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体制研究之一

2016-04-28 00:53吴淑玲韩成武
南都学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五律杜甫体制

吴淑玲, 韩成武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杜甫五律体制研究之一

吴淑玲1, 韩成武2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杜甫五律的声律体制是:严守声律三项规则,即全诗由律句(正格律句或变格律句)构成、一联中两句声调对立、邻联声调相粘;完全由正格律句组成者共计283首,占总数的45%,其余则由正格律句和变格律句混合组成;其变格律句有三种类型,在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四种平仄格式,而以首句仄起仄收式(458首)为主。其韵律体制是:押韵严格依照平水韵,总计625首中仅有一首出韵;使用韵部广泛,覆盖了平水韵28个平声韵部;大量使用宽韵,以便于表意抒情,拒绝在押韵上争奇斗险。其对仗体制是:对仗规则的严密化;对仗数量的富态化;对仗种类的多样化。

关键词:杜甫;五律;体制

杜甫五律共计495题625首。此外,还有几首仄韵五律。由于学界对仄韵五律的声律尚无定论,故本文将其排除在外,仅以其平韵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是杜诗分体注本,收录五律627首(按,浦起龙《读杜心解》目录统计五律篇数有误,所言630首,实为627首),该书在分辨诗体上稍嫌宽泛,将《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北风》二诗也归为五律,前诗云:“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此诗首联两句声调失对,颔联两句声调失对,颔联与首联失粘,颈联与颔联失粘。后诗云:“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此诗颔联与首联失粘,颈联与颔联失粘,而且存在两句“三平调”,押韵也存在问题,垂、芝二字属于平水韵“四支”韵,归、稀二字属于平水韵“五微”韵。作为对五律声律韵律精熟的杜甫来说,是不会出现如此严重错误的。笔者认为,这是杜甫有意为之,他是没想把这诗写成五律。虽说前诗中间两联也构成了词性上的对仗关系,后诗颈联也大体构成了对仗,但声律韵律是近体诗格律的核心内容,如果声律韵律出现严重失调,便可以断定它不是近体诗。关于这两首诗的体格,古代杜诗学者也有关注。杨伦《杜诗镜铨》认为《寄赠王十将军承俊》是“以古为律”[1]340,边连宝《杜律启蒙》认为此诗“体格在古、近之间”[2]124,仇兆鳌《杜诗详注》注释《北风》时引胡应麟语:“此诗首尾,俱四支韵,中间两用五微,盖古体通用,非出韵也。”[3]2026明确认定此诗是古体,而非出韵之近体。有鉴于此,故将这两首诗剔除于五律之列。

杜甫五律篇数占全集44%,内容浩繁深厚,艺术精致,格律严谨,垂范后世。本文将对其体制(包括声律、韵律、对仗、内容、诗艺五个方面)做出研究。研究方法加入数字统计法,通过逐篇逐句逐字的查实,得出相关数据,以数字为依据,展示其声律、韵律、对仗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方法虽然笨拙,却能揭示实际面貌。

由于《唐韵》仅存残卷,无法据之对杜诗字声和韵字做出判定,而北宋《广韵》《集韵》是在《唐韵》的基础上增加韵字和释文,并无质的改变,因此可做判定杜诗字声和韵字的依据。清人吴乔在所著《围炉诗话》中说道:“名《广韵》者,因《唐韵》而广之者也,即此可以知《唐韵》矣。”[4]484南宋《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即平水韵)将《广韵》中“同用”之韵目合一,形成106韵体系,直接反映唐宋两代诗人作诗押韵的实际情况,此书虽已失传,但此后历代韵书均遵循106韵体系,清代《佩文韵府》《诗韵合璧》二书编撰严谨,故也将其作为判定杜诗字声和韵字的依据。

一、杜甫五律的声律体制

声律是律诗格律的第一要素,是造成律诗音乐美的必要条件。自南朝齐永明年间开始,沈约等人将汉字四声引入五言诗的创作,号“永明体”,主张“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即一句诗中“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联之中上下两句要做到轻音与重音对应相反。所谓“浮声”“切响”“轻”“重”,相当于后人所用的“平仄”概念。但“永明体”只解决了一句诗和一联诗的声律问题,而且因为在声律的规定上(即“八病”之说)过于严酷,束缚了诗歌创作。进入唐代,诗人们将四声二元化(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并且进而确定了邻联相粘的关系,到初唐后期,在杜审言、崔湜、李峤、沈佺期、宋之问等一批诗人的共同努力下,五言律诗的声律、韵律、对仗格局已然确定[5]248-258。

杜甫对祖父杜审言是十分崇拜的,他说“吾祖诗冠古”,主要是称颂杜审言在五律定型上的贡献。他又说“诗是吾家事”,把继承祖先创立的律诗规格看作是家族事业,并以卓越的五律诗歌创作完善了五律体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声律体制如下。

(一)声律严整

杜甫所作625首五律,严守声律三项规定:诗句使用正格律句或变格律句(经过拗救而后形成的律句),一联中两句声调对立,邻联声调相粘。

1.五律诗句使用的四种正格律句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加括号者,可平可仄,下同)。如《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杜诗五律完全由正格律句组成者共计283首,占总数的45%,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的五律是由正格律句与变格律句共同组成的。

2.五律诗句使用的几种变格律句

(1)平平仄平仄。这种变格律句由正格律句“(平)平平仄仄”变化而来。如“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刈稻了咏怀》)等,这种变格律句共计183例。这种句式大多出现在尾联的出句,出现在这个位置上的共计133例,占总数的73%。

这14例的存在似与王力先生的说法有冲突,但与183例相比,毕竟是少数,是出于表意的需要。笔者认为,第一个字为平声者可称之为正格,第一个字为仄声者可称之为偏格。

(2)平平仄仄仄。这种变格律句由正格律句“平平平仄仄”变化而来。如“晨朝降白露”(《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尘中老尽力”(《病马》)等。这种句式共出现120例。(可见“三仄尾”不是声病)

此外,还出现少量的仄平仄仄仄句式。如“亦知去不返”(《捣衣》)、“故巢倘未毁”(《归燕》)、“幸因腐草出”(《萤火》)、“世人共卤莽”(《空囊》)、“物微意不浅”(《病马》)、“别离已昨日”(《送远》)、“往还二十载”(《赠韦赞善别》)、“十年可解甲”(《热三首》其三)、“故园不可见”(《江梅》)、“使君自有妇”(《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济时敢爱死”(《岁暮》)、“欲陈济世策”(《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五)、“老人困酒病”(《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其一)等,共计13例。

平平平仄仄句式120例,可称之为正格;仄平仄仄仄句式13例,可称之为偏格。

(3)(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这种变格由正格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化而来。出句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如“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巳上人茅斋》)、“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入乔口》)等,共计99例。

此外,还有4例拗而未救:“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台上》);“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巴西闻收京阙,送班司马入京二首》其二),此“从”字,属于《广韵》去声“三用”韵,即用切;“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夜雨》);“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一)。(仄)仄仄平仄句式,因二、四两个字位声调相反,是“小拗”,“小拗”可以不救。

(4)(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变格由正格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化而来。出句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如“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送李卿晔》)、“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独坐》)等,共计12例。(仄)仄平仄仄句式,因二、四两个字位声调相同,是“大拗”,“大拗”必救。

(5)(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变格由正格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化而来。出句第三、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如“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病马》)、“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蕃剑》)等,共计18例。(仄)仄仄仄仄句式,因二、四两个字位声调相同,是“大拗”,“大拗”必救。

(6)“平平仄仄平”,变为“(平)平平仄平”。这种变格律句是独立使用的,并非对出句的拗救。如“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李监宅二首》其二)、“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摇落》)等,共计29例。

3.借用字的异声以谐调平仄

汉字有同义而平仄两读,有异义而平仄异读者。杜诗时有借用字的异声以谐调平仄的做法。如《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卧病荒郊远,通行小径难。故人能领客,携酒重相看。自愧无鲑菜,空烦卸马鞍。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又如《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前诗“携酒重相看”,“重”仇兆鳌注曰:“义从平声,读用去声。”[3]864意思是说,这个字从表意上看是平声(重复之重),而诵读的时候要读成去声(重量之重),如此,才能谐调这句“(仄)仄仄平平”的声律。“重”字,既属于《广韵》上平“三钟”韵,直容切,又属于《广韵》去声“三宋”韵,柱用切。后诗“几时杯重把”,“重”仇兆鳌注曰:“义从平声,读从去声。”[3]916如此,才能谐调这句“(平)平平仄仄”的声律。又如《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结句“新数中兴年”,中字,既属《广韵》上平“一东”韵,陟弓切,又属于《广韵》去声“一送”韵,陟仲切。这里,义从平声,读从去声。否则即犯“三平调”的错误。再如《晴二首》其二:“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雨声冲塞尽,日气射江深。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颔联“泥”字意思是“滞陷”,属于《广韵》去声“十二霁”韵,奴计切。此处读从平声,《广韵》上平“十二齐”韵,奴低切。还有,只字,既属于《广韵》上平“五支”韵,又属于《广韵》上声“四纸”韵,以下各句皆义从上声,读从平声:“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更题》)、“漂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舟中》)、“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赠韦赞善别》)、“只应与儿子,飘转任浮生”(《入宅三首》其三)。

借用字的异声以谐调平仄,既是对声律的坚守,也是对汉字异声的巧妙运用。

4.因使用地名、人名、节令名等专用名词而出现声调通融

由于专用名词不可随意变更字面,在这种情况下,声调通融可以被人认可。杜甫五律有以下几例这种情况,使用人名者:“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入乔口》);使用地名者:“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去蜀》)、“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忆郑南》)、“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洛阳》);使用地名和人名者:“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使用节令名者:“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人日二首》其一)。

5.几处声调之误

(1)唯一的孤平句。杜甫五律625首,仅出现了一个孤平句,出现在《玩月呈汉中王》这首诗中: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首句“夜深露气清”(仄平仄仄平)即是犯了孤平。孤平是指五律除了韵脚的平声以外,全句仅有一个平声字。经查阅历代杜诗注本,首句皆为“夜深露气清”,且“夜”字下无异文。

王力先生在所作《古代汉语》一书中,也说杜甫近体诗仅有一句犯孤平,但不是这首,而是《寄赠王十将军承俊》[6]1449。本文开头已对这首诗的体格做了辨析,它不属于五律,拿它说事也就没有意义。至于有人把杜甫《散愁二首》其二的“尚书训士齐”、《玉腕骝》中的“尚书玉腕骝”也说成是孤平句[7],则是由于不知道“尚”字在古代是平仄两读字,它在《广韵》既属于下平声“十阳”韵(尚字下释文曰:尚书,官名),又属于去声“四十一漾”韵(尚字下释文曰:庶几,亦高尚,又饰也、曾也、加也、佐也。韵略云:凡天子之物皆曰尚,尚医、尚食等是也。又姓,后汉高士尚子平。又汉复姓,有尚方氏。)从以上两条释文来看,作为官名的“尚书”其“尚”字在当时是读为平声的。我们切不可以今天的声调作为依据。

以上是对杜甫五律声调问题的“挑刺”,可以看出,其失误是微乎其微的,完全可以用白璧微瑕来做结论。

(二)使用四种平仄格式,主次得当

杜甫五律使用“首句仄起仄收式”“首句平起仄收式”“首句仄起平收式”“首句平起平收式”,以“首句仄起仄收式”为主要格式。这四种平仄格式的使用率依次为73%(458首)、21%(129首)、4%(28首)、2%(10首)。这种主次抉择,使初唐后期定型的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用格式得到进一步确定。

杜甫五律之声律具有典范意义,对后世影响重大。宋人郑卬在所著《杜少陵诗音义》序文中说道:“国家追复祖宗成宪,学者以声律相饰,少陵矩范,尤为时尚。”[10]51可见时人是以杜诗声律为法度的。明人吴讷在所著《文章辨体序说》中也说道:“对偶音律,亦文辞之不可废也者,故学之者当以子美为宗。”[11]56

二、杜甫五律的韵律体制

押韵是汉语诗歌与生俱来的质性特征。相对而言,古体诗押韵比较宽松,近体诗押韵则十分严格。韵律是律诗格律的第二要素,是造成律诗音乐美的必要条件。杜甫五律的韵律体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押韵严格

一首诗中无重复使用韵字情况。至于出韵情况,所作625首五律仅《雨晴》一诗有一个字出韵,诗云:“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风、红、空三字,属《诗韵合璧》上平声“一东”韵;农字,属《诗韵合璧》上平声“二冬”韵。这是偶然失于检点所致。其用韵失误率仅有千分之一点六,是微乎其微的。

由于杜诗版本不同,因后世传抄失误造成的出韵情况应予注意。《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诗云: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结句“还往莫辞遥”,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钱谦益《钱注杜诗》、杨伦《杜诗镜铨》、边连宝《杜律启蒙》等此句末字皆作“遥”,唯浦起龙《读杜心解》作“还往莫辞劳”,仇兆鳌《杜诗详注》于“还往莫辞劳”句下注曰:“劳一作遥。”孰是孰非?经查韵书,寥、朝、桥、遥,属于平水韵下平声“二萧”韵,而劳字属于下平声“四豪”韵。故应以遥字为是。由此可知,古代注家如浦起龙、仇兆鳌等,于韵字归属未必皆能熟悉把握。

(二)首句使用邻韵者有两首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诗云: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醉已遣沉冥。

清,属《诗韵合璧》“八庚”韵,汀、醒、伶、冥,属《诗韵合璧》“九青”韵。《秋野五首》其一: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芜,属《诗韵合璧》“七虞”韵,虚、墟、锄、鱼,属《诗韵合璧》“六鱼”韵。

首句入韵时使用邻韵,这种做法中唐以后较为常见,到宋代几乎成为惯例。这是因为在古人心目中,押韵应该在偶数句末,首句的音韵是无关紧要的。

(三)使用韵部广泛,而以使用宽韵为主

平水韵平声韵部有30个,杜甫五律共计使用2538个韵字,覆盖了28个韵部,仅上平声“九佳”韵、下平声“十五咸”韵没有使用。这是由于该韵是窄韵,韵字很少。还有上平声“三江”韵也是窄韵,这个韵部杜甫只使用一次,即《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其二:“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而对于宽韵则多次使用。笔者对其所用28个韵部的频率做了统计,按篇数多少排序如下:下平声“一先”韵49首、下平声“十一尤”韵48首、上平声“四支”韵47首、下平声“八庚”韵45首、下平声“七阳”韵40首、上平声“十一真”韵39首、上平声“十灰”韵32首、上平声“一东”韵31首、上平声“五微”韵29首、下平声“十二侵”韵29首、下平声“五歌”韵25首、上平声“十三元”韵25首、上平声“十二文”韵23首、下平声“六麻”韵22首、上平声“十五删”韵21首、上平声“六鱼”韵17首、上平声“十四寒”韵17首、上平声“八齐”韵16首、下平声“九青”韵15首、 上平声“七虞”韵14首、下平声“二萧”韵13首、下平声“四豪”韵10首、上平声“二冬”韵5首、下平声“十四盐”韵5首、下平声“十蒸”韵3首、下平声“十三覃”韵3首、上平声“三江”韵1首、下平声“三肴”韵1首。平水韵上平声“四支”韵、“十一真”韵、下平声“一先”韵、“七阳”韵、“八庚”韵、“十一尤”韵皆为宽韵,是韵字最多的几个韵部,选字押韵较为容易,故作品使用率较高。可见,杜甫择韵是以便于表意抒情为要,与某些诗人在押韵上争奇斗险的做法完全不同。

三、杜甫五律的对仗体制

对仗是律诗格律的第三要素,是造成律诗匀齐美的必要条件。杜甫五律的对仗体制如下。

(一)对仗规则的严密化

初唐后期业已形成的对仗规则,诸如上下两句关键字位声调对应相反、词性对应相同、避免合掌、中二联实行对仗、上下两句不得重复用字,等等,杜甫五律对仗严格遵守了这些规则。至于出现少量的重复用字情况,自须予以辨明。经详查,杜甫五律一共出现4组对仗重复用字: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

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得舍弟消息》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

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

——《不离西阁二首》其一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江梅》首联

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鸡鸣还曙色,鹭浴自清川。

历历竟谁种,悠悠何处圆。客愁殊未已,他夕始相鲜。

——《江边星月二首》其二

笔者认为,对仗的两句之所以不得重复用字,是为了避免复述同类事物,以利精简文字,避免合掌。而上面四组对仗虽然出现了相同的字,但所写对象却未雷同,“汝书”不同于“汝妾”,“江柳”不同于“江花”,“梅蕊”不同于“梅花”,“江月”不同于“江星”,行文并无赘述之嫌。仇兆鳌《杜诗详注》评曰:“汝书、汝妾并提,律中带古,此杜公纵笔。”[3]510谓其“纵笔”,不如说是为了强调物是人非的悲哀。

细加观察,可以发现杜甫在重复用字上是颇有用心的。这些重复的字皆出现在对应的位置上,而且都在句首。除了第一组对仗出现在颈联,其余三组对仗皆在首联,而首联并非是对仗的必要位置。

(二)对仗数量的富态化

对仗是近体诗区别古体诗的明显标志,也是考验诗人运用语言能力高下的试金石。杜甫五律对仗呈现富态化,三联对仗较多(首联加中二联,或中二联加尾联),甚至有不少四联皆呈对仗。前三联对仗的共计318首,如《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后三联对仗的共计16首,如《望牛头寺》:“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四联皆为对仗的有45首,如《宿江边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以上这些超过对仗规定数量的诗共计379首,占五律总数的61%。杜甫五律中仅颈联对仗的只有5首。

(三)对仗种类的多样化

杜甫五律对仗呈多种样式,有宽对、工对、邻对、方位对、人名对、地名对、联绵对(含双声对、叠韵对、双声叠韵对、非双声叠韵对)、同义连用字对、反义连用字对、句中对、借对、流水对。除了没有干支对,再无遗漏。

1.宽对

是较为宽松的对仗,只要词性相同的字出现在对应的位置上即可。如“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暂往白帝复还东屯》、“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宿青草湖》)。杜甫追求对仗工整,较少使用宽对。

应须注意的是“无”与“不”相对。二者词性不同,但都具有否定意义,故能构成对仗。它们的后续词虽词性不同,也须看成对仗。如“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空囊》)、“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辞”(《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

2.工对

工整的对仗,主要由以下三种方式构成。

(1)同一小类名词(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动物类、植物类、文具类、文学类、身体类、人事类、人伦类)出现在对应位置上。杜诗此类工对颇多,今依次各举一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遣愁》)、“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田舍》)、“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夜宴左氏庄》)、“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春日江村五首》其二)、“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为农》)、“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其二)、“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哭李常侍峄二首》其二)、“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耳聋》)、“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鸥》)、“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独坐二首》其二)。

有些名词虽不属于同一小类,但由于经常连用,对起来也显得工整。如“天地”“诗酒”“花鸟”等,各举二例。“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巴山》)、“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白盐山》);“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入宅三首》其一)。

(2)颜色对。颜色词出现在对应位置上,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九日登梓州城》)、如“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柳边》)。

(3)数目对。数目词(包括含有数目意义的形容词、动词)出现在对应位置上,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二首》其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等。

3.邻对

是一种工整度介乎宽对与工对之间的对仗。14小类名词有些是关系邻近的,如天文与地理、天文与时令、器物与文具、地理与宫室、动物与植物等等,由这些关系邻近的名词构成对仗,亦较为工整。杜甫五律这种对仗较多,如“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夕烽》)、“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天河》)、“傍架齐书帙,看题检药囊”(《西郊》)、“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兜率寺》)、“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忆弟二首》其二)。

4.方位对

如“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老病》)。

5.人名对

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朝雨》)、“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发潭州》)。

6.地名对

如“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移居夔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发潭州》)、“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赠别何邕》)。

7.联绵对

大多数联绵字呈现为双声或叠韵状态,这种对仗读来具有音乐美。用联绵字对仗,杜甫五律较多,有以下四种情况:

(1)双声对。双声对双声,如“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长江二首》其二),“潇湘”“滟滪”皆为双声字;“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蟋蟀”“蒹葭”皆为双声字;“漂泊犹杯酒,踌躇此驿亭”(《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其二),“漂泊”“踌躇”皆为双声字。

(2)叠韵对。叠韵对叠韵,如“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重过何氏五首》其四),“翡翠”“蜻蜓”皆为叠韵字;“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月三首》其一),“魍魉”“虾蟆”皆为叠韵字。

(3)双声叠韵对,如“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春日江村五首》其二),“迢递”为双声字,“蹉跎”为叠韵字;“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春日江村五首》其三),“交加”为双声字,“烂漫”为叠韵字;“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西阁夜》)、“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王命》),“恍惚”为双声字,“苍茫”为叠韵字。

(4)非双声叠韵对。有一部分联绵字既非双声也非叠韵。如“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其一)、“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

8.连用字对

包括同义连用字相对、反义连用字相对。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把同义连用字(大致相似之义亦包含在内)相对、反义连用字相对归为对仗的一个种类。这种对仗,相对的连用字既可以词性相同,也可以不同[12]169-170。杜诗五律颇为常见这种形式。

(1)同义连用字相对,如“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别离”“宗族”皆为同义连用字;“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出郭》),“兵马”“鼓鼙”皆为同义连用字。

(2)反义连用字相对,如“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其三),“隐见”“有无”皆为反义连用字;“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月三首》其二),“升沉”“进退”皆为反义连用字。

(3)同义连用字与反义连用字相对,这一情况王力先生未曾提及。杜甫五律多有这类对仗,如:“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断续”对“光辉”;“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倦夜》),“涓滴”对“有无”;“那因丧乱后,更作死生分”(《怀旧》),“丧乱”对“死生”;“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云雨”对“短长”;“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妻孥”对“出入”;“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讴歌”对“出入”;“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胡马》),“空阔”对“死生”,等等。

9.叠字对

如“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早花》),“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寒食》)、“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屏迹三首》其一),等等。

10.当句对

是指上下两句已成对仗的同时,每句中还自行对仗。与上面说的那种连用字对仗的不同之处是,句中自行对仗的是两个字与另外两个字相对,且无同义连用或反义连用的关系。当句对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当句对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细草”对“微风”,“危樯”对“独夜”;“寒鱼依密藻,宿雁聚圆沙”(《草堂即事》)、“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为农》),“圆荷”对“小叶”,“细麦”对“轻花”;“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遣意二首》其二),“野船”对“细火”,“宿鹭”对“圆沙”;“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奉送崔都水翁下峡》),“白狗”对“黄牛”,“朝云”对“暮雨”;“寒花隐乱草,宿鸟探深枝”(《薄暮》),“寒花”对“乱草”,“宿鸟”对“深枝”,等等。狭义当句对是指句中自行对仗的两个字须有一个字重复,这种对仗多见于杜甫七律,杜甫五律仅有一例,即“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九日五首》其二)。

11.借对

又称假对,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仗,包括借义和借音两种。

(1)借义对。汉语词汇大多具有多种意义,从表意上看是使用某个词的甲义,同时又借用这个词的乙义来与对应的词构成对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建子月,指夏历十一月,建子是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的历法,子是指地支。这里借用“子”的另一意义(子孙)与“夫”字构成人伦类的工对;“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蚁浮”是指未经过滤的酒液面上漂浮的细渣,这里借用“蚁”的另一意义(虫蚁)与“鸥”构成动物类的工对。

(2)借音对。这是采用谐音的方式来构成对仗。王力先生认为“借音多见于颜色对;至于其他的对仗,就不大显明了”[12]170。杜甫五律的借音对,见于颜色类者较多,见于其他类者也不少。如“白榜千家邑,清秋万古船”(《白盐山》),“清”与“青”谐音,构成颜色对;“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忆幼子》),“歌”与“哥”谐音,构成人伦对;“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诗”(《哭李常侍峄二首》其二),“第”与“弟”谐音,构成人伦对;“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恶树》),“枸”与“狗”谐音,构成动物对;“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得弟消息二首》其二),“理”与“里”谐音,构成方位对,等等。

12.流水对

这是一种特殊的对仗。从内容上看是上下两句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解释这种对仗:“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13]31从语法角度看,这两句或为一个单句,或为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杜甫五律大量使用流水对。清人许印芳说:“少陵妙手,惯用流水对法,侧卸而下,更不板滞。”[14]1115

(1)单句流水对。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一)、“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收京三首》其二)、“远闻房太尉,归葬陆浑山”(《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其一),等等。

(2)复句流水对。上下两句有多种关系,其顺承关系者,如“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因果关系者,如“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送惠二归故居》);递进关系者,如“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其三);假设关系者,如“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月三首》其一);转折关系者,如“碧涧虽多雨,秋沙亦少泥”(《到村》)。

杜诗多用流水对,有效地表达出作者流离动荡的生活、复杂多变的时局以及个人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从诗歌美学的角度来看,杜诗流水对有力地克服了“并列对”的刻板、凝滞之缺陷,使诗歌具有动态美。

[参考文献]

[1]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韩成武,等点校.杜律启蒙[M].济南:齐鲁书社,2005.

[3]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韩成武.杜甫新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5.

[7]兰小云.杜甫律诗孤平例不只一首[J].榆林学院学报,2005(2).

[8]萧涤非,张忠纲.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9]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0]张忠纲,等.杜集叙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8.

[11]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2]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3]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李法惠]

One Study on Du Fu’s Five-character Octave System

WU Shu-ling1, HAN Cheng-wu2

(School of Literatur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Abstract:The rhythm system of Du Fu’s Five-character Octave is: strictly observe three rules of rhythm, that is, those poems constituted by standardized sentences (correct standardized sentences or changed standardized sentences), two tonal contrast in one couplet, adjacent tone phase viscosity between two couplets;There are 283 poems to be made by standardized sentences in Du Fu’s Five-character Octave, which accounted for 45%, and the others composed by correct standardized sentences and changed standardized sentences; There are three types in the changed standardized sentences, with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Du Fu has used four tonal patterns, mainly the first word’s oblique tones and the end word’s oblique tones (a total of 458 example). His rhyme system is: Rhyme strictly uses with Ping Shui Yun, with one exception in all 625 Five-character Octave; His rhyme’s categories have used widely, covered 28 level rhymes in Ping Shui Yun; He has used a large number of extensive rhym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emotion expressing, and refused to bucket odd risks in narrow rhymes. His antithesis system is: antithesis rules are strict; antithesis quantity is plump; antithesis types are variety.

Key words:Du Fu;Five-character Octave;system

中图分类号:I2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16)02-0048-08

作者简介:河北省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杜甫诗歌的诗体学研究”,项目编号:HB15WX035。 1.吴淑玲( 1963—) ,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韩成武( 1945—) ,男,天津市武清区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代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0

猜你喜欢
五律杜甫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五律 翘首好诗兼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杜甫改诗
他山 五律
五律·无题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绝句
五律·恋乡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