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湿地保护功能分区探讨

2016-04-22 08:26张建兵林辉朱灵龙
自然保护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

张建兵林辉 朱灵龙

(1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林业局 317500;2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温岭市湿地保护功能分区探讨

张建兵1林辉2朱灵龙1

(1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林业局317500;2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19)

摘要:根据温岭市的地形地貌,特别是湿地类型的分布,划分为四个湿地保护功能区,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山地河谷湿地功能区主要涉及中西部山区,以河流、库塘湿地为主,通过水源涵养、饮用水源等方式保护;平原水网湿地功能区包括中部东部平原,以河流、运河、输水河、养殖场湿地为主,通过污染整治工程进行治理;海岸围垦湿地功能区主要包括东海塘、南海涂、乐清湾等区域,主要以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湿地为主,通过生态系统重建和恢复以及建设湿地公园进行保护和利用;近海与岛屿湿地功能区包括东部海域和海岛周围海域,以浅海湿地为主,通过海域污染防控和开展滨海旅游进行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湿地保护;功能分区;平原河网;近海湿地

1 前言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1°9′-121°44′,北纬28°12′-28°32′,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35.9公里。全市区域总面积2032.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9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1079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69个,海岸线长235公里,为“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半平原市。

温岭市湿地资源丰富,在区域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湿地保护与利用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实施海洋战略,打造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 湿地资源概况

温岭市地貌类型复杂,海岸线曲折,沿海港湾、岛屿众多。全市水域面积比重大,加上海洋性气候作用和地貌东西转折形成的差异,使得全市湿地资源丰富,呈现类型多样性特征。

根据2011年温岭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温岭市共有面积8公顷以上(含8公顷)的湿地163处,总面积32900.51公顷(不含水稻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63%。湿地总面积中,天然湿地面积29711.34公顷,占90.31%;人工湿地面积3189.17公顷,占9.69%。

湿地类型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类10型。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27566.69公顷,占83.79%,包括浅海水域、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等6型;河流湿地面积2144.65公顷,占6.52%,只有永久性河流1型;人工湿地面积3189.17公顷,占9.69%,包括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3型。湿地资源分类情况详见表1。

表1 温岭市湿地分类统计表 单位:公顷、%

3 湿地保护功能分区

温岭市湿地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类型丰富,根据全市的地形地貌以及湿地分布特点,自西向东分别划为山地河谷湿地功能区、平原水网湿地功能区、海岸围垦湿地功能区和近海与岛屿湿地功能区等四大功能区。

3.1山地河谷湿地功能区

3.1.1功能区特点

主要区域为大溪镇、温峤镇、坞根镇、城南镇、太平街道、新河镇、箬横镇等7个乡(镇、街道)的山区部分。

河流有发源于太湖山南麓的南岙河,发源于方岩山的桃夏溪,发源于蒿山的有蒿溪,发源于峨眉山的桐山溪,发源于翁岙山的翁岙河等,还有横山溪、大雷溪、肖溪、月河、平山溪等都是山地河谷湿地的主要代表。

人工库塘主要有太湖水库、湖漫水库、花芯水库、桐岭水库等,这些都是主要的饮用水源。

湿地类型为山溪涧歇性河流、人工库塘等,河流坡陡水急,有暴涨暴落现象,属典型山溪型河流特征。该区域的湿地与森林相结合,发挥着绿色生态屏障作用。区内森林覆盖率高,依赖于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也非常丰富。同时属于水系上游地区,受工业污染较少,水质情况较好。

3.1.2湿地保护与利用重点

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禁止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进入。以水土治理为根本,加快山地丘陵生态公益林建设,以退耕还林、改造坡耕地为重点,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林艺措施并举,控制水土流失。

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增加水源涵养林比重,提高江河源头径流的水源涵养能力。

温岭市人均淡水资源较少,饮用水供应困难,利用本区域的太湖水库、湖漫水库、花芯水库、桐岭水库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区。

3.2平原水网湿地功能区

3.2.1功能区特点

平原水网湿地主要以河流为主。金清水系主河道从东海上溯为金清大港、江夏大港、寺前桥港、牛桥港、麻车桥港、牧屿港等,主要出海排涝口有江夏排涝隧洞(乌沙门闸)和金清新闸。根据历史成因分老海相平原和新海相平原两部分。

老海相平原为木城河以西,主要包括大溪、泽国、太平、城东、城北、横峰等6个镇(街道),河道纵横,地势平坦,海拔2.5-5.0米,常易发生内涝。包括牧屿北河网、潘郎河网、横峰前陈河网、横峰邱家岸河网、牧屿新渎岭脚南河等,河网密布,港湾众多,水质污染严重。

新海相平原为木城河以东,主要包括新河、滨海、松门、箬横等4个镇(街道),土壤母质为新海相沉积物。金清港经北境如海、木城河自蔡洋斜贯境内。有三湾河、施福河、二塘河、西头村北河沟、永丰村河沟、运粮河、牛头河、东浦新塘内侧河、淋川浦等。

该区域为主要的居住、工业、农业发展区,利用程度非常高。温岭市主要人口都聚居在这一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人口密度大,湿地的排污承载力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污染。温岭市工业发达,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皮革、制鞋等高污染企业对湿地污染严重,使平原水网的水质严重恶化。同时,该区域是耕地集中分布区,由于一味追求高产滥用化肥农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对湿地水质都带来严重污染。

3.2.2湿地保护与利用重点

全面推进全市街道、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以及雨污分离纳管工程建设,确保城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根据温岭市实际情况,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处理、纳入集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和整村统一纳管处理、分自然村纳管处理、分户联户纳管处理三种处理模式。

加强企业排污治理,全市范围内推进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铸造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全面开展涉磷(元素)、涉重(金属)行业和企业整治,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控,要限期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实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要同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两个指标;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对污染物浓度超标、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生产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全面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监控,加大力度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促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推进温岭市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减少农业生产对湿地的不利影响。立足于九龙汇原生态特色,突出湿地、农耕等文化主题,以九龙湖为中心,建设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通过湿地公园方式保护利用湿地。

3.3海岸围垦湿地功能区

3.3.1功能区特点

海岸围垦湿地以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河口水域及沿海水产养殖及海涂等为主。温岭市滩涂资源较为丰富,滩涂总面积约8000公顷,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大港湾)、南部(隘顽湾)和西部(乐清湾)。其中大港湾约1400公顷,宽度2~4公里;隘顽湾面积5900公顷,宽达3~4公里;乐清湾面积约650公顷。滩涂缓慢淤涨,形成的涂面开阔、平坦、稳定,滨海平原发育。滩涂资源不仅是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建设土地储备和临港工业建设用地的重要来源。目前滩涂围垦主要集中于温岭东海塘、隘顽湾等地区,东海塘围垦已基本结束,至2012年底围垦土地达5.54万亩;担屿涂围区造地工程还在建设中,同时南海涂围垦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开始。

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温岭市2006—2020年规划围垦19.98万亩的滩涂面积,占全省的7.63%,位居全省各县级市的第二位。其中椒江口南牛头颈-温岭石塘岸段内拥有24.3万亩滩涂,可围垦面积21.03万亩,温岭市计划在该岸段内围垦7.82万亩;石塘-玉环县鲜迭岸段内拥有23.15万亩滩涂,可围垦面积21.9万亩,温岭市计划在该岸段内围垦11.23万亩;献迭-乐清市岐头岸段内拥有30.4万亩滩涂,可围垦面积9.14万亩,温岭市计划在该岸段内围垦0.93万亩。

3.3.2湿地保护与利用重点

通过围垦增加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解决用地紧张问题。但围垦使湿地面积大规模缩减,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利用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湿地保护。在围垦区通过调查、合理规划设计,在湿地功能严重退化或者湿地消失区域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在围垦区内,需要保留12%的水面面积。在此用地指标上,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湿地生态规划设计,依据生态系统自身的自然演替规律,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为珍禽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避难所和繁殖产卵条件。

在东海塘综合开发区内建设龙门湖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以龙门湖、围垦沼泽及自然滩涂为核心,南临严石航道,西接山海路,东至海堤,北界祥云河。湿地公园将具有非常浓郁的海滨风貌特色,集海、湖、湿地、山于一体,并整合区域内规划建设的浙江省最大的单体水产养殖园区和人工海水净化湿地,形成集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充满生态景观和自然情趣的参与式多功能旅游胜地。

红树林是一类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的滨海湿地类型,具有显著的防风消浪、固堤护岸作用,具有很强的环境净化功能。红树林的底层水流缓慢,是各种鱼、虾、蟹和贝类的优良活动场所,也是各种水禽和候鸟的重要觅食、栖息和繁殖场所。由于气候因素,温岭市红树林呈极不均匀的散点状分布。温岭是红树林生长的北缘,在乐清湾种植红树林对科研、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现有的红树林资源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红树林未成林造林地实施封滩育林,并进行补植和抚育,清除垃圾、控制互花米草等有害生物和人为破坏。

3.4近海与岛屿湿地功能区

3.4.1功能区特点

温岭市的海岛数量多、面积小,近岸分布为其特点,近海湿地与岛屿湿地众多。石塘、箬山、钓浜均为半岛,岩基深入海洋,切割较深,坡度较陡,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海浪冲击,形成海蚀崖,岩石裸露,石芽嶙峋,洞穴发育,岩岸大小海湾众多,有七十二岙之称。海岛岸线,岩岸更多,海浪冲蚀益剧,基岩部分更显突出,呈独特的岩坡海岩。北部以龙门诸岛、北港山、南港山、横门岛、九洞门岛、北沙镬岛、南沙镬岛、龟屿、积谷山等岛为主,中部为高沙山、蟹头山、牛山、内钓浜、外钓浜、洛屿等岛,南部为大落星、小落星、一蒜岛、二蒜岛、三蒜岛等岛。在半岛周边和海岛周围形成了近海与岛屿湿地。

受大江大河入海污染物及温岭市陆域污染物的影响,加上港湾海水养殖的残留鱼饵,温岭市近岸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为严重,局部海域特别是入海港湾石油类的超标率较高。受污染影响,整个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近年来赤潮频发。化工区污水的排放,严重威胁着滩涂养殖生物安全。水质污染,造成海洋生物资源的衰退,潮间带生物物种贫乏,经济鱼类资源减少。

近海海洋捕捞强度的迅速膨胀,已大大超过了海洋生物的再生能力,海洋食物链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加上湿地环境和水质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因素,造成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虽然,近些年来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大大加强,但乱捕滥猎、滥采乱挖等现象至今也未能禁绝,有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也面临严重威胁,濒临枯竭境地。

3.4.2湿地保护与利用重点

面对近海岸湿地的污染,主要通过对上游河流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保护生态,拦截污染物入海。对机动船进行排污监测,限制不达标船只入海,同时对石油码头进行整治,加强环保要求,防止漏油,做好防污预案,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避免油污污染的扩大。

渔业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但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造成渔业生产的崩溃。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渔民的长远利益,可建立禁渔区和禁渔期、控制捕捞强度、进行作业结构调整等。根据《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休渔期间的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要抓住休渔期间"船进港、网封存、证集中"的有利时机,对所有停港渔船全面检查,集中力量抓好休渔各环节的综合管理,提高休渔质量和效果。同时禁止电、炸、毒鱼作业。

利用独特的滨海风光发展旅游业。以石塘为中心,包括珍珠滩商务度假区、环岛沿海绿道、曙光园三期工程、东方好望角国际度假区、曙光新城旅游综合体、三蒜岛度假区等在内的一颗颗明珠,将串起石屋风情村、海洋娱乐区、体育休闲区、4D影院、高端海景度假酒店、游船码头、温泉酒店等石塘前所未见的旅游休闲度假设施,湾集滨海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于一体,最具特色的阳光文化体验型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高端海岛度假旅游区。

4 结束语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保护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湿地资源及生态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加强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提高湿地保护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温岭市湿地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湿地保护功能分区探讨,以地形、地貌、湿地类型进行保护功能分区,对各功能区湿地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重点,旨在通过保护功能分区以更有效地保护湿地。

参考文献:

[1]徐德成,张建兵.温岭市湿地保护规划(2014-2020年)[R].2014.

[2]浙江省围垦局.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5-2020)[R].2005.

[3]温岭市环境保护局.温岭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R].2011.

[4]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温岭市海洋功能区划(2006)[R].2006.

[5]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R].2013.

收稿日期:2015-12-14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6)01-0057-04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
我国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
福禄河湿地保护社区共管初探
河南泌阳铜山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探究
沂南汶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武汉湿地保护与永续利用对策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
辽宁省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