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比较

2016-04-19 16:55张丽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主成分分析

张丽

内容摘要:“十三五”期间各城市都在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业的竞争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城市服务业发展规模乃至城市整体的经济增长。有鉴于此,本文以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为例,构建了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就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展开评价,分析各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的差距,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流通业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中部地区 省会城市

引言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同时,流通业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业的发展事关区域服务业发展规模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十八大以来,流通业的发展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2015),这些文件或推动流通业发展,或优化流通业布局,总之,表明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流通业的发展,并试图通过流通业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2015年12月,在全国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更是强调要把现代流通业打造成重要支撑产业,并促进现代流通产业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各省、各城市都将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列入各区域“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当中。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支撑板块,在“十二五”发展时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部崛起初具基础。近年来,其流通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部地区流通业整体竞争力,省会城市作为流通业发展的“门面”形象,其竞争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省流通业发展情况,因此,分析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显得十分必要。有鉴于此,本文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分析入手,探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为全面推进中部地区城市流通业竞争力提升,做大做强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总体影响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对指标的选取建立在回顾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维普网搜索相应的文献,如丁理(2009)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流通产业总值、流通产业资产收益等指标评价流通业发展情况。楼文高、吴晓伟(2010)从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效率、流通贡献力等方面构建流通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刘根荣(2014)对“十一五”期间我国31个省份流通产业的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效率竞争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测评、排序、划类。吴云贝(2015)从流通产业的规模、市场表现等方面衡量流通业竞争力。熊曦、柳思维(2015)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亿元以上批发市场个数等方面评价流通业发展情况。综合相关文献的指标选取和观点,考虑流通业竞争力评价应考虑的一些实际情况,本文从流通业基础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层面来构建流通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评价方法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中部地区六个省会城市进行流通业竞争力评价,试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最后可以得到各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的评分,比较直观地显示各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存在的差距,因而方便比较。二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三是可以分解各省会城市在流通业竞争力方面的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各省会城市发展流通产业提供具体对策。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评价

(一)原始数据收集

本文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部地区各省2014年统计年鉴,也有部分数据来自省会城市的年度公报,限于篇幅,本文运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中部地区六个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同时,消除了无量纲与数量级的不同,通过系数相关矩阵的相关选项得到相关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一些变量的相关性较强,证明其存在信息上的重叠。因此,需要进行主成分的选取。

(二)主成分提取

通过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总体方差分析表如表3所示。

通过表3(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可知,提取2个主成分,即m=2。说明有两个主成分对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影响较大。同时在进行因子分析的过程中,得到了各因子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可以将其命名为流通业竞争力的基础竞争力。城市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流通业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每户就业人口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载荷,可以将其命名为流通业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力。

(三)流通业竞争力综合得分

从两个主成分得到的特征向量,与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就可以得出流通业竞争力的基础实力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支撑能力两个主成分表达式,具体如下:

F1=-0169ZX1+0.122ZX2+0.437ZX3+0.381ZX4+0.414ZX5+0.446ZX6+0.438ZX7-0.266ZX8

F2=0.648ZX1-0.711ZX2+0.088ZX3+0.231ZX4+0.069ZX5+0.048ZX6+0.057ZX7+0.033ZX8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得到综合模型如下:

F=0.021ZX1-0.059ZX2+0.348ZX3+0.336ZX4+0.329ZX5+0.363ZX6+0.344ZX7-0.225ZX8

根据两个主成分表达式计算和主成分综合模型计算,即可对中部地区六个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见表5。

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一方面,从流通业竞争力综合排名来看,依次是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太原、南昌。可以看出,武汉和长沙两个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非常明显,相关数据也能说明武汉和长沙的流通业综合竞争实力,如武汉市培育发展了武商集团、中百控股、武汉工贸、四季美农贸城、小蓝鲸等一批典型的商贸流通企业和市场,以武汉为引领,2014年整个湖北省实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27.8亿元,物流企业多达5000余家,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突破400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近三成,实现行业税收仅次于汽车、烟草,税收排名第三,其竞争力是非常明显的。

另一方面,从流通业潜在竞争力得分情况来看,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当中长沙、武汉和郑州的潜在竞争力最明显,事实也是如此,如长沙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社零总额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均居中部六省会城市第一位,目前长沙地处沪昆高铁、京广高铁的交叉地带,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未来的竞争力还会显著,加上长沙市将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重点,必将推动长沙商贸流通竞争力的发展。

此外,从流通业竞争力的基础实力来看,与其综合竞争力相吻合,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流通业的基础竞争力对综合竞争力产生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武汉、长沙、郑州等省会城市,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在商贸流通业投入方面力度也比较大,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支配能力也大大提高,人均可支配能力的提升速度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省会城市流通业竞争力提供了支撑。

(二)对策建议

1.增强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的基础竞争力。把现代流通业作为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点,从而推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社会零售品总额的稳步提升。此外,要重视大型品牌流通企业主导和引导功能发挥,努力改善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促进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流通业潜在竞争力发挥。一方面,要支持流通业企业技术升级和流通方式创新,鼓励流通企业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大型批发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应推动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壮大,整合物流资源,提高配送效率。

3.加强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流通网络。要从流通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高度,重视商品体系建设,提高商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结合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构建完善的流通网络体系。以积极的姿态和创新的思维,推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商贸流通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理.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大学,2009

2.楼文高,吴晓伟.区域流通业竞争力投影寻踪建模及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10)

3.刘根荣.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4(3)

4.吴云贝.我国特大城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

5.熊曦,柳思维.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匹配度[J].人大复印资料(贸易经济),2015(6)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主成分分析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综合评价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