达成的理想中的肌理过程中更加的游刃有余,对泥土的表达更加的准确,实现了更加投入的感觉。同时,泥性的肌理也是对艺术家灵感的一个激发。越有较高艺术造诣的艺术家会对自然界中的“美”有一种独特的认识,他们可能会通过现有的最客观的东西,去挖掘出潜在的更加抽象的东西,这也是陶瓷在利用泥性肌理在表达意境的过程中的手法。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理想的肌理的状况,但是在艺术家的手里,他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联想,将出现的瑕疵进行重新定义。可以是新的意境,比如说联想成一幅新的风景,一幅新的情景图……由于肌理给人的感觉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所以会给人很大的想象的空间。

通过随意的拿、捏,会让艺术家有很多的出色的创作的灵感,从而造就优秀的陶瓷作品。但是有时候出现的肌理的瑕疵也会阻碍艺术家的思路,会误导性地让艺术家放错了重点,不能使现有的物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艺术表现。所以陶瓷中出现的肌理也要经过合理的处理,更深一层对于本质的挖掘。这就要应用转业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对所出现的瑕疵进行修正和合理的舍去,进行更加有效的审美元素的构建。具体的就要“因地制宜”的对瑕疵进行预见和出现后的控制。比如由于泥土的成分的问题而导致的陶瓷表面的不光滑,我们可以顺应这种现状,在烧制的过程中结合成相关的纹理,增加成品的韵味和艺术感。

2写意性

2.1对于写意性的认识

写意主要是通过现有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表现,更深一层的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写意”这种表现手法在很多是艺术表现形式中都有应用,比如绘画、构图,当然在陶瓷的艺术创作中主要是通过泥性物质所传达出的肌理的具体的内容进行表达的。在陶瓷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创造性的形态的塑造,而正是这种塑造,产生了陶艺的创作中所独有的写意美感的传达。“写意”就是“泥性肌理”的第二种存在,或者说“写意”依赖于“泥性肌理”的塑造。

2.2写意性给陶瓷创造的意义

中国陶瓷中的写意性区别于其他国家地区的精致感情的表达,是很独特的中国艺术的审美的点。将写意的想法与陶瓷的烧制形成的纹理进行结合,实质上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同时文化的艺术也为陶瓷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更加开阔的空间,让艺术家们有了更多的灵感和艺术创作的素材。由于在泥土的烧制的过程中不能很精确的烧制成我们所洗希望的风景的图案,所以加上艺术家的想象而形成了写意。陶瓷在写意中的表现主要通过泥性、釉色、窑火等进行写意。

通过釉色的写意主要是通过釉在陶瓷的外层进行一层玻璃质层的涂抹,利用釉的不固定性、互相融合并且较为持久的特点,进行写意的表达。具体的是通过上釉,可以通过釉色表现出理想的风景的效果,或恢弘大气,或颜色的深浅大不相同。并且通过局部和整体的调整,混合多种不同的釉色种类,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特色。而釉彩在烧制的过程中没有规律的进行流动,这种较为随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上釉后的陶瓷表现出很大的想象的张力,实现写意的效果。

通过窑火的写意主要是利用陶瓷在烧制的过程中泥土所制成的土坯和所上的釉色在烧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最终给人呈现出的颜色和接触时感觉的不同而达到写意的效果。在烧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陶瓷的损坏等状况,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是可能给最终的作品带来意外的效果展示。

3泥性肌理与写意

通过泥性肌理对于写意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泥这一物质作为载体的。陶瓷产品主要是有泥烧制而成的,一定程度上让作品有了很大的灵气。泥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同时伴随着古老的神话故事、最早的人对于泥制品的利用,都让陶瓷展现出了较为广泛的实用价值。同时也由于人们对于泥土的较早的接触,也使得艺术家能更好地驾驭通过泥对写意的传达。主要的写意通过在烧制的过程中泥土的块状结构或者线条性的结构进行表达。线性的泥,可以勾勒出较为流畅的情景,显示出较为柔和的感觉。同时线条在较粗较细、较长较短之间的变换,也会让变现的已经更加的有姿态。而对于泥块,泥块的厚度、大小、具体的形状都是在不确定和确定之间徘徊的,所以这种较为随意的手法恰恰是写意的精髓所在。这样给足了艺术家们更多的创作的空间,利用这种随意展现的形式更加的能够表达理想中的效果。

4总结

陶瓷作品的写意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的写意有所不同,这也是其独特之处。通过泥性肌理对于写意性的表达,充分融入了泥土特质和艺术的美。

参考文献

[1] 刘爽.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泥性肌理与写意性[J].装饰,2010.

[2] 刘鹏,钟新.论陶艺创作中的写意性[J].大舞台,2014(04).

[3] 罗移峰.浅谈现代陶艺的泥性表达[J].陶瓷艺术,20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