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青春的诱惑

2016-04-20 14:47老五
记者观察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考落榜身份代表

老五

最近拜读了刘纪昌先生的新作《青惑》。

刘纪昌先生一直以来笔耕不辍,是一个很有才华和创作激情的作家,他时时都在突破自己,而且,他的文字很干净,丝毫没有受到功利文学的袭扰,因而非常纯净,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青惑》这本书拿到之后,刚刚读了三两页,就让人手不释卷,目不离页,一口气读完,大呼过瘾!这才是读书。

王晓波、吴州州、田勇进这几个同龄人,他们是典型的农村人,无权无势,没有亲友的帮扶,除了受笨苦在城里卖力气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上升的空间,但是他们又不完全是农村人,他们一般都受过高中教育——高考落榜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素养,也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当然,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们在奋斗,目标再也不是其父辈那样“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落后思维,他们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也追求精神享受。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大学毕业生都很难在纷杂繁芜的城市中寻得一席之地的大背景下,高考落榜生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而他们很大一部分人,确实再也回不到农村,且不想回到那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故乡了,他们向往城里,甚至已经习惯呆在城里,尽管在城里并没有归属感,没有融入感,甚至被边缘化,但是他们仍然在奋斗,在努力成为一个城里人,完成从农村人到城里人身份的转换。

然而,这种转换必然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艰辛,更多的努力,这是城市第一代移民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说到底,他们背负着时代的命运,背负着历史的命运,他们是游走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人:一方面,长期在外打工,乡村的生活已经陌生,甚至完全不适应,就像王晓波那样,在家里的旱厕里,几乎无法如厕。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农村人来到城里,面对坐式马桶,却无论如何都不适应。这正是这种城乡矛盾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他们又放不下农村,乡愁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城里混得不如意的时候,他们往往最先想起故乡,想着回到农村去,但是真正要回去时,却又犹豫起来一回去干啥?能不能养活自己?

所以,这是一群失落的群体,他们的一生,从考大学落榜开始,就经历着失败,打工生活的失败,追求物质富裕的失败,创业的失败,转换为城里人的失败,感情上也可能经历这样那样的失败,而这些失败,无疑会让他们原本就脆弱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更加不自信,就像王晓波和吴州州一样。王晓波和李琼茹的感情纠葛,吴州州和叶向梅以及丽丽的感情问题,充分体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而田勇进这个人物,更是把这种不自信发挥到了极致,甚至于懦弱起来,也好意思叫作田勇进,真给这个名字丢了大脸。

与之相对的是上一代成功转变了身份的农村人,他们的典型代表就是叶天龙和张佳美。这部分农村人走出去较早,也抓住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机遇,但是同样极其艰难地完成了身份的转换,而其内心的痛苦以及裂痕,也许永远不会弥合。叶天龙从小工做起,一步一步成立包工队,一步一步成为包工头,然而,他又得到了什么呢?他确实有点钱,但是一个工程几个月的欠款就有可能让他彻底返贫,变回那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而张佳美这个人物,她的身份转换,同样付出了不菲的代价,那是屈辱和自尊被撕碎之后获取的补偿,张佳美很有钱,生意也做得很大,然而,她却连最基本的感情和家庭都没有,甚至于想做一个普通的母亲,也无法实现,而感情的不如意,生意场上的勾心斗角,让一个正常的女人,已经有些心理变态,付出这样的代价,是他们想要的吗?绝对不是!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裂痕,城乡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农村人要转变为城里人根本不是进城务工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融入,仅仅经济的融人,也是不够的,经济无法融入,精神更是惘然。但是,城市依然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前来,但是比起在农村的生活艰难还是要好很多。这种现象造成了广大农村的衰落,也造成了城市的不断扩张,相互作用下,农村的优秀人才,甚至不优秀的人才,也都纷纷涌进城里,留下老弱病残和普遍空心化的农村,这就是中国农村的现实,更是中国的现实。

这部作品如果仅仅揭示了这样的背景,其现实意义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刘纪昌先生的文学功力,当然不止于此。书中人物的象征意义,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闪光点。

王晓波,这是农村青年的代表,也是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当然,他的身份是高考落榜生。那么,更深层次呢?王晓波受到了张佳美的提点,张佳美这个人物代表的就是“大学”,张佳美给了王晓波向上奋斗的阶梯,给了他很多的帮助,给了他融入社会的资本,所以,张佳美就是一所大学。五年时间,不就是大学的四年和找工作在城里立足的一年吗?可以这么说,王晓波既是落榜生的代表,又是大学毕业生的代表,其实就是一个要完成从农村人到城里人身份转换的一群人的代表。

吴州州,这是个典型的高考落榜生的代表,其实是传统农民的代表,他孔武有力,能吃苦,讲义气,敢说敢干,敢打敢闹,也因此和有着同样性格的叶天龙“臭味相投”,以至于惺惺相惜。吴州州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更谈不上有理想,只不过不想待在农村而已,至于去城里做什么,他无所谓,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在城里活下来”。而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恰恰是他的性格。他不顾后果,有勇无谋,生活也杂乱无章,非常随意。他是传统农村打工一族的代表,有今天没明天,过一天算一天,他最担心的不是未来在哪里,生活的意义在哪里,这些王晓波苦恼和困惑的,吴州州不会有,唯一能让他烦恼的,是今天这个事儿怎么解决。他活得很简单,当然也没有那么多惆怅和烦恼。他很可爱,也很可悲。

而与吴州州相关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是叶向梅,一个是丽丽。叶向梅是一个大学生,两者身份的差异以及知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不是一路人,不可能走到一起。遇到王晓波的戏谑,吴州州甚至不无烦恼地说:“你们俩一块儿聊去吧,酸味相投。”由此可见,吴州州才是真正的落榜生的代表,对大学嗤之以鼻。而丽丽是一个从良的失足少女,因为经历了太多生活上的挫折,一直没有安全感,她有—定的追求,也有过理想,比如喜欢文艺,并因此而喜欢上了颇有文艺天赋的田勇进,但是与田勇进的结合,并没能给她足够的依靠和安全感,而吴州州恰恰给了她这种感觉,如果吴州州不是因为意外而离世的话,他们走到一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吴州州所代表的是得过且过的传统农村的发展思维,必然要被历史和时代淘汰,叶向梅也说了:“你靠拳头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吴州州的死,看似意外,其实作者是留了伏笔的。他的意外离世,几乎是必然的。他的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一种落后发展思维的终结。

田勇进,这个小个子的四川男人,懦弱到让人恨,对他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他在城里工作和生活,但是从来不会主动融人城里,甚至恶毒地咒骂城里“是狗日的城里”。他精明,也不乏市侩,他胆小,却也偶尔爆发。他在城里追求物质生活,而精神却完全在农村,未来依然要回到农村去,只不过希望在农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以,他代表的是游离一族,是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那部分人群。

纵观这部作品,虽然放弃了宏大叙事,以更小的切人为突破,但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这种从小人物的命运着手,放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写作手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故事情节。当然,难免也有一些情节和选材不够典型的小问题,一些人物语言过于书面化的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作为同为小说作者的我来说,这是一部好作品,一部能够给时代和历史留下些思考和记录的好作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落榜身份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铁匠铺
看望委员、代表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只要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