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声音

2016-04-29 08:20
现代农业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广东省机械化



会员声音

张汉月(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农机学会成立30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为农机科技人员热心服务的优良传统,建立了一个综合了管理推广、鉴定监督、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生产流通、社会服务组织的交流互助平台,凝聚一批农机管理、研发、试验、推广优秀人才,是促进广东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在为会员服务的功能和渠道上有待拓展,在科技引领和基层科技推广方面作用上有待提高。当前,在国家加大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等举措的带动下,建立起为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多元化功能,在制定行业规划、为政策落地搭建政府与基层桥梁、引进先进农业装备技术、制定行业标准、组织新产品鉴定、加强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学会的积极作用。省农装所作为学会挂靠单位,秘书工作部设在本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的各项工作,给予学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同时加强学会秘书工作部的人员建设,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希望秘书工作部继续加强和会员的沟通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学会建设成为服务于农机化事业、服务于提高农机科技素质、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农机会员之家。

陈永志(广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站长):从过往历史看,学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都和其体制有关联。学会的优势是挂靠单位为农业、农机主管单位的下属科研事业单位,与全省农机行业上中下游单位,如管理、科研、鉴定、推广、院校、协会、生产和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有紧密合作的关系,能凝集了全省农机各专业的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和管理者,能召集从解放初期至今从事农机化事业工作的各类专家,保存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各年年报和相关资料,能每年组织一次全省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团结全省热心学会工作兼专职人员。但是,这种优势从某种意义上也造成了学会的不足。正因为挂靠在事业单位,受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限制比较多,经营灵活性不够,很多业务因此开展不了。在当前的形势下,学会应该更多在农机行业的规划、战略研究、技术咨询、项目评审、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发挥作用。同时建立全省农机行业专家库和项目库,争取承担政府下放、取消的政府职能,牵头组织农机调研、技术咨询、标准和鉴定验收评定项目,以及新产品开发、推广项目。

区颖刚(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作为广东省农机行业的唯一学会,学会是能将全省农机科研、教学、生产、流通和服务企业联系在一起,为广东省农机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的单位。不足之处是只出谋划策,还有很多功能,如组织各种监督检查、评审、服务等没有发挥出来。如上所述,除了出谋划策外,还应在组织各种监督检查、评审、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由于传统上经费和编制等原因,学会现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农业厅和农业厅直属单位,以及华南农大等大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以农业厅的中心工作为中心来运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发挥学术和行业组织的作用,经费问题是困扰农机学会工作的关键。只有将织各种监督检查、评审、服务等功能发挥出来,具有农机领域权威地位,会员单位和个人才会愿意并积极交纳会费,学会也才能转入良性循环运转的状况。

何伟弦(广东省农业机械总公司总经理):在过去的30多年里,学会对广东农机行业在学术、技术、管理等层面的提升和发展发挥了指引、推动的作用,成为政府与行业沟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农机议案的提案、实施、评估等方面,学会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会的学术交流中,政府、院校、研发、生产、流通、服务、合作社、农户等各阶层、各业界的会员都得到充分的沟通交流,并通过信息的发布让整个行业得以共享,对本省的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取得实质的效果。30多年来,学会运作规范、组织能力强,在会员和行业中,有相当高的威信。学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弱势的环节研究不深,比如农机服务的组织形式,流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状态等。在未来,学会应更多的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建议,比如明确一定时期内广东农机化的定位与目标,对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等。此外,还应关注水稻全程机械薄弱环节的解决方案、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适用产品和推广应用、国际先进设备的介绍,更多地关注最基层的农机应用: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扶持政策、对区域农户的带动作用等,加强各专业委员会的交流研讨。

杨兴照(罗定市农机化管理总站站长):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农机学会的各项制度已基本完善,主要表现在会员的比例中各阶层各占比重较合理、学会的制度较健全、学会的组织活动较充实,包括农机学术研究等工作对我省的农机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学会的工作仍有疏漏之处,主要体现在对我省农机队伍的规范、健全,包括对各级农机部门的名称如何统一,单位性质如何统一,人员编制、队伍在岗情况等专题调研做得不多。希望省农机学会能多组织这方面的专题调研,把我省的农机的基层情况真实反映给农业厅,以利于广东省农机队伍今后的规范健全、发展壮大。

陈超平(广东省湛江农垦局生产科技处副处长):广东省农机学会紧紧依靠省农业厅,以研发实力雄厚的省农业装备研究所为依托开展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农机化路线方针,密切联系沟通省内外农机行业和广大农机人员,为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省农机学会按照国家、省和主管单位的农机化政策、要求和热点,更好地发挥联系广大农机人员的桥梁作用,更多地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学会的活力和作用。在未来,学会可以在以下领域发挥积极作用:①推动广东省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包括水稻全程机械化、甘蔗全程机械化、养殖机械化、水果园艺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等;②组织学术交流和走出去学习调研;③积极争取承担农机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希望省农机学会走出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积极开辟建立粤东西北基地和项目,加快发展壮大农机学会力量。

全王新(廉江市良垌镇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社长):在省农机学会的带领下,我们学到很专家的经验和理念,提高了我们的各项技能和本领。农机学会的优势是集全省的农机人才精华而成,体现我省对农机发展的重视,充分发挥农机学会这一大平台,能有效让更多农机行业的企业受益。但不足之处在于交流较少,座谈不够深入,推广的力度不够大,理论与实操不相称。在未来,学会应更多从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械维修、社财管理、业务开发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引,并就农业机械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向政府提出建议,如配件、燃油、质量等方面,与此同时建议多些机会到发展好的农机领域参观交流学习。

陈小云(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长):省农机学会高度关注国内外农机化发展动态,及时为政府和农机企业提供了多方面信息,是政府和农机企业良好的沟通平台。从合作社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学会应为农机联合社提供更多专家信息、政策扶持信息、协助引进新技术、合作社法律援助等,提升农机联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推动其发展。希望农机学会日后发展成为信息共享,向政府、企业搜集更多数据,建立省内农机大数据库,为全省农机工作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为会员提供现场交流体验平台,向先进者学习,让会员结合自身状态,借鉴成功经验,实现共同进步。

廉江市良垌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兴旺合作社)创建于2008年8月,正式通过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于2010年1月。经过8年的发展,由原来12人组成的社员,注册的50万元资金,发展到至今拥有社员228人,总资产突破800万元,年收入350多万元。合作社建筑面积1 200多m2,其中办公360多m2,机库500多m2,维修车间200多m2;拥有耕地面积2 300多亩,服务农户3 562户。有农业机械化服务、种养殖业、农产品收购销售业、城乡卫生清洁服务业、土地流转等多项涉农项目。2009年和2012年分别研发成功了淮山薯松土机与扫地机。拥有稻谷烘干机组装机容量30 t以上,各类农机设备共计56台(套),农忙期间还有外来合作的40多台联合收割机作补充。兴旺合作社积极开展水稻育秧、插秧、供秧、收割与烘干等机械一条龙服务,年服务面积达2万多亩。2010年被广东省工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1年被廉江市农机局评为水稻插秧机械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农业机械全程化先进单位,2012年廉江市十大合作社,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示范合作社,2015年荣获中国青年涉农创业创富大赛广东总决赛银奖。理事长全王新同志还被评为湛江市农村创业青年十大明星带头人,201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猜你喜欢
农机化广东省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