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6-04-19 15:31尹江华
关键词:颜色词小说阅读象征

尹江华

【摘要】我试图通过中外部分经典小说对颜色的涉及,理清作者颜色词的运用,以及其所表达的心理特点,以此迁移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水平。

【关键词】颜色词 白色 红色 小说阅读 鉴赏 象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5-02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涉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还要求学生“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二、关注小说中的颜色词

现代更多的心理学研究证明,颜色词与颜色认知是相互作用的,对颜色的认知除了受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还受语言和文化影响,也与整体的民族审美和宗教习俗有关。

小说是拿来看的,而人的视觉很多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看到的文字转化为图片,如果作家能够刻意地运用颜色词入文,读者的阅读体验就更为丰富了。而实际上,颜色词很多时候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颜色本身,还有它的象征意义,乃至所寄寓的政治意义,下面,我试图以一些中外名篇来谈谈我的看法。

(1)白色词的意义

首先,我们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为例。

《雪国》: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

我们发现,他的作品中显示出他对白色的喜爱。其实,基于人的想象与联想,人们一看到白色就会想到很多的与白色有关的信息,比如纯白、天使、天空、冷酷、成熟、温柔、安心、直率、单纯、明亮、清秀、空白、虚无、广阔、清爽、寒冷、干净、简单、清纯、新娘、崭新、漂亮、愉快、轻盈、蓬松、模糊、炫目、美丽等等,而基于个人和集体性感知,人们对这么多的白色的联想又有层次区分,比如纯白、纯粹、天使、干净、简单、清纯、新娘、崭新、漂亮等正价词就是日本民族审美的主体认知。

试看《粤教版必修三》当中收入的《荷花淀》三、四段: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这里用的三个“洁白”和一个“银白”,就是为了展现白洋淀本来静谧安宁、纯洁美好的生活情境。

而在中国人的审美认知中,白色也有这个积极的正价的认知,可并非常见。

鲁迅的名作《药》——“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

这是鲁迅的《药》的重要的结尾,我们知道,里面的红色本身就是鲁迅对中国革命的一种美好的期待,而白色却是笔者内心的悲哀的直接体现,在这里,白色就是一种对死,亡者的哀悼,是一种肃穆、一种悲伤的客观写照。这里的白色,却和白洋淀的白色所寄寓的情感完全不同,而这种对白色的负价感知,却是中华民族审美记忆中的最主要认知。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引领学生细读文本,要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在更大的历史视野和更广阔的世界空间中去审读文本。

(2)红色词的意义

具体到红色,这就更有话语可谈,这种颜色包含了很多的信息与内涵,一看到红色,我们就会联想到很多,比如生气、危险、战斗、兴奋、攻击、斗志、激烈、显眼、胜利、温暖、热情、热烈、、明亮、活泼、恐怖、、泼辣、信号、心脏、爱情、斗牛、女性。

而在以中日为代表的传统东方文化中,我们的主体认知是“热情、温暖、喜庆、欢乐”,西方的主体认知却为“恐怖、血腥”,作为老师,在教学当中,如果不会引领学生注意期间的区别,对文本的解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张爱玲的《封锁》 就是明证:“宗桢和翠远突然觉得他们俩还是第一次见面。在宗桢的眼中,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他看着她,她红了脸,她一脸红,让他看见了,他显然是很愉快。她的脸就越发红了。”这里面,红色就是一种美,一种容貌美,一种情感美。

其实,再次把握颜色的象征意义时,我们会发掘更多的信息,比如,中国的颜色认知还寄寓了更多的政治隐喻,比如说我们把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屠杀叫做“白色恐怖”,而蒋介石蔑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运动为 “红色恐怖”,比如说“赤色中国”,“红卫兵”……这些,无一不带有强烈的政治隐喻。

比如,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讲述了“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文中除了我爷爷和我奶奶那肆无忌惮的激情外,给我带来的震撼就是战争中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的画面。在这些血肉交汇之地。他要表达的核心,就是血腥残忍的人类现实的真实写照,就是人类在艰难生存之下的纵情欢乐以及生存困境之后光明未来的向往。

莫言的另一篇小说《枯河》——“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庄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厚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种凄艳的红色……”,我们可以看见,很明显,这种带有强烈的红色渲染的背后,无非是在引出主人公小虎的死去。作者在这里充分利用感觉的变异来充分调动读者对于红色的负面情绪,营造出一种看似夸张却又合理的感觉世界。

可见,大作家莫言并非从中华民族的主体审美意识(喜庆的,快乐的)去描绘红色,而是从非主体审美意识(恐怖的,警戒的,灾难的)去描绘,就这一点,恰恰与西方主题审美意识相符。

三、拓宽空间的眼界

因此,我想,作为一个大家,他在具有本土意识的同时,也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这两人都非常喜欢看外国小说,从外国小说中汲取大量的营养,比如余华从小喜欢《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他也深受卡夫卡等表现主义人物的影响,莫言甚至直接说特别喜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具备自己的叙事立场的同时,也要找到表达自己叙事立场的合理的工具;在运用自己的工具的时候,学会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的语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便让读者产生深刻的阅读体验,继而认同自己的叙事立场。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和老师,都要学会细读、品味作者苦心经营的遣词造句,呕心沥血的谋篇布局,从而提升对小说的阅读认知。

放宽视野,我们去看看当代文学巨著《白鹿原》,在其中也同样有这样的红白颜色的刻画,小说中白嘉轩经常梦见的白鹿就是原上的奇幻而通灵的生灵,它通身白色,飘入人物的梦中,印证着某些事物的发展和结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白嘉轩的女儿百灵,在小说中,其本身就是白精灵,就是白鹿的化身。

同时,作者也注意到了白色和红色的政治隐喻,于是在作品中,时不时出现白色恐怖和红色恐怖的交替出现,以及被恐怖所裹挟的白鹿原百姓,这种恐怖让原本和谐、安宁的家族宗法式统治下的白鹿原土崩瓦解。(篇章所限,不再赘言)

总之,本文以颜色为例,意在提醒无论是作为小说的阅读者,还是小说的教学者的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把握好小说的人物、语言、环境、主题等重要元素的前提下,细读文本,深究文本,注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在更深远的历史视野和更广阔的世界视野中去阅读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好小说,教好小说。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鲁迅的文化视野》(作者 阎晶明)

[3]《个人主义》(作者 英 史蒂文.卢克斯)

[4]《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作者 丁帆等)

猜你喜欢
颜色词小说阅读象征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