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布特性及减排建议

2016-05-03 02:11程涵刘军邹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南京市十三五

程涵 刘军 邹鹏

摘 要:近年来以可吸入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问题频发,“雾霾”天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公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烟(粉)尘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放,因此摸清工业烟(粉)尘排放状况,是合理开展工业烟(粉)尘减排工作的基础。通过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该文对南京市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南京市“十三五”工业烟粉尘总量控制及减排建议。

关键词: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布;“十三五”;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 X7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81-03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alable particle are frequent. The haze weather in the nationwide has caused public sustained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air quality,and the improvment of the air qua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for a period of time.Smoke (dust)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llutant affecting air quality,of which source is industrial emissions,so find out the industrial smoke dust emissions is the basis to carry out industrial smoke dust emission reduction work.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moke dust emission in Nanjing were analyzed and the total amount control of industrial smoke dust and reduction recommendations in emission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were proposed.

Key words:Industrial smoke dust; Emission distribution;“Thirteenth Five-Year Plan”;Nanjing City

“十一五”以来,总量控制作为一种刚性约束手段,在对传统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上起到了良好效果,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1-4]。但是近来随着以可吸入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的持续大范围暴发,人们逐渐意识到颗粒物、可挥发性有机物等新型污染物正成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制约因素。“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步建立环境质量和排放总量双约束的指标体系,作为颗粒物主要来源的工业烟(粉)尘将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5-6],各地应根据自身情况尽快进行相应理论研究,定性定量的了解工业烟(粉)尘行业排放状况,总量控制及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1 南京市烟(粉)尘总体排放状况

南京市烟(粉)尘排放源主要来自工业企业(包括电力企业和非电力企业)排放的废气、机动车尾气以及包括道路和工地扬尘的城镇生活源。从排放量上分析,根据《南京市环境统计资料》(2012-2014年),2012-2014年南京市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4.4万t、6.89万t和9.96万t,其中工业源排放量为3.9万t、6.53万t和9.62万t;机动车排放量为0.285万t、0.265万t和0.245万t;城镇生活源排放量为0.215万t、0.1万t和0.1万t。

工业源是南京市烟(粉)尘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以2014年为例,工业烟(粉)尘占全市烟(粉)尘排放量比重达96.6%;机动车为南京市烟(粉)尘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占比达2.5%。从变化趋势上看,烟(粉)尘的城镇生活源排放量变化较为稳定;机动车排放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这主要得利于近年来南京市淘汰黄标车及油品质量升级等工作的有力推进;而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则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一方面与环境统计的范围扩大有关,但主要原因仍然在于南京市重工业比重较高以及煤炭消耗量的逐年增长。

2 南京市工业烟(粉)尘行业分布特性

南京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企业数量很多,尤其长期以来存在着轻重工业发展失衡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重工业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较高,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83%。2014年环境统计资料显示,纳入环境统计调查的重点工业源企业共726家,行业涵盖了钢铁、水泥建材、电力、石化、食品、造纸、医药等重点行业。根据所调查的重点工业源企业及其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绘制工业烟(粉)尘相关行业排放分布图(基于2014年数据),见图1。

由图1可见,钢铁、水泥建材、电力行业和石化行业是南京市工业烟(粉)尘排放的四大重点行业,4个行业排放量合计占全市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97%以上。同时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累计占全市比重95%以上的排放大户企业进行调查,调查企业数共34家,根据所调查的企业以及该企业的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绘制排放大户企业中各行业企业数百分比与其所排放的工业烟(粉)尘百分比之间的关系,见图2。

调查工业烟(粉)尘排放大户企业中,钢铁企业2家,平均企业排放量贡献率最大,达28.4%;电力企业7家,石化行业5家,平均企业排放量贡献率也较高,分别为1.72%和1.44%;水泥建材企业数量较多为17家,平均企业排放量贡献率则相对较低,为1.05%;食品、纺织、金属制造企业各1家,企业排放量贡献率分别为0.18%、0.36%和0.2%。

总体来看,南京市工业烟(粉)尘的排放呈现出重点行业集中、行业分担率高、重点企业贡献率高的特征。

3 南京市工业烟(粉)尘区域分布特性

经过近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三高两低”企业整治、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工作的开展,南京市的工业企业已基本退出主城区,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北部长江沿线、重化工集聚区及各工业园区。为了直观体现南京市工业烟(粉)尘区域分布特性,将南京市分为江北地区、中心城区、中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四大区域,绘制南京市工业烟(粉)尘排放区域分布图(基于2014年数据),见图3。

江北地区包括六合、浦口两区,是南京市工业烟(粉)尘的排放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中六合区贡献率达41.1%,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烟(粉)尘排放的重点行业企业在其区域内分布较为集中;中南部地区包括雨花台区和江宁区,区域贡献率34%,也是工业烟(粉)尘排放较为集中的区域,其中雨花台区贡献率26.8%,其排放来源主要为钢铁企业,而江宁区贡献率为6.6%,主要是由于区域内水泥建材企业较为集中;中心城区包括栖霞区、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和建邺区,其中栖霞区分布有一些电力企业,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贡献率15.5%,其他4区合计贡献率仅0.5%;南部地区包括高淳、溧水2区,2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旅游、生态发展为主,合计贡献率约4%。总的来说,南京市工业烟(粉)尘的排放区域分布特性基本上与钢铁、水泥建材、电力、石化等重点行业分布相关联,呈现出集中度高、区域贡献率高的特点。

4 南京市工业烟(粉)尘减排建议

4.1 完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建材、电力等行业新上项目;新建排放工业烟(粉)尘的项目,排放总量指标实行“减二增一”的减量替代政策;研究将工业烟(粉)尘纳入排污权交易范围,推进工业烟(粉)尘排污权有偿使用;利用排污费、环境税等经济手段发挥经济杠杆的倒逼作用,促进工业烟(粉)尘排放企业转型治污。

4.2 开展新一轮污染源普查 细致调查工业烟(粉)尘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定量掌握工业烟(粉)尘的产生、排放量,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

4.3 结合“四大片区”整治,开展重点行业工业烟(粉)尘的专项整治 针对南京市工业烟(粉)尘区域及行业排放特性,推进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梅山地区、大厂地区和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重点对钢铁、电力、水泥建材、石化等行业工业烟(粉)尘排放装置实施深度治理和提标改造,对煤炭、物料等堆场实施封闭化改造,配套建设自动喷淋降尘装置。

4.4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依据新环保法、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企业采取最严厉手段进行处罚,提高企业环境违法成本;强化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按要求向社会公布重点污染企业工业烟(粉)尘排放及治理状况,鼓励、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管的良好局面。

4.5 加强自动监测监控和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进一步提高自动监测设施覆盖度,提高自动监测设施监测数据准确度,开展工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加大科研投入,从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工业烟(粉)尘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轩,潘荔,彭俊.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现状、费用及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5,(4):12-20.

[2]吴晓青.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策[J].环境保护,2009(8):9-11.

[3]朱小曼,黄晔,卢宁川,等.南京市氮氧化物排放行业分布特征及减排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14(1):11-13.

[4]卢宁川,秦海旭.“十二五”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对策初探[J].环境科技,2011,24(1):62-65.

[5]赵华林.国家环保“十三五”规划编制思路[J].环境保护,2014(22):28-32.

[6]毛惠萍,刘瑜,卓明等.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指标研究[J].四川环境,2015(12):128-13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南京市十三五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编制与思考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