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与招商引资工作

2016-04-20 04:07陈建才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投资商招商引资县域

陈建才

【摘 要】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正视县域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手段与方法,对开拓县域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招商引资;县域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聚集和优化资源配置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县域招商引资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1.县域地方政府定位不当。

目前县域招商引资工作是以政府推动为主。一方面,政府的导向、支持、推进、协调和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没有到位,尤其是对已在县域投资的项目,服务承诺不兑现、不到位,致使投资外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往往违背市场规律、侵占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顾本地的实际,越俎代疱,忽视公共利益和地方的长远利益,作出一些荒唐的决策。

2.引资项目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从招商引资项目的组织方向来看,忽视原有企业的整合,片面强调上新项目、大项目,丧失了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机遇;从项目组织的过程来看,只重想点子,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乏对项目可行性的科学论证。基于县域经济自身基础的局限,一方面难以引进资金、项目,另一方面即使引入了资金、项目,由于引资项目与县域生产要素结合不紧,对拉动相关产业的影响小,项目的生存、发展、效益也难以彰显。大多数引入的是原材料粗加工、高能耗,甚至是高污染的小项目、小企业,产业低级化,或者是发达地区转移的夕阳产业,难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3.忽视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不少地方重视引进资本,忽视人才、技术的引进,不重视把引进资本、项目与高等科研院所的高、新、优科研成果实施有效的“嫁接,工业类项目少,生产经营性项目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引进的项目多数是一些老项目,二、三流技术,甚至是将要淘汰的项目,或者是基础设施类的短期投资,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支柱产业、拉动产业链,达不到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4.投资环境有待优化。

不少县域投资硬环境囿于区位和财力的局限,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而软环境的营造又往往热衷于口头上、纸面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年年招商形势一片大好,结果存活的企业瘳瘳无几的情况。影响了区域的对外形象,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更影响了区域的长远经济利益。

5.招商引资成本与回报不相称。

不少县域招商引资的投入和得到的现实回报不相匹配。有的地方热衷耗费大量资金,盲目跟风办节、会,如有的低成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白白的流失了地方政府本应享有的收益;有的廉价收购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妥善解决,引发群体性事件,由地方财政支付改革成本,成本过高,增大了财政的压力;有的征用廉价的土地,长期闲置,浪费了土地资源。从全局和长远看,得不偿失。

二、全面做好县域招商引资工作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政府职能。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我国当前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中介组织还没有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应该加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应该担当起导向、支持、推动、协调和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要顺应市场规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致力于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和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优良的服务,要求政府提高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的质量。

在县域来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主导招商引资推介。

二是构建县域招商引资的竞争优势。

三是强化管理服务,全方位创造宽松的投资条件,全方位协调、服务。

在县域范畴侧重推进依法行政,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县域政府不能包办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能越位让利,否则,会带来极大的收益风险,并且很容易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发展,给县域经济带来负面效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现有的政绩考核制度,引导政府从抓数量向抓质量的方向转变,重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拓宽思路,依据县域优势精心组织项目。

高质量的项目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前提,一般情况下,投资商都是被事先准备好的项目吸引来洽谈投资的。项目的选择组织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宏观导向、本地现有产业的布局、资源优势,要研究企业及项目的发展成长性和本地市场发育的成熟度,同时要结合投资商的投资力和投资欲望精心准备,量身定做。从县域具备的竞争优势分析,普遍是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新优成果精心包装那些科技含量高、突出本地资源优势、附加值高的项目,从而培育支柱产业,拉动产业链。要重视产业衔接、集聚效应、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效益。要把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强化项目立项的环保论证和审批,适当提高项目环保进入门槛,尽量避免政绩冲动,摒弃和拒绝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县域,谨慎对待投机资本进入县域。

3.加强管理,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发展环境的竞争上。在县城内,政策优惠、让利的范围和吸引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局限因此,投资商青睐的是投资环境的整体优化。县域投资环境的整体优化主要是建设优越的硬环境和培育良好的软环境。硬环境的改善受自然条件(包括区位)、发展基础、财力因素和历史原因等方面的约束,短期内改善的程度有限,但并不是无所作为,应努力改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集中财力改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为投资商构建良好的硬环境。软环境可塑性强,关键在于观念、意识的转变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也是县域招商引资的主要着力点。

4.善于创新,发挥人力、智力因素的作用。

重视对本地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提升劳动力质量,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人力资源储备。组织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引进专业中介招商组织,增强针对性、科学性,提高招商的成功率。重视引进技术含量高、管理制度先进、带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和项目,提升本地产业结构,提高项目的成长性,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5.讲究质量,注重招商引资的成本收益性。

要尽量降低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本。减少劳民伤财的形式和不切实际的宣传。实践经验表明,提供完善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才是吸引投资商的关键因素。税费收入是县域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作收益减让优惠要把握好度,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招商项目的直接收益。

同时,必须认真考核项目对政府和社会带来的综合管理成本。如果一个项目所需的政府投入成本大大高于政府税收等综合收益,应予否决。特别是对那些以牺牲不可再生性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项目要予以淘汰。

要谨慎对待投机资本,对炒作土地、收购国有资产投机的项目要严格监督。对土地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定价制度,针对项目的性质、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区别优惠对待。对国有资产的退出要公正、合理评估,避免人为地压价和减让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深入了解投资商的投资力,避免盲目贪大造成项目难以落实到位甚至夭折,浪费土地资源等问题,降低收益风险。县域招商引资工作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作用日益重要,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准妥、适时推进、科学招商,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投资商招商引资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反腐败高压下政府、投资商和官员三方博弈关系研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条件探析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新投资商加入自行车产业集团,欲进军电动自行车市场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从招商引资、选资到引才
岂能以招商引资论老促会?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