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意识培养的史料教学优化策略

2016-04-19 18:13张铁城
关键词:历史意识有效教学策略史料教学

张铁城

【摘要】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历史意识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和价值体现。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在提高学科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历史意识。优化史料教学,使史料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创造有历史感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真正引领学生在一个更为丰富和开阔的视野下用历史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历史意识,真正体现历史学科价值的追求。

【关键词】课程改革 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65-01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迈入到第二个十年以来,人们更多地叩问什么才是历史教育最为根本性的问题,赵亚夫教授提出: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没有历史意识的历史教育、教学,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也不存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基本的历史意识包含历史知识、历史思考、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等要素。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重在历史意识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历史意识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目标追求和价值体现,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使历史课堂教学在让学生以鲜活的生命个体体验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用“多元且整体”的历史观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思考历史问题,拥有良好的历史情怀,体会历史智慧,感悟人生意义,在提高学科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历史意识。

课程改革以来,史料教学已逐渐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常态,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史料的具体选用不恰当、史料教学过程中缺乏史学方法的指引和培养,导致史料教学出现“杂乱化”、“简单化”等问题。 其根源在于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引领学生在一个更为丰富和开阔的视野下用历史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历史意识。而立意于历史意识培育,就要优化史料教学,使史料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创造有历史感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真正体现历史学科价值的追求。

一、优化史料教学,首先要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适度选取材料。

我们知道,历史史料是我们接近真实的工具,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是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是“重现”历史的基础。一般来说,史料愈是确凿、丰富,人们经过研究和解释,对历史的认识也就愈是真切,对历史的“重现”也就愈接近它的本来面貌。

除了尽量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外,选取的其他史料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应立足于基础知识,围绕教材重点难点,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做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概念形象化,最好是能集中说明要论述的观点。

如在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要引入相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为引导学生理解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可出示下列材料:

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民主政治发展,公民地位提高 )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 )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

通过解读材料及回顾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社会状况,理解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包括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在社会的地位日益突出。

二、优化史料教学,就要运用史料进行史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精读史料——分析问题——阐述表达”。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研读史料,激发学生解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形成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和依据史料解释历史、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教师要善于创设“历史地思考”的思维情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确立史证意识。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问题的解决既是史料研读的目的,也是理解史料的一种途径。

如必修2《新航路的开辟》教学中,为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分析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欧洲和亚非拉国家的重大影响这一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解读下列史料:

材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据《白银资本》

先由学习小组的代表汇报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后,教师点评总结:

1.对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优化史料教学,就要拓宽史料的获取途径,从高考试题中汲取新颖的史料,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高考试题往往运用典型的材料呈现历史事实,用别样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如在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或《抗日战争》教学中,可引用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0题题干材料: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关于1933至1937年上半年时期的知识的教学,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蒋介石国民政府对中共苏区的“围剿”和面对日本步步侵略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政策,而对国民政府“对日防御作战”的战略部署相对来说未引起足够关注。上述材料恰恰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材料展现的正是全面抗战之前蒋介石国民政府应对日本侵略的基本状况,从而揭示出“全民抗战”的内涵,这正是突破现行教材知识的新的历史认识。

猜你喜欢
历史意识有效教学策略史料教学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价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小人物 大历史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用课堂小辩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