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2016-04-26 23:10吴修娟
科技视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洛克

吴修娟

【摘 要】约翰·洛克主张把学校里的教育移值到家庭中来,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反映了浓厚的家庭教育特色。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对于家庭教育的形式、内容、原则与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家庭德育方面的看法,今天仍给我们以极大启迪,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家庭德育

约翰·洛克作为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正是其哲学思想的合理延伸。洛克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作用,虽然其教育思想主要针对当时资产阶级上层家庭培养绅士的需要,但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家庭德育方面谈下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中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1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洛克所生活的17世纪的英国,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有的封建王室贵族阶级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一次产业革命和不断的海外殖民扩张迅速造就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以其自身奋斗的经历向社会展示了新一代理想的道德形象,并逐步为世人确立起新兴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有德行的人应该是敢于大胆追求物质财富,善用知识与智慧开拓海内外市场,善用理智与法律保护自身的财产与安全,并具有勤俭节制美德的人。”

社会的变革和这些新思潮迫使人们对于以往的教育重新审视和思考,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这就是那一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绅士教育思想。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但是,洛克与自己同时代的教育家们不同的是他主张绅士教育应由父母筵请“导师”在家中对儿童予以施行而非在学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洛克看到,“在当时,学校教育的内容依然充斥着以往的那些陈旧的文法、修辞、道德哲学等传统课程”,这些东西既了无趣味,又不为当时社会生存所需,洛克对此极为厌恶;另一方面,洛克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认为社会和学校“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让青少年儿童到学校去就会学坏,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倒在家庭,由于父母导师都是儿童的良师益友,这样的环境就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培养和“个别教导”。由此,洛克坚决主张把学校教育移植到家庭中来。因此,他所主张的在家庭中施行的绅士教育就明显地具备了家庭教育的特色,其全部绅士教育思想体系实质上就成了一整套家庭教育的方案。

2 洛克的绅士教育与我国的家庭教育

诚然,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当时截然不同。但是,现在的情形与当时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居民的生活条件一日比一日好。人们手中有了资金对教育进行投资。家庭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好,现在很多家庭都为子女请家教。这种情况与当时的大资产阶级能够在家中聘请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教育有雷同之处。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提倡每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万千宠爱都倾注在这惟一身上,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这就不免会出现娇生惯养的子女。这与当时大资产阶级的纨绔子弟有些类似。而洛克的教育思想是为当时英国的大资产阶级服务,他的一切教育理论都是为了培育富有时代特色的资产阶级接班者人。正是这些相似,才有理由来借鉴洛克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服务。

3 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德育的启示

洛克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作用。他始终认为,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是孩子道德发展的第一摇篮, 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德育中,我们要加强家庭德育环境的建设。下面谈一下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德育的具体借鉴与启示。

3.1 树立正确的家庭德育观

道德教育是洛克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就都得不到幸福”。洛克用新兴道德论来代替过去完全以宗教和“先天思想”为基础的道德观念。从而使过去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道德教育学说前进了一大步。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他认为家长首先必了解儿童,然后才能针对每一个儿童的兴趣、个性、气质、过失、体力、认识能力的不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道德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心性和年龄特点,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儿童学会专心、努力、思考和节俭等品质。道德判断能力对于儿童也极为重要。导师与父母可以通过说服的方法教育儿童识别美丑善恶,以明辨是非。洛克还十分注重道德练习在儿童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要求通过实际道德行为的锻炼来培养德行,反对让儿童死记道德规则与口头说教。

3.2 重视早期教育

洛克尤其强调早期教育,提出“白板说”,他认为幼儿的心灵好似“一张白纸或一块蜡”通过教育的作用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他声称:“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早期的教育能够使子女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教育存在误区。往往认为六、七岁的时候是教育的黄金时期,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将他们送到各种培训机构学习。在此之前往往都认为应该让子女好好游戏,尽情玩耍。其实,当子女降生的那一刻起,教育就应该始终伴随他们。要知道在一张白纸上滴下的第一滴墨水是最明显的。通过借鉴洛克的思想可知,对待子女的教育宜早不宜迟。

3.3 给予孩子合适的爱

洛克认为,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本来是一种天性和义务;但他们却常常因为这种爱,而放纵子女的过错。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嗜好要加以禁止,要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来克服欲望。在家庭关系中,父母要在孩子婴儿时期时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敬畏自己,使之成为顺从的臣仆,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应当逐渐与他亲近,和孩子做朋友。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如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正当的语言、行为等,家长一定要坚持底线,坚决对孩子说“不”。如果孩子明知故犯,家长要严厉批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惩罚,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家长还应给孩子创造一些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克服适度困难的环境,引起他们内心的矛盾与意志的紧张,激起进一步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及时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馈,强化他们已经形成的概念,巩固学习成果。经过前后一致的强化以后,外部行为标准才能够逐渐内化,成为孩子自身的行为习惯,孩子才会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要用合适的方式爱孩子,教导孩子让其欲望服从理性。

3.4 尊重孩子的兴趣

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东西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学的时候”。从中看出,洛克强调的是要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与自觉性的发挥,反对强制塑造子女。家长应该尊重子女,不应强迫他们学习。洛克认为,孩子应学之事,绝不可变成孩子的一种负担,也不应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儿童和成人一样,拥有崇尚自由独立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在成人营造的压力氛围下从事这项强制塑造的任务,哪怕是一项他原本喜欢的游戏成人应当及时发现到孩子脾性的转变,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恰当地把握孩子资质和性向的有利时机,适当而灵地引导孩子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游戏和学习的关系上洛克反对传统的简单粗暴的教鞭教育,主张培养和引导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发挥。让从事学习与请教教师问题成为孩子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这与孩子之所以喜好畅快淋漓的游戏的原因相一致。从而达到学习与游戏的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目的。

3.5 采用适当的惩罚方式

洛克反对体罚,呵斥和体罚在洛克看来,都是教育过程中一项十足的败笔,过分的体罚会使儿童容易陷入两边极端的境地。不但无助于儿童实现自治,反而会适得其反,而且会使他们丧掉应有的锐气。“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与现实的快乐,而极力避免各种程度的苦楚,但体罚不仅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会给予鼓励,从而增强其作用于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一切邪恶及生活中反常行为的产生之源。”洛克形象地将体罚比作“锡拉礁及卡律布狄斯大漩涡”。体罚只会使我们的教育陷入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的无奈境地。洛克指出,“我们若想使儿童变成明智、贤良、机灵的人。将鞭挞及其奴隶性的、肉体的惩罚运用于他们的教育中。不是合适的方法。只有在万不得已的场合与极端的情景之下,才能偶尔使用。”因此较之于体罚,洛克极力推崇惩戒在于儿童道德建构之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树立父母的权威。反对自由和放纵,正确地实施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将儿童当作有理性的动物去对待。对于规则的制定也要慎重,否则也将影响父母威信的树立。

3.6 培育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洛克主张,随着他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应当逐渐与他们亲近,只有这样,孩子长大之后才会成为父母的亲密朋友。若在家中,父母用专制与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孩子跟大人一样,具有同样的情感和欲望。从洛克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他强调的是用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然而,由于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里,家长的话就是圣旨,子女没有任何申辩的权力。在巴金先生的笔下觉新、觉明两兄弟就很好的演绎出了专制教育中的产物,要么唯唯诺诺,要么反抗到底。这是教育的败笔。根据现代研究,“在民主的家庭教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是较全面的,正常的。”因此,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郭齐家,毕诚,崔相录.中外教育名著评介(第2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3]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6]何茹艳.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7]平丽.英国绅士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8]戴友军.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J].东方文化周刊,2014(11).

[9]李英.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洛克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