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6-04-26 08:03袁文
科技视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践

袁文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职业学校人才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措施。笔者通过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阐述了职业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研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寻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专业特色,探索最适合学校、专业发展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关键词】中职;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中职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形式,是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也是有效解决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 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确保实践教学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仿真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有利于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引企入校。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建设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新模式是中职学校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2 满足学生不同岗位能力训练的要求

原有的校内实训室也只能满足某个单一性的基本实操训练和验证性试验,校外合作实训基地虽然能弥补校内学生实践训练的不足,但每个基地只能接收少量第三年顶岗实习的学生,且合作企业以生产任务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提供的岗位单一,缺少岗位轮动和应有的指导,难以满足学生不同岗位能力训练的要求。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与学校之间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也为学生体验来自第一线的真实生产实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创造了条件。

1.3 校企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环境

通过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项目合作企业进行人才和技术资源互补,有效解决兼职教师“聘请难”的问题,让能工巧匠进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探索“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改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境,是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需求,在实践教学的环节设计、实习实训的管理、实训设施的配备,均要达到当前社会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充分地理解和应用专业技术知识,并促进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2.1 真实性原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建设的决定要素,生产性实训环境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生产第一线,参考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营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具备生产现场特征的场所中身临其境地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布置浓厚的职业环境氛围,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安全须知、产品技术工艺流程、上岗须知等在内的企业文化理念。

2.2 适用性原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既能够适用于校内教学活动的开展,又能够适应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要切实参照职业技术领域岗位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规格要求来设计开发系统的、紧跟时代发展技术前沿的综合性生产实训项目。另外,实训项目的设计及开展也要符合学校的教学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导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在突出职业技术应用性的同时,强调学校的主体性,着重建设能够系统体现教学目标的学习岗位,满足学校的教学。

2.3 开放性原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实践训练的场所,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为地方提供社会劳动力培训服务,包括企事业人员的岗前、转岗、高新技术应用等各类培训,及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及考试服务等,优化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企业技术攻坚、产品研发的科研基地,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实现双赢。

3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3.1 学校主导、自建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自我筹资建设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现有场地设备和技术优势,通过新建或改造升级原有实训基地,依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工厂化、车间式布局和设备、品种选型,师生参与生产实训,师生在校内就能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生产和实训兼有,从而实现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真正实现学生的顶岗实习,更能有效地投入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足之处是学校投入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3.1.1 教师创业型

专业教师在我校原有校内果牧场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成立公司,进行生猪品种改良和畜舍改造,建成现代化、规模化生猪生产基地,形成企业与实训基地一体模式。学校与专业教师签订承包协议,由学校提供基地场所和原有设备设施,专业教师承包后自主投资升级改造,自主经营,自负赢亏,产权归学校。承包教师需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基地根据教学要求无偿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和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场内技术人员全部由专业教师和顶岗实习学生担任,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实训基地承担着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的双重职能。

3.1.2 来料加工型

学校建成粮油食品加工实训中心和果蔬加工实训中心,按照粮食面点加工和水果蔬菜制品加工的要求,添置与实际生产相配套的加工设备,将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的教学内容逐一分解成与生产实际相一致的教学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入企业生产“8S管理规程”,在实训中心完成产品生产,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小批量生产,获得经济效益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了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3.1.3 技术推广型

学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技术推广。专业教师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结合闽北葡萄种植产业的需求,在校内建成占地8.2亩的葡萄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学校提供基地建设用地和资金,专业教师进行生产管理,依托南平市葡萄协会进行品种和技术推广。专任教师将基地建设与《果树栽培》课程教学相融合,将教学内容分为葡萄园规划、良种收集沙藏、定植准备、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实管理等若干任务,通过参与葡萄栽培全过程的实训操作,掌握避雨栽培、套袋技术等无公害栽培措施和现代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真正实现了现场教学,达到“教、学、做”的统一。

3.2 企业主导、校企合作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提供场地和共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或者学校提供土地或厂房,企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等合作形式,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前校后厂、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不足之处是校企双方合作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导致合作中断或不稳定。

3.2.1 引企入校型

学校引进企业,校企签订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建设用地和部分厂房,企业自主投资经营,购置设备设施,企业每年无偿提供实训岗位给学生顶岗实习和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并选派技术骨干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在实训锻炼中,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教师成为企业的师傅,工作质量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校企融合、共同育人。

3.2.2 订单培养型

企业或行业与中职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设 “订单”班。企业或行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制订教学、实训实习和顶岗实习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或行业提供设备、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4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4.1 职业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健全实训基地建设体系是基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学校、产业、专业的特点,统筹规划,通盘考虑,明确每一个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服务面向及模式间的逻辑层次关系,全方位、分层次、多模式地建立一个互补型的实训基地体系。

4.2 建立有效保障机制,促进生产性与教学性共通,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互融

学校与企业运行规律与模式各不相同。如何将职业教育中“教育性”与“生产性”有机结合,解决三个矛盾,即双方理念上“对教育性追求”与“对经济利益追求”的矛盾,运行中对“开放性”与“封闭性”要求的矛盾,管理决策中“民主性”与“层级制”的矛盾。加大改革力度,尽快使校企之间由“形合”到“神合”。

4.3 专业教师应全程参与、深度介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

在基地建设和运行中,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是互补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制定、实施以及运行都必须有学校专业教师的深度全程参与。作为学校应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推动专业教师利用基地建设、生产运行、技术改造等难得机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以尽快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打造一支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4.4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窗口和平台,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学校资源的有限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可能涵盖所有专业,因此以学校主干专业(专业群)为核心,科学规划、建设辐射整个专业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2]陆勤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7):61-62.

[3]吴弋昊,张雪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118-120,123.

[4]李三波.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12-114.

[5]徐澍敏.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8.

[6]马薇.赵建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162-164.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