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2016-04-21 06:41
关键词:战乱寒食邻家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除了扫墓,也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风俗。下面让我们读几首跟清明有关的小诗吧。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闾门即事

[唐]张 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 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写的是诗人在无花可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这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昨天从邻家讨来火种,在窗前点灯读书。吴诗恰与王诗相反,写的是清明踏春游玩的情景。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张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寒食节过后就是清明,可是到坟上祭祀祖先的人还有几家啊?反映出战乱后萧条破败的乡村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猜你喜欢
战乱寒食邻家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听邻家吹笙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6年战乱
我与邻家孩子的较量
逃离家乡
邻家有“女”初长成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寒食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