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

2016-04-27 09:21李翔
第一财经 2016年15期
关键词:马丁福特工人

李翔

在乐观主义者们按照过往的技术进步史描绘出来的路线图中,智能机器人会进一步将人类从枯燥以及辛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人类会去从事更有创造性也能带来更大成就感和更高收入的工作。但是马丁·福特绘制的路线图对人类而言,有如科幻电影般黯淡。在这个未来之中,“绝大多数人实际上将丧失权利,经济流动性将不复存在。富豪阶层将远离普通人,隔绝在封闭社区或精英城市,这些地方也许使用自动军事机器人和无人机看守。换句话说:我们会看到类似于中世纪盛行的封建制度的复苏。不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中世纪农奴是当时的体制中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提供了农业劳动;而在未来的由自动化封建主义统治的世界,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

这一轮技术进步带来的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人类本身可能成为多余。马丁·福特的这本书虽然名为《机器人的崛起》,但他并非像描述黑色未来的科幻小说家那样,或者像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中悲观者所持的观点那样,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会屠戮人类。他的观点非常实际:技术带来的是一个没有工作机会的未来。在书中他引用了全球最大代工工厂富士康的CEO郭台铭的说法。2015年2月时,郭台铭说,这家全球雇佣员工最多的公司之一的目标是,在三年内让70%左右的工厂实现自动化。郭台铭在2014年就提起,富士康已经有一家完全自动化的工厂。“这家自动化的工厂昼夜不停地生产产品,而且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照常进行:因为那里没有工人,也就没有必要把灯打开。”

自动化的工厂,不用再担心工人们会在传统的假日之后不再返回工厂上班;不用再担心飙升的劳动力成本;也不用再担心员工的心理问题和随之引发的其他负面新闻。不过,这对于没有工作的员工而言,不能算得上一件好事。他们抱怨已有的工作,不意味着他们能接受一个没有工作的未来。

机器不会止于仅仅替代富士康工厂中的年轻工人。不仅仅是马丁·福特,在观察者眼中已经毫无争议的是,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会替代大量原本由公司人做的工作。大数据加上足够的计算能力,再加上不断进步的机器学习技术,包括在信息生产、医学、教育等众多领域的工作都可以大规模自动化,然后再辅以数量少得多的人类的帮助。

机器人时代必定来临,“这个时代终将以工人和机器之间关系的根本改变来定义。这种改变最终将挑战我们对技术最基本的假设:机器只是提高工人生产力的工具。但事实相反,机器本身变成了工人,而且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界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模糊。”

这种未来在很久之前就被预言过。控制论的提出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在1949年时就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描述过计算机和自动化的未来:“如果我们能简单明了地做成一件事,那这件事都可以用机器来完成。”这最终会导致“一场十分残酷的工业革命”,即“机器能使从事日常工作的工人们的经济价值降低到雇主们花任何低价都不愿意雇佣的程度。”

1952年,美国作家冯古内特出版了他的处女作《自动钢琴》。这本书描写的也是未来高度自动化的经济体。在这个未来中,“一小部分技术精英控制的工业机器们从事着几乎所有的工作,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就只能毫无意义的活着,面对一个无望的未来。”由于冯古内特之前的工作是在通用电气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做公关,人们普遍认为《自动钢琴》是对通用电气追求的自动化的一种嘲讽。

不过,现在看来,维纳和冯古内特描述的未来都有变成真实的现在的可能。

马丁·福特通过他所称的“七大致命趋势”来说明,在过去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信息技术进步,其实是一种“破坏性经济力量”。这七大致命趋势是:工资停滞;劳动收入的熊市,企业的大牛市—即虽然工资停滞了,但是企业创造的利润却在上涨;下降的劳动力参与率;就业机会减少,无就业复苏延长,长期失业飙升;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应届毕业生收入减少和就业不足;两极分化和兼职工作—经济有消灭中产阶级稳定工作的倾向,然后用要么是低工资的服务性工作,要么是专业的高技能工作取代它们。

所有这些趋势的关键词是工作和收入。每一轮的新技术革命,起初总是用技术来节约劳动力,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反对机器的勒德分子出现的原因。但信息技术革命似乎与过往相比要更为夸张。对一个传统工业巨头而言,的确很难理解,像Google、Facebook、亚马逊这样市值在数千亿美元的公司,为什么产生的就业机会是如此之少。

2011年,《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说,苹果公司在北卡罗莱纳州的梅登镇投资了10亿美元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却只需要50个工作岗位。报道说,当地居民倍感失望,无法理解“占地几百英亩的昂贵设备会创造这么少的工作岗位”。这篇报道所写的事情绝非孤例,像Google、亚马逊等在各地建造数据中心的公司,也都在营造着同样的场景:巨大的投资、昂贵的设备和极少的员工。

“新兴产业很少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随着这种创造性破坏的展开,破坏将主要降临在传统领域,如从事零售和食品制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将产生新的企业和产业,而它们却根本不雇佣很多人,对于整个就业体系的威胁由此产生。换句话说,经济很可能正朝着一个临界点发展,过了这个点,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就会持续偏少,无法满足劳动力的总体需求。”马丁·福特写道。

那么,结果是什么?一方面是大量的失业。技术对他们的慰藉?“对失去中产阶级工作的大多数人来说,智能手机给他们带来的,除了在失业时玩愤怒的小鸟之外,就没什么了。”另一方面是对整个经济结构的重塑。我们现在生活在其中的经济结构,其主体是由大众消费者和满足大众消费者需求的公司构成。如果大众的前景是失去工作,那么由大众消费支撑的公司和产业也会面对巨大冲击。

这就像是一个流传在汽车业的故事中的场景的大规模现实版:亨利·福特二世和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传奇领袖沃尔特·鲁瑟一起参观自动化汽车制造厂,企业主亨利·福特二世挖苦工会领袖鲁瑟道:“沃尔特,你怎么让这些机器人交工会会费?”鲁瑟不假思索地回应:“亨利,你要怎么让它们买你的车?”

对于绝大部分立足于大众市场的公司而言,它们会发现,虽然自己可以通过自动化来极大降低成本,但是以往的那个大众消费市场也不见了。亨利·福特的伟大之处是,他不仅发明了汽车生产的大规模流水线,极大降低了汽车制造的成本;他也制造了自己的客户,福特汽车的薪水让它的工人可以变成福特车的消费者。

“由于自动化会残酷地剥夺工作机会,降低收入水平,大部分的消费者最终可能会缺乏相应的收入和购买能力,以致无法刺激对于持续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需求……几乎每一个直接面向美国消费者的产业部门,从家电、餐厅、酒店到零售店,中档业务无不因销售停滞或下降而挣扎,而针对顶层消费者的企业则欣欣向荣。”马丁·福特写道。经济结构会发生大规模的重构,而其结果,就会产生我们在这篇文章开头看到的黯淡未来:一小部分富人住在由机器人军队和无人机看守的隔离区;大部分穷人则处于没有工作的境地,依赖于政府福利,享受灾难一般的闲暇。

猜你喜欢
马丁福特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探索未知——2022款福特BRONCO EVERGLADES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福特领裕
福特EVOS
神笔马丁
维马丁的诗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