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的故事——读《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有感

2016-04-22 09:06黄文婷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黄河之声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

黄文婷(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讲述“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的故事——读《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有感

黄文婷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的作者是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是对《民族音乐学研究:29个论题和概念》的延伸与补充,整本书立足于31个基本问题,综合叙述了这一学科一直以来针对所有问题所展开的各类探究,同时用作者自身探究的个案作为案例来评论,该书是民族音乐学范畴里比较少有的几部综述性著作之一。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文化中的音乐;田野调查

近来拜读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美国著名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特尔(Bruno Nettl,1930~)所著,闻涵卿、王辉、刘勇翻译的《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下述简称《民族音乐学研究》),这一著作是1983年版的《民族音乐学研究:29个论题和概念》的新版本。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较,新版本体现出了民族音乐学的观点和方法论在这二十多年来的深度变化和其他的深层次的延伸与异化。1983年版的“29个论题和概念”展示的民族音乐学,聚焦的是音乐和它的文化语境,回望了探究技术和办法,叙述了学科史;2005年版的“31个论题和概念”在传承旧版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了各类理论的视角与文化语境,叙述了学科更深一步拓展的各类新视角,体现了民族音乐学家对探究文化里的音乐愈来愈提升的兴趣。

观其书,阅其文,如见其人。该书作者布鲁诺·内特尔(Bruno Nettl)1930生于布拉格,1939年到美国居住,在印第安那大学(1953年得到哲学博士学位)与密歇根大学就读,是现在在世的最有名的民族音乐学家之一。他的授课生涯是从韦恩州立大学与德国基尔大学开始的,1964年之后快要退休的布鲁诺从始至终在地处厄巴那-香槟的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用音乐教授与人类学教授的身份教授民族音乐学。他的田野调研的重要经历是在以下几个地方完成的:蒙大拿州的黑足人区域;伊朗德黑兰;印度马德拉斯(目前的金奈)。他一生编写过多部著作,而且作为民族音乐学协会的前任主席(1968-1970)以及该协会刊物《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和《传统音乐年刊》(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usic)的主编(1961-1965,1998-2002),他被芝加哥大学与伊利诺伊大学授予了名誉学位,同时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一、内容概要

这一书主要包含31个论题与理论被分散在全书四个部分里,内容主要涵盖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阐释、音乐的共性、音乐的多样性、多类音乐的对比探究、田野调查的相关内容、音乐民族志、音乐里的性别元素、各类音乐划分系统等等许多层面的调查和探究。除去以上的之外还由作者中文版序、原书序言、参考书目、索引、附录(作者自述与校订说明)、附论(内特尔:从“29个论题”到“31个论题”——民族音乐学写作和话语二十五年之间的变化)等总共10个部分构成。

整本书通过学界十分具有争论的观点与理念作为切入点来看待民族音乐学,归纳历来与新兴的大量的学者看法,加入作者的自身观点与评论,而且利用作者本身在北美大平原印第安文化、波斯、印度南部与西方古典音乐里展开的田野调研作为辅证,不仅能够看成是一系列小规模民族志的集结,还能够看成是一部大规模民族志。其框架为:第一部分的9章论述学科基本概念,相当于民族志的引论;第二部分的6章描写了田野工作的每个方面,叙述了调查经历;第三部分的9章在文化的整个构架中进行论述;第四部分的7章以多元视野讨论一些详细的范畴。以上四个部分又包含了许多个小个案,收纳了很多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开头均是用对比的视角这样的互文性连贯起来,能够看出,作者善于用对比的视角来连贯全文,作者本身调查的四个范畴均是有涉及到比较:印第安黑足人土著音乐,伊朗德黑兰古典音乐,南印度古典音乐,和母语氛围里的西方音乐文化。作者将以上四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放于相等的位置进行比较,不仅比较共性,还比较区别,在互文构架里强调世界“全部音乐都是平等的”的意义。

二、著作特点

全书的体例和写作手法都是以一个个具体问题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这样的写作方式在民族音乐学的历史上实为罕见。假如把这一本书看成是一个民族音乐学盛大的晚会的话,作者就像是盛会的主持人,而参加盛会的来宾们就是那些民族音乐学界和参与过民族音乐学探究的学者、田野调研里的讯息给予者和所调查的各类族群的人们。

(一)采取说故事的方式用生动的口语叙述田野工作的过程。描述里插叙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小说体也偶尔出现,让读者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专业的学术著作,同时也像是一部探险小说,可以跟随着作者的描述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当时调研的所感所思。内特尔讲述了一个音乐人类学家对音乐的观察,在“局外人”和“局内人”这两种身份中自由的转换,他试着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事情使得读者们能够理解书里所要表达的一些学术探究理论,将本来古板无趣的单纯的学术理论运用人文叙事的写作方法使其变得灵动有趣起来,因此使得观看此书的读者不仅仅局限于专家学者当中,也将读者群扩大到了普通的百姓,让他们也愿意了解更多相关的学术理论。

(二)串联整篇文章比较的角度,使用了巴赫金所谓的对话体的叙述文体。对话体强调意义的创建是一种非静态的历程,和互文性及意义的延异产生共鸣。汤亚汀认为“对话”也有多层面及多种意义,从详细到隐喻式的层次分别是“1)具体场景的对话;2)设问式对话(自问自答);3)对立观点所产生的辩驳;4)局外-局内的对话;5)学科历史和现状的‘对话’;6)‘29个问题’与‘31个问题’所形成的‘对话’。”前面三类体现的是微观的详细文体与修辞,后面三类即是宏观的串联整本书的广义隐喻式“对话”。这之中最关键的串联性“对话”,也就是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与这一地区的文化局内人间关于特殊文化“文本”不一样理解的对话,体现了两者对于相同问题不同观点的差别与矛盾。内特尔认为这体现出来的差异与冲突不仅是对立,同时也为互补,实现两类意义系统跨越文化交流的有效目的。

三、结语

该书在国外被用作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教科书使用,但文字语言却并不拘谨刻板,作者带着跳跃性的思维,通过民族志描述与对比说明等方式,用作者具有的特殊的口语描述文体与一类文学性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进展与印第安黑足人、伊朗人、南印度人和西方文化的故事。成功的描绘出了西方尤其是北美视角下的“民族音乐学”是为何物,让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于中国的音乐家和学者关于本学科的看法,认识到与西方民族音乐学家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者研究的兴趣更多在于中国自己的传统而非跨文化的国际研究。

该书虽然是一本纯粹文字性的著作,这之中也涉及到了很多民族的民歌与在田野工作里记载下来的每个民族的音响,让人略感不足的是只用文字进行了描述,如果再附有相关的图片和音响的话,将会有助于读者更全面生动的了解著作中所描述的不同的音乐文化差异性和相似性。但放眼整体来看还是瑕不掩瑜,作者将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觉悟融合到一起,文章中说理不仅仅存在理论的思索,还有这鲜明的第一手田野考察的佐证,让人读来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他将全球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当做考察主体进而得到立论,从而为我们构建了各个地方性知识,拥有某种程度的普遍适应性,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们展开学科研究的视角。■

(指导教师:郭克俭)

[参考文献]

[1] [美]布鲁诺·内特尔.闻涵卿,王辉,刘勇译.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 汤亚汀.内特尔:从“29个论题”到“31个论题”——民族音乐学写作及话语25年间的变化[J].音乐艺术,2010,01.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浅谈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
洱源县凤翔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