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常见的不同栽培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016-04-27 05:37宋秀虎
中国市场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生态环境茶园

宋秀虎

[摘要]茶树属耐阴植物,在现代种植业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开始实现茶树人工栽培与种植,但此类人工单作纯茶园种植方式过于简单,生态环境较差,因此,文章主要以湖北恩施山区农村茶园为研究背景,结合现代不同茶园栽培模式实现对相关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与分析,为我国茶园种植提供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促进茶园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关键词]茶园;栽培模式;生态环境;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恩施州位于该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及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降水充沛,地势多变,常见气候垂直地域性差异。湖北恩施现有茶园面积约100万余亩,年产量约100万担,是该地区发展支柱型产业。

1.2实验设计

本次研究主要以湖北恩施山区农村茶园为研究背景,研究选择纯茶园区、塑料大棚茶园、林篱茶园三种茶园栽培模式为研究重心对其各模式内部采用定点观测数据方式,分别于2015年5月20~24日、2015年8月2~6日、2015年10月21~25日3个时间节点对各实验区内部土壤、水分及连续5天区域内部小气候等进行数据测验。

本次研究所有不同栽培模式、栽培区域内茶树进行统一性管理,茶树品种及树龄均相同,区域试验前环境条件均保持一致。

1.3试验方法

1.3.1区域小气候测验

本次研究各实验区域小气候均采用定点定时平行对比测量,每区域每天均持续观测12小时,早8点至晚20点结束,2小时/次,小气候观察内容包含光照强度及内部湿度及温度测量等。

1.3.2土壤理化性状测定

本次研究采用5点取样方法对土壤进行水分、容重、pH值、有机质等进行分别检测,其中化学性状检测土壤需采集土壤表面至30厘米土壤,每10厘米深度为一组,共采集3组数据,含水量取0~60厘米深度,每20厘米为一节点,分3组。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小气候影响分析

2.1.1光照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光质是茶树光合作用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同时除以上影响因素之外,二氧化碳、水分及温度等也可对茶树光合作用产生严重影响[1]。

根据本次研究可知,在不同观察月份中,各栽培模式中茶园日变化趋势未发生明显变化,均于早8点上升,于12:00~14:00达到最高后降低,但5月与8月中,纯茶园的光照强度于各点之上均高于其他茶园[2],且平均光照强度均高于光饱和点。因此,5月及8月中,10:00~16:00之间除纯茶园外,其余茶树栽培模式全天光照强度值均低于光饱和点,利于茶树生长。

2.1.2温湿度

一是温度日变化。本次研究中,各茶园栽培模式不同均会对其空气温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不同栽培模式茶园气温日变化规律于3个月测量下变化规律基本均呈先高后低趋势,14:00温度最高,纯茶园相对最高。基本而言,在研究中,空气温度垂直变化3个不同层面中纯茶园气温日变化均明显高于其他茶园,而对比中林篱模式最低。10月气温日变化曲线逐渐趋于平缓。因此各茶园之间曲线变化基本相接近。

二是湿度日变化。根据研究可知,各茶园相对湿度与相对温度呈现反方向变化,空气湿度于中午前后较小,而在3种栽培模式中林篱茶园变化最明显,其次为塑料大棚,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对茶园予以遮蔽可有利于茶园湿度增加[3]。各月份各模式茶园中,林篱茶园湿度最大,而纯茶园最小。

2.2茶园土壤因子研究

2.2.1物理结构改善结果

一般而言,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会对茶树根系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茶园种植环境的稳定及植物根系生长,有利于茶树生长。

一是水分。本文对不同月份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内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后可知,各茶园土壤水分总体呈垂直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层间每月份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具有明显差异,在研究中,纯茶园模式水分均最低,而大棚模式及林篱模式水量基本相一致,因此可知,该两种种植模式持水能力较好。

二是容重。一般而言,土壤容重数值与肥力指标具有重要相关性,土壤容重越小则表明其结构性越好、空隙多,渗透性高,在本次研究中,0~40厘米土层中,纯茶园模式土壤容重最高,因此可知,该栽培模式下土壤性状较其他2种栽培模式较差,塑料大棚及林篱模式容重较小,有利于茶树生长。

2.2.2土壤养分状况改良结果

一是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速效养分指可被水溶解并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养分,有利于茶树生长。一般而言,上层土壤速效养分均较中下层高,造成此类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上层土壤受到的人为干预及自然干预因素较多,其中人为干预主要是指人类对茶园的养分保持操作及施肥管理,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植物自身对养分的改良。本次研究中,大棚模式茶园肥力在上中下各土层中均较其他各模式好,这与避免雨水冲刷等具有重要相关性。

二是土壤全量养分。该土壤养分主要是指土壤中某营养元素的全部含量,土壤全量养分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与速效养分具有一定相类似性。

3讨论

3.1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林篱模式在具体应用中有树木遮挡,因此可对太阳光造成一定的吸收及反射作用,而塑料大棚遮挡物也有利于直射光遮挡,故与纯茶园相比其直射光较弱,而散射辐射等增强,光照强度均低于光饱和点,因此有利于茶树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积累,提升茶叶质量,这与之前所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3.2复合模式效益分析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于茶树的形态及生理等均具有不同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林篱模式属林茶复合模式,该类模式在具体应用中有利于光能利用率提升,促进整个种植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而单作茶园其稳定性较差,难以实现茶园的有效种植及茶叶质量提升。

塑料大棚栽培模式属新兴茶树栽培模式的一种,该模式在应用中可有效提早茶叶开采时间,有利于春茶开采期提前并避免霜冻等对茶树嫩芽所造成的伤害,有利于经济效益增强,值得推广。

3.3发展建议

湖北恩施山区农村茶园茶树种植面积非常广,种植技术等已逐渐趋于完善性发展,在现代茶树种植中,该区域可针对不同的地域特征采用不同的茶园栽培模式形成以茶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加强茶园树种选择,选择主干分支部位较高、受病虫害影响较小且经济效益较高的茶树,加强茶园管理,养殖小型家禽家畜,尽量选择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的家禽家畜,保护生态环境,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茶园有效生产及机械操作,立地符合无公害要求,避免选择周围具有严重污染物的区域,从而保证茶园茶树生长环境的优越性,提升茶树生长质量,促进茶叶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戈照平.不同生态模式茶园小气候变化及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杨海滨,盛忠雷,谢堃,等.不同栽培模式对山地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季节调控[J].西南农业学报,2015(4):1559-1563.

[3]滕翼.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品质与栽培模式的关系探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1):220-221.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生态环境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湄潭茶园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