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癌

2016-04-27 00:54
保健与生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包块癌症医生

一、肿瘤与癌症的区别

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还是在网络世界中,经常会有人问我:“医生,我身上长了个瘤子,是不是癌啊?长了瘤子是不是就是得了癌症?”

大家仍普遍对“癌”和“瘤”不分,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要么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要么就是延误病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癌症”呢?癌症,其实是一种民间的通俗说法,它实际上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其英文名为cancer。cancer这个词的本义是“螃蟹”,我们都知道螃蟹的模样:有很多蟹爪,而且向周围横着伸出,活动时看起来横行霸道,极具侵犯性的样子,这用来意指“癌症”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

刚才提到“癌症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那“肿瘤”又是指什么呢?医生一般会向你解释说,肿瘤就是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就是新长出来的东西,多表现为包块、肿块),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人体内新长出来的非正常的东西,就像是在不良环境下长出来的异类分子。人们往往把身上长了包块、肿块说成是长了肿瘤,多数情况下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肿瘤多数表现为包块的形式,但又不完全对,因为肿瘤有时并不一定就形成可见的包块,比如白血病(俗称“血癌”),而且包块也可能并不一定就是肿瘤,比如某些炎症可能形成炎性包块,外伤也可能形成血肿或水肿包块,这些当然不能算作是肿瘤。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名词就是所谓“占位性病变”,一般在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报告中会看到“××占位性病变”字样。“占位性病变”是一个比肿瘤涵盖范围更广的概念,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额外多出来的一个东西,占据了身体的某个部位。这个东西可以是肿瘤(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都有可能),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最后经诊断证实确实是肿瘤,但也可能并不是肿瘤,比如炎症导致的炎性包块、脓肿,出血后形成的血肿,它们都可以算是“占位性病变”,但不能算作肿瘤。可见,“占位性病变”只是一个描述的词汇,最终到底是什么东西,必须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本质上它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

肿瘤,按照它的性质可以进一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当然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交界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

良性肿瘤,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种良性的疾病。它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缓慢,一般在其生长地的局部向外面膨胀性地生长,通常不会侵蚀和破坏邻近的组织器官,也不会向远处发生扩散转移,因此它的危害相对来说比较小。但要注意的是,良性肿瘤尽管本身是良性的,但如果长得很大,可能会压迫邻近的组织器官,从而影响被压迫的组织器官,特别是如果它长在身体的要害部位,比如长在肠道里可能会导致肠梗阻,比如长在头颅里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少数的良性肿瘤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逐渐转变为恶性肿瘤,因此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恶性肿瘤,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癌症”,很显然它是一种恶性疾病。它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快,并具有侵袭性及向远处扩散和转移的性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死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一直以来人们才普遍“谈癌色变”,对癌症心存恐惧。

恶性肿瘤从来源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我们称它为“癌”,比如通常所说的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大多数我们所说的“癌症”(恶性肿瘤)指的是这类上皮组织来源的“癌”;另一类比较少见的是从间胚叶或结缔组织(肌肉、血液、骨骼)发生的恶性肿瘤,我们称它为“肉瘤”,比如骨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有一点必须注意: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其名称后面都一定会带有“癌”或“肉瘤”字样。比如淋巴瘤,并不是良性的,实际上指的就是恶性淋巴瘤,没有所谓良性淋巴瘤之说;又比如白血病,尽管没有“癌”字,可它是真真正正的恶性肿瘤,也可以通俗地叫作“血癌”。听起来似乎很乱,疾病的命名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必细究。在具体细节上,建议普通民众不要只从字面上进行理解,遇到此类问题一定要咨询肿瘤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望文生义错判病情而延误治疗。

二、男性更易患癌

就癌症而言,癌症也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总体上男性患癌的概率比女性更大,除了部分癌症病种以及女性特有的癌症外,多数常见癌症均以男性的发病率更高,而且男性易患癌种的预后更差,生存率更低,死亡率更高。

有研究显示,癌魔似乎确实对女性更善待一些,而且即便得癌,最常见的几种女性多发癌种,比如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卵巢癌也相对好治,宫颈癌容易早期发现,预后也较好,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就更好,多数可治愈,即便是预后不好的肺癌,女性肺腺癌的比例更高而鳞癌比例低一些。而男性最高发的癌种,比如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等,普遍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死亡率极高。

多数癌症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基因/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环境因素而言,男性更易养成不利于健康的习惯,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抽烟嗜酒……以上种种当然在女性中也存在,但男性的比例似乎更高。

但外界环境因素最终仍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也许男性更易患癌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但深层原因是什么,目前尚不明确。最近国际权威期刊Nat Genet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男性易患癌,可能是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之罪!

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性染色体,如此说来,男性难道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吗?当然不是!内因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最终是否成为现实,主要还是取决于后天。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男性来说,最必须要做、最能见到成效的就是戒烟!从现在开始戒烟!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另外,男性要学会减压,不要再秉持“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有病得硬撑”的过时的传统观念,学会宣泄,学会释放。

三、癌症是怎么形成发展的

癌症不过是人体内原本正常的细胞在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先是发生一些异常改变,这种改变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在这些异常改变中,由于人体有强大的修复能力,有的会重新恢复正常,但在某些条件下,有的异常改变会逐渐累积起来,从而产生累积性的改变。这个累积的过程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当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发生质的改变。最后这些不好的细胞就会发生异常增生而形成癌症。其实绝大部分的癌症来自机体自身的正常细胞,是机体正常细胞发生异常的增生而形成的恶性的异常细胞团。

癌症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并不能觉察到,我们能觉察到的只是已经形成的癌症这个结果。其实在癌症的形成过程中,机体内部悄然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也就是人体免疫机制与致癌因子的斗争。癌症不是外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多步骤的渐进的过程。其实这也为我们进行癌症的防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只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在恰当的阶段,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处置,癌症就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治愈的,至少是可以控制的。怕就怕一再错失机会,任由癌症发生发展,长成“参天大树”,任由“破坏分子”逍遥法外不断发展势力范围,到那个时候就“为时已晚”。

四、预防癌症的关键是什么

癌症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很多癌症如果早期发现是可以治好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谓“三早”)。学会查癌,就能及早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就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癌症的最终病因尽管并没有完全弄清楚,但与癌症发病和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很多是基本明确的,包括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所谓的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吸烟、酗酒、食品和饮水污染、营养因素等,而这些与癌症相关的环境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说,多数癌症是可以避免、可以预防的。

多数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这已经是明确的结论,但癌症预防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既要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也要戒烟限酒,远离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致癌因素,必要时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甚至是化学药物的干预。同时要及时对癌前病变进行干预,重视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早筛、早查、早诊、早治。

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坚持”的重要性!

癌症不是一日“养”成的,坚持做正确的事,哪怕是毫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坚持运动、彻底戒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你会受益终生。很多防癌的措施,必须要坚持才能见成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综合起来,作为个体,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有防癌意识,在心理上要重视;二是要有基本的防癌知识;三是要懂得自我检查;四是参加健康体检;五是参加防癌体检、肿瘤筛查普查;六是发现身体有不适时,要早诊、早查、早治。

五、得了癌症后如何看医生

1.看病前做些必要的“功课”。

癌症是慢性病,除少数情况下的急症外,建议就诊前做一点功课,不要急、不要盲从。这所谓的功课,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医院,选择什么样的医生,要先看哪一科,要准备一些什么基本资料,等等。

2.初诊、初治至关重要。

癌症的诊治,多数情况下初诊、初治很关键。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做到正确选择初诊的医院和医生?这个确实有些难度,老百姓普遍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想要一下子做出正确的选择,难度太大。以下几条建议可能会有所帮助。

建议一:肿瘤内科医生是肿瘤专业的“全科医生”。

癌症的治疗手段有多种,包括手术、放疗、内科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但一般来说,肿瘤内科医生最有全局观念,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是从全身角度去考虑,而外科更多的是想到局部的手术切除,放疗科更多的是想到局部放射治疗,全局观念均稍欠缺。因此,建议初诊尽量选择肿瘤内科医生,他们往往有更好的全局观念,因此在诊断时会更全面,制订治疗方案时更科学。诊断时比较全面充分,分期也就更准确,而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手术时他会将你转到外科,需要放疗时他会将你转到放疗科,需要内科治疗时他会将你留下来继续治疗。

建议二:不要只看医生的名气、头衔、学位甚至口碑,要综合来选择。

一个医生的名气来自多方面,有的是因为发表文章数量多,或者擅长搞基础科研,这样的人可能名气很大,但治病水平不见得高。有的人虽是博士、博士后,其实这更多体现的是科研水平,与临床治病水平不成正比。一般来说,看口碑要比看头衔、学位可靠,但也不是绝对的。选择医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信息,毕竟癌症是大病,不能随便选一个医生了事,也不能盲从,不能只看表面,要多多学习,掌握一些技巧。

还有要注意的是,不要扎堆在星期一看病;不要重治疗轻检查,查清是什么病远比急着治疗重要,检查要有耐心;不要硬逼着医生开药,“观察或随访”也是一种处置措施;以真诚换真诚,尊重、理解才能换来同等的尊重和理解。

当然,想要将功课做全、做足是很难的,所以平时还要多积累基本的医学常识。

猜你喜欢
包块癌症医生
最美医生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