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岭女士的故事

2016-04-26 16:16青溪
世界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当地人华人加拿大

她并没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相反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论语言还是态度都非常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我从没看过她强逼女儿做自己不情愿的事,凡事跟她商量,达成一致。

  青溪,移民加拿大多年,对加拿大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有深入了解,国内多家媒体专栏作家。

在加拿大生活了一二十年,从东岸辗转到西岸,结实了不少当地人,发现原来在这个移民国家里严格意义上说,根本没有什么纯粹地道的“当地人”,大家不是移民就是移民后代。碧岭女士是第三代移民,家族两边的祖父在印度就认识,将近一个世纪前还是少年人时就相约来到加拿大谋生,后来回他们祖国印度寻得另一半,带回加拿大,各自养育了后代。所以碧岭并不会父辈的母语。确切说,她应被称作“看似移民的当地人”。从外貌看,你会以为她是移民,因为她生就一副典型北部印度女人的身板和长相,一望便知是“外来户”;但她一张口,纯正的当地口音及思维方式,又会让你肯定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且受过良好教育。

不错,她是一名中学科学老师,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令我感慨的是她身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的理念似乎也显出两种概念结合的痕迹。她既不像一般当地人“散养式”的放松孩子课后才艺学习,也不像我们华人“圈样式”的逼迫孩子补课。对于“从小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这点她绝对保留了印度传统,和华人也有共同语言,但她“注重孩子兴趣”的观点完全符合当地人的想法。就拿钢琴这项大部分中国孩子的必修课来说吧,她不像华人一定要找名师名家,却跑去自己学校乐队老师那里,请他推荐一个会钢琴的学生为女儿启蒙。

这个“重托”义不容辞地落到我那在同一学校就读的女儿身上。尽管是唯一候选人,按规矩面试仍然少不了,好在碧岭的要求不高,且只要教半小时课,我女儿虽然只是个9级钢琴学生却也貌似胜任,便欣然接受。接下来便要讨论工资,她面露难色地说:“我们当老师的薪水不高,一次课只能付你20元,希望你能理解并务必接受我的委托”。

在当时学生家教市场每小时10加币,以及有执照钢琴老师每小时40加币的行情下,这可是高工资,吓得女儿连忙推脱自己资历浅,不能接受如此高的学费。可她连连表示“应该多付些才对”,务请女儿不要推辞。

我自己两个孩子都学钢琴,却弄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像我一样找本市最好的老师教。有次聊天,我终于忍不住问起,她回答我说:“孩子小,我并不要求她达到怎样的水平,但我希望她能喜欢自己所做的,等她的兴趣被培养起来,以后自然会用心投入,达到较高水平的。”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她不重视培养孩子才艺,其实她女儿平时很忙,要参加很多课外活动,特别是印度舞蹈方面,我看到她女儿比赛时的照片,跳得有模有样,据说已得过好几次奖。

值得一提的是,她平时总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技能做慈善。有次在一间酒吧,她女儿弹琴募集了80元捐款,以孩子自己名义全部赠给温哥华我儿童医院。当时她跟我提起此事,我看到她女儿一脸高兴样,她已在妈妈的教导下体尝了“付出是一种快乐”的真谛。

每次女儿教课时,我怕打扰人家,都躲在车里等候,但碧岭每次走出家门来找我,并热情地邀我进屋话闲。随着接触增多,我渐渐了解她。她最让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对孩子的爱,一种发自内心却有节制,宽容却带着管教的爱。尽管她女儿刚上小学不久,但她并没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相反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论语言还是态度都非常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我从没看过她强逼女儿做自己不情愿的事,凡事跟她商量,达成一致。这也许就是她孩子脸上总是挂着笑的原因吧。然而她对孩子言语行为和习惯管教却很严,孩子一有不当之处,她会立即温和指出,既不伤孩子面子,又非视而不见。这样的家教,若待到“有女初长成时”,不知会吸引多少人家男孩子的目光呢。最让我吃惊的是,她带女儿如此之好,可这个女儿并非亲生,她一直单身,却不愿孤独一生,所以领养了这个孩子。

越了解,我越觉得碧岭是个颇有意思的人。简而言之,“当地人”和“移民”两个概念在她身上结合的是那样完美。

猜你喜欢
当地人华人加拿大
何为“华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加拿大看病记
“蛇来了”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