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衣 哈 尼

2016-04-23 08:35罗涵
今日民族 2016年2期
关键词:哈尼族寨子哈尼

文·图 / 罗涵



布 衣 哈 尼

文·图 / 罗涵

妇女们聚集在冬日的土掌房顶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拉家常,一边把刚采回的新棉花搓成棉条,捻成线

在那个层层青山包围的名叫路同的寨子,我遇见了带着草木芳香的当地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青山般安静、泉水般单纯的生活方式抵御着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

他们是哈尼族,属元江县因远镇清水河流域的梭比人支系。哈尼人在十月年期间采棉、纺织、靛染、做手工,唱歌跳舞“打牙祭”,成为冬日山寨的靓丽风景。

01在自家的土掌房顶上,杨堆努把采回来的新棉一边晾晒一边用一台手摇轧花机拣除棉籽02杨海萍(右)与助手在染房正在浸染一件刚刚做好的成衣0363岁的杨好努(右)是寨子里颇有号召力的人物,她一边翻晒刚采回的棉花,一边与我们交谈04一株植物,从棉花到棉布,哈尼人从中获取浑然天成的服装材料,这是一种索取,也是一种给予,人间因此温暖美丽05用板蓝根做成的蓝靛染料,染制一块布料或者一件服装,关键是浸染温度和时间的控制06采用纯天然原料染好的衣服需要立即与阳光空气亲密接触,以展现自然朴素的色彩变化

哈尼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这个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射,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体现了哈尼人的勤劳和智慧。

哈尼山寨的纺织完全由妇女承担。过程遵循采棉、晒棉花、轧棉花、弹棉花、搓棉条、捻线、纺线、绕线、纺纱、煮纱、织布、靛染、缝制衣裳等一系列传统纺织技术工序。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棉花从印度和阿拉伯跋山涉水来到中国,以朴实和温暖的花朵,率先在滇南边陲丰满绽放,讲述着“道法自然”的岁月冷暖故事。据说,哈尼族是最早种植棉花的民族之一。

绕线的妇女。这些器具场景,诉说着哈尼人与土地的亲密和熟稔

寨子里的少女肖像。尽管这种土布衣服已经不是世俗的时尚款式,但哈尼少女都很喜欢。这种蓝的颜色,深如雨后的新山,是哀牢山的哈尼人最看重的色彩,洋溢着草木的香气,如沐春风般美丽

在哈尼山寨,从来都见不着夸张的穿得大红大紫的人,他们对服装的颜色,最看重深如雨后新山的蓝,展现自然朴素的色彩,透出东方的哲学意境和时尚味道。服装已经成为社会变迁的地图、穿在身上的历史。族人冷暖,时代明暗,生活沉浮,都在衣服的一针一线之间显现。

(责任编辑 刘笑)

猜你喜欢
哈尼族寨子哈尼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首届哈尼梯田无人机摄影(像)大赛获奖作品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学校您好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两伊握手
寨子
寨子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