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困惑、明朗——初中音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启示

2016-04-20 00:42董爱伟
美育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明朗困惑

董爱伟

(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浙江 杭州 311112)



兴奋、困惑、明朗
——初中音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启示

董爱伟

(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浙江 杭州 311112)

摘要:教育改革,本质上是教育者对自己的改革。我国的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经过10年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成效,教育工作者从开始的兴奋、激动,到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再到课改后期对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的共识,以及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全方位地对音乐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围绕音乐的本体展开,并通过联觉的形式进行音乐活动,使学生逐渐提高音乐技能和音乐兴趣。10年的初中音乐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音乐课程不管践行什么样的理念,学生的兴趣、天赋、梦想、幸福和快乐比知识、技能、技巧更重要。

关键词:音乐课改;兴奋;困惑;明朗

中国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经过10年的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育工作者们在历经了教改初期的兴奋、激动,教改中期的困难、困惑,最终对中学音乐教学改革达成了共识。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学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水平,对10年的音乐课改,我们不但要去享受、去追问,更要去总结、去思索。有人这样说:“教育改革,本质上是教育者对自己的改革。”[1]教育改革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通过改革的三个阶段对中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进行回顾和思考。

一、 课改初期的兴奋(2001—2002)

(一)听说中的激动

电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也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2000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全体教师利用暑假到某高校参加电脑培训,教师们将复制、粘贴的每一个步骤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学习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有些学校开始用电脑(多媒体)给学生上音乐课了,精美的画面,高保真的录音,很方便、很好听、很好看。那种反复进、倒磁带,提着录音机上音乐课的形式已不再适应此时的音乐教学了。得到这个信息,教师们都很激动。

(二)培训中的兴奋

2002年,笔者所在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成为浙江省三个实验区之一。这一消息令全体教师鼓舞。为配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区教育局也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电脑学习培训,规定一线教师不参加培训一律不准上岗。在培训期间,区里先后请来了音乐教材主编吴斌和音乐教育家郁文武等老师给教师们上课。在专家的讲授、指导中,教师们第一次领略到了音乐教学光盘的魅力。轻轻地点击一下鼠标,想听哪段音乐就能听到哪段音乐,而且可以无数次地播放;按一下按钮,录像出来了;再切换一下,音乐知识窗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用电脑多媒体上音乐课,教师们感觉到了其中的神奇和精彩。培训期间,专家们还与培训的教师进行了现场互动。曾记得笔者还在课堂上向吴斌主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音乐课程改革,教育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吴斌主编的详细解答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中学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在教师们努力进取、对新事物的不断学习中,将新媒体运用于中学音乐教学课改,率先在本区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的近2万名新生中展开。

(三)实施中的忙碌

在期待中,我们拿到了新的实验教科书、教学光盘、教师用书和教学磁带。教师们满怀着兴奋、激动地走进多媒体教室开始了新媒体音乐教学。但当时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简陋,还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音乐课只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拥有25个教学班级的农村初中,而多媒体教室只有一个,在多媒体教室上音乐课,需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没有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班级,音乐课只能在音乐室里利用录音机、磁带进行教学,笨重的录像带和VCD也会登场。而对于教学光盘上有而磁带上没有的教学内容,会事先利用录音机录下教学内容,而后用于不安排去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班级。教学中,教师们还想尽办法,采取多种手段、形式来保证各个班级能同步教学。

二、课改中期的困惑(2003—2004)

(一)硬件缺乏

一个拥有25个教学班级的初中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大部分的音乐课肯定是在简易的音乐室里上的。因此,要进行音乐教学改革,教学设施的改善是必备的要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较差,配备的方便、精美的教学光盘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课堂教学仍然采用录音机加磁带进行教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网上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学习,并能在电脑上进行自我创作等的教学内容也因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或受当地图书馆规模和层次的限制,教学中也只能放弃这一内容的教学。

(二)软实力不强

我校七年级的学生都来自镇中心小学、完小、村小等,由于小学音乐师资缺乏,以及学生本身对音乐学科的不够重视,学生进入中学后,他们的音乐感性经验普遍缺乏,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教师用书》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普遍无法完成或根本不能实施。如很少有学生在小学的课堂上学习过八孔竖笛或六孔竖笛;按照专家建议进行的4~6人的自由合作学习和表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草草进行,无法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软实力的不足,使许多教师对很多教学内容的完成感到有心无力,无从下手。

(三)“轻知识论”下的懵懂

由于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有些专家、学者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论、论著在音乐界掀起了一股“轻视知识”、“轻视技能”的教育思潮;《音乐课程标准》在被层层解读、辅导、培训中造成的落差、偏差、误差,以及各层次“教学艺人”的“引领”和冲击;音乐新一轮课改在实验教材中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以“隐形”的形式贯穿于教材之中;2001年11月11日《钱江晚报》以《关注中学校园音乐》为题,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我爱音乐,我不爱音乐课”的调查,其结果却让每位中学音乐教师汗颜和难堪。受以上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音乐教师顾忌在课堂上展示音乐知识、技能较为突出的课:使自己平时的常态课,也雾里看花,产生“双基教育”是否还合适和需要的想法。音乐课成了五花八门的欣赏课。歌唱、器乐这些偏向于音乐技能的公开课、优质课不见了。致使有人提问:“音乐老师,你的琴声与歌声哪里去了?”[2]音乐老师的琴声、歌声都没有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学习情况可想而知。笔者所在区虽然是国家级实验区,有较多的机会外出培训、学习、交流,但我们结合教材、学生、教学设施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实施中还是深感困惑、矛盾和无奈,一些教学内容也无法很好地完成。

三、课改后期的明朗(2004—2012)

何为课改?在经历了几年课程改革实践后,教师们对于音乐课程改革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音乐课改也像其他新事物的变革一样,需要经过一个修正过程,在波浪式的充实、完善和提高中逐步量变和质变。

(一)对教学理念的再次解读

随着音乐课改在全国的普及以及在对实践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专家与一线教师对中学音乐教学的理念形成了新的共识。实验教材并不是“淡化”知识与技能,应该是“暗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教学设计的任何活动都要指向音乐本体,指向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新颖,是一种拒绝枯燥、单一、机械和重复的教学手段;任何教学形式、方法、手段都是围绕音乐、贴合音乐和为音乐服务的,不是“肥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即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音乐教材只是教学工作的蓝本,是知识、技能传授的载体,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拓展、删减的,从而重建课程体系;在处理音乐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感性经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必要的教育空间及实践机会,要体现“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二)实践中的矫枉过正

专家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及期望,同行教师和学生们睿智的表现,使我们开阔了音乐教学改革的视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改变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上好每一节具有特色的音乐课。农村中学虽然教学条件较差,教室紧张,音乐室、多媒体教室和教师会议室在某些学校还合三为一,但新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促使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室也配备了多媒体,这给中学音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4年,笔者所在学校的音乐课都采用了多媒体上课。教学中,教师们对教学光盘的魅力和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运用于音乐课教学,恰当合理地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容量和难度要从学情出发,遵守音乐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反馈,一些学不会、难度大、条件不允许的教学内容,可以先放一放,待条件成熟后再施行。如:按照实验稿《音乐课程课标》规定“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这一要求,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直接地放弃了这一教学要求。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但音乐教学也不能为兴趣而兴趣,而是要结合教与学的实际,用多样化的音乐手段,通过联觉的形式进行音乐活动,使学生逐渐地提高音乐技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教学中要求七、八年级学生每节音乐课都要带上竖笛,这已成为音乐课的常规之一。欣赏教学应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体裁“因材施教”,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肢体律动等实践活动。

(三)音乐教材“校本化”

10年音乐课改,引领我们走入了一个真实的教育情景,教学的收获和学生的快乐有目共睹。虽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目的生成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和教学执行力的不同,决定了求索、实践的道路很是艰辛,但新一轮中学音乐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中学音乐课程不管践行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兴趣、天赋、梦想、幸福、快乐比知识、技能和技巧更重要。“只要有梦想,只要天赋在,何时开始追梦都不是问题。反观大量的音乐学习者,起步早,放弃早,而且一去不复返。”[4]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保持或不伤害学生原有的天分、兴趣等资质和品格,是每位音乐教师必须坚守的教育底线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帆.用理性精神直面改革[J].人民教育,2014(4):1.

[2] 刘中瑛.音乐老师,你的琴声与歌声哪里去了[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7):10.

[3] 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24.

[4] 声建.华丽转身,闪亮登场[EB/OL].(2015-09-25).http://user.qzone.qq.com/691475404/blog/1443778227.

(责任编辑:紫嫣)

Excitement, Bafflement and Illumination:Retrospection and Revelations of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DONG Ai-wei

(Second High School of Liangzhu, Hangzhou 311112, China)

Abstract:To reform education is to reform the educators themselves. After ten years of curriculum reform,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music education of the high schools of our country. Music educators experienced initial excitement, met with challenges and bafflement during the course of reform and eventually reached post-reform consensus on theories of music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In the practice of pedagogical reform, music textbooks were radically altered to be school-based,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were tailored to music in itself and musical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synesthesia to enhance the students’musical skills and interest. Ten years of reform in the music curriculum of high schools has yielded a new revelation, that is, whatever theories are upheld in the music curriculum, the students’ interest, talent, dreams, happiness and pleasure must take precedence over knowledge skills and techniques.

Key words:high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based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16)02-0098-04

作者简介:董爱伟(1973—),女,河南洛阳人,杭州良渚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0

猜你喜欢
明朗困惑
暑假大会
彩虹麦田
山核桃
铁皮侠的装备
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
豆类走势日渐明朗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